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城市化的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现代化内容组成部分 ,城市化水平标志着现代化发展程度。因此 ,农村人口城镇化、城市化是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 ,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城市化不仅具有理论意义 ,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为我国城市化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关系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只有在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同时 ,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 ,才能从根本上为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积极的条件 ,才能加快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 ,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问题 ,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社会学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学家认为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按照西方发展经济学家的观点 ,城市化就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他们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问题时得出一种解释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主要是解决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在这一方案下 ,现代化与城市化是同一过程。然而 ,当今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急进化过程。因此 ,在城市化进程中 ,农业劳动力转移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 ,有必要针对“理性选择”等问题对其进行社会学意义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人口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山东省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发展过程表明:一、社会人口城市化,是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的必然结果。二、开发建设小城镇,是未来15年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基本趋向。三、兼业和专业并存,“摆动”和定居并存,是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中的两个基本特征。四、由初级到高级,由小到大、梯次发展,是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明是一个双向运动的过程,即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与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普及的过程。而它的发展又与工业化是同步的,这是世界各国城市化的共同规律和经验证明.但是,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却大大滞后于工业化的水平,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工业产值已占到国民经济总产值的70%以上,而全国城市化的水平却只有28%;在产值构成中.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率.已由建国初期的3:7转变为8:2,但城市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与农村农业劳动力之比,几十年来,却一直是2:8。虽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长期以来强调生产,忽视生活;强调城市化中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化.忽视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的普及,农村城市化迟缓是根本原因。所谓城市生活方式,即现代化的思维方式、生活行为及现代化的生活服务设施。中国农村缺乏城市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有:  相似文献   

6.
人口城镇化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分散的农村人口逐渐转化为相对集中的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工业及其它非农业人口;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提高的这样一个历史过程.它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结果.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流动是一个同社会其它过程紧密相关的、十分复杂的人口结构变动过程.这既涉及到城镇数量增加、容量扩大和规模体系的调整,涉及到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水平;又涉及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涉及农村劳动力的供给程度以及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渠道、方式和规模.本文试图从城镇与农村、供给与需求的结合上,对湖北人口城镇化问题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城市化的道路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现农业现代化、市场化和农村城市化的实质是城乡经济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城市化过程是农民身份市场化、就业方向非农化、生活方式现代化、居住和生产生活范围非农村化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消除城乡差别,较快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尽快实现共同富裕.为此,必须将城乡置于统一的空间下,谋划城乡一体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构筑有利于城乡一体的发展环境,逐步实现工业发展、市场建设、城乡科技和社区建设一体化,使城市和农村在地域、形态、功能等方面实现有机结合,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依据适宜性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培育具备现代化综合性功能的国际大都市的同时,要积极推进中、小城镇建设,走使人口和其他资源在特定小城镇及区域内相对分散配置从而推进大都市圈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一要协调农村城市化与耕地保护的关系;二要使城市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三要正确规划和管理农村人口与劳动力的转移;四要构建城乡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8.
加快安徽城镇化建设步伐,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推进农村城镇化要切实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集约化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要求贯穿到城镇化建设实践中。一、推进农村城镇化是解决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和集中的过程。它包括人口居住位置的迁移、劳动力职业的转移和人口生活方式的变化三项基本的内容。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市化率,标志着城市化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程度。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城市化是…  相似文献   

9.
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与城市现代化将是推动我国顺利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而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城乡均衡发展战略与人口城市化战略的必然结果.本文从现有的城乡一体化的模式梳理出发,概括我国城乡一体化之路的几种模式;并以江苏省为例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圈层结构"和"梯度发展"模式与路径;并提出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采取适度跨越的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0.
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在于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人口的城乡地域分布来评价城市化水平是不科学的、不准确的。居民的生存条件 ,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指标 ,是评价城市化的最本质的指标。参考我国城市化的重心应当放在强化农村建设上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前提条件。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 ,发展小城镇的战略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相似文献   

