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贤明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11):22-24
马克思在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学术的批判发展中,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的本质问题。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人是劳动的人,人类因劳动而存在,劳动赋予人做人的权利。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论“劳动是人的本质”与“人的社会性”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夏力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33(1):7-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劳动是人的本质"以及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劳动的与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两者并不矛盾,劳动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社会关系在劳动中展开,社会关系可以看作是劳动的社会形式,同时人的本质只能在关系中形成,不能从单个人来看,要从对象化的活动中理解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劳动与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两者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号召"尊重劳动",呼唤我们重温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劳动观,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关注社会上某些轻视劳动、漠视劳动者权益的问题,并加以认真解决.我国国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了,一切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劳动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范昆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7):19-2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教师的劳动具有一般劳动最基本的特征 ,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这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符合马克思对劳动力价值量的分析。承认教师的劳动是生产性的劳动 ,有利于在教师中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有利于重新构建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教育体制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方针。 相似文献
5.
管理劳动创造价值的作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回答管理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更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命题在学界引发了激烈而持久的争论。现代达尔文主义的相关理论表明,该命题从生物学、社会学、哲学等多学科角度揭示了劳动在人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仅从生物学角度解释人类起源的不足。恩格斯对劳动的工具规定性的论述强调了劳动主体的创造性和劳动本身的生产性特征,从而将人的劳动与一般动物的本能活动区分开,这一观点被当代古生物学和认知科学不断验证。此外,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的发展为获得性遗传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作为该命题生物学基础的拉马克主义与达尔文主义之争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7.
人因其意志的自律而是目的自身。"人是目的"的准确说法是人性或理性是目的,人性是设定目的的能力,是一贯性的自由。人是目的首要针对的是人的理性与感性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前者的外在运用。人是目的不是人类中心主义,不会破坏自然,相反,它要求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是目的的运用需要考虑人的情感等因素,具有可操作性。由此,构建美好的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康德的"人是目的"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人的本质问题的再研究 ,认为劳动是人的类本质 ;社会性是人的个体本质 ;类本质和个体本质的辩证统一 ,就是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命题,以至于亚里士多德理论的沉思、中世纪的上帝与神以及现代社会之中的资产阶级和资产者等都为这一命题所颠覆。劳动被赋予了史无前例的神圣性和优越性,取代了所有传统社会之中的理论、实践、上帝、资产等地位,并且成为了检视一切事物是否合乎人的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点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通过对社会历史的考察 ,探索人、人性与人的素质及其形成的过程 ,以找到素质教育学建构的逻辑起点。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劳动创造了人”的原理是建构素质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1.
12.
立足于中国古代身体观,"体知"所涵括的"身体能够知道"的义项与西方认知理论中"具身化认知"的新进展相一致,但不同于西方认知科学中向经验的彻底回归以及仅仅将身体看作认知的基础,"体知"也是在高层次上对事物复杂性的研究.更为重要的是,"体知"之"知"在于"身体自然知-‘道'",则"体知"不是一个纯粹认识论的范畴,"体知"之"体"的动、名词区分,显示了作为隐暗维度的"气",这一"存有的连续"的一体之本然是"‘体知'何以可能"的本体论基础,同时,在此框架下,"身体自然知-‘道'"也体现出修身哲学中"不待修饰把捉"这一实践工夫的独特的理论内涵.因此,作为一个"新"词,"体知"能自然地相承于古代话语,又顺畅地契入于当代生活,可视之为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3.
《东方学》的写作动机起源于萨义德的个人经历和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其学术方法来自后结构主义的知识社会学,其理论要义则是指出作为一门学科的东方学的意识形态性质。虽然具有深刻的逻辑矛盾,但《东方学》对于当前中国学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版面设计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厚爱势在必然.然而大多数高校校报没有对版面设计给予应有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的思考,高校校报版面整体水平与其它报纸相比较仍存在相当一段差距.本文试图以阐释"三贴近"所包含的现代传媒理论为基点,在深入分析高校校报的媒介生态环境和版面设计有悖于"三贴近"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高校校报版面设计符合"三贴近"的理念要求,并就实现"三贴近"的版面设计谈了具体可供操作的方法,旨在对高校校报的具体办报实践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处境化经验:什么是农村社区文化以及如何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泰勒式文化定义批评的基础上,作者将农村社区文化定义为:一群农民日常生活所共同享有的处境化经验及其价值规范.并主张对农村社区文化进行处境化理解和阐释.在处境化理解方式中,将看到当下中国农村社区文化正在遭遇千年未有之变化,国家的和市场的力量正在重新型构中国农村社区文化.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是一部借叙述故事阐扬道教内丹学的"证道书",这是明清时期<西游记>研究的主流观点,但这种观点却长期受到近现代不少学者的否定.其实,近现代学者们否定"证道书"说的理由并不成立,多是由于对道教内丹学缺乏足够认识而造成的不同程度的误解所致. 相似文献
17.
现实社会生活需要一种现实性维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而从马克思的基本原则出发构建起这样一种现实性维度的政治哲学亦是可能的。这样一种政治哲学与既有的理想性维度的政治哲学构成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两种不同的进路。两种进路之间既存在着某种张力,但也构成一种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马克思发现和克服旧哲学的矛盾和弊端 ,本身有一个不断认识和实践的过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总体上没有超出康德道德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思想逻辑 ,明显带有黑格尔“三段论”历史逻辑及意识哲学的痕迹 ,只是马克思思想转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时他还没有能够对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思辨唯心主义方法进行彻底而系统的批判 ,他对传统哲学思维方法的清算和新哲学思维方法的确立 ,开始于《神圣家族》