11.
农村人口城市化与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以农村人口城市化为重要内容的农村现代化。农村人口城市化必须以社会保障制度创新为切入点 ,但建国以来 ,我国关于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 ,是以固化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二元户籍结构壁垒为前提的 ,事实上阻碍着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因此 ,要实施城市化战略 ,就必须提供必要的制度性支持 ,构建一个良好的制度框架 ,对有关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各种具体制度进行统一、协调的安排 ,并对相关制度进行必要的政策性调整 ,共同为城市化创造一个规范、配套、有序的制度环境 ,从而促进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良性转移是整个社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解决失业问题、提高农民收入 ,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经途径。本文试图从我国已经向城市、乡镇企业转移了大量农村过剩劳动力的基础上 ,分析存在的障碍因素 ,并就此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基本状况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解决农村过剩人口的一个重要途径 ,也是农业人口向非农转移的最终归宿地。近 10年来 ,无论是从城乡从业人员的变化还是从城乡人口的构成来看 ,我国城镇化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从前者可以看…  相似文献   

13.
十八世纪后半叶的产业革命开创了近代城市化运动的一个崭新的时期。一百多年来,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不断向前推进,先后经历了规模空前的城市化浪潮,基本上完成了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和区域城市化过程。以致许多区域要确定城乡划分标准已非易事。我国经济还不发达,人口众多,城市化程度低,城乡在空间特征,经济  相似文献   

14.
田明  李睿 《山东社会科学》2012,(12):116-122
我国正处于由农村人口占多数向城镇人口占多数(城镇化水平达到50%),保持就业结构顺利转变,促进可持续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经验来看,这一阶段经济和城镇化可取得较快的发展,就业结构的转变逐渐使各产业的就业偏差缩小,并且进入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重要时期。鉴于目前的发展状况,进一步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非农就业比重,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释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化一词的出现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理解不同。其实质是一个以人为中心、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多变的软硬件系统化过程,是从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变和变迁过程。不仅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并向城镇的聚集,而且是城镇在空间数量、区域规模、功能作用诸方面的扩大,以及城市经济关系、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的过程。城市化与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农村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等相关新概念有所区别。从区位论、结构论、人口迁移论、非均衡增长论到生态学派论,从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体论到产业集群论的演进,体现了城市化发展理论的深化。不同学者对城市化“推拉”动力机制认识不同。不同阶段和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地区,动力机制相异。中国现阶段城市化动力机制包括农业工业化推动、比较利益驱动、农业剩余贡献和制度变迁促进等。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是世界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的重要产物,也是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据联合国1989年11月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41%,并呈上升之势,其中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占其总人口的72%,而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城市人口仅占其总人口的32%。但是,发达国家大约经历了200多年时间才完成了城市化发展过程,即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城乡二元化封闭社区转变为城乡一体化开放性社区。因此,对中国而言,推进城市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完成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强调,要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打破城乡分割、条块分割的现象,扩大城乡交往,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促进城乡经济共同发展。这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决策,本文仅就城乡一体化问题说明以下几点意见。 一、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 乡村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随着工业化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并发展的。乡村城市化主要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1950年世界城市人口6.9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7.6%,1980年城市人口14亿,占总人口的43%;估计到本世界末世界总人口将达到62亿,城市人口32亿,占总人口的51%。我国城镇化水平低,城镇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0%,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到本世纪末,我国城镇化水平将超过30%。 我国乡村城市化并不是整个乡村全部为市区所覆盖,也不能走资本主义国家所走过的那种人口高度集中于城市,从而造成城乡对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民工市民化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学术》2007,(4)
任何一个国家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必然经历农村人口向非农业人口、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的过程,而我国正处在这样的阶段。并且农民向城市化的转移,尤其是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正在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瓶颈。本文从农民工市民化意义和现状出发,利用西方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观点对农民工市民化的途径进行探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均得到了高速增长,但是城乡收入差距没有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化体系的建立和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而缩小,而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而扩大。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的非均衡发展问题非常突出,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较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成为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因此,调整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协调城市和农村的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成为社会探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则用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来衡量。城市人口的增长一般有三种途径: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乡行政区划的变更。俄国封建晚期城市化滞后的根源在于城市人口减少,原因在于城市人口部分迁往农村;农村入口的自然增长超过了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农民迁往城市的数量过少。这些因素导致城市人口的相对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直充当配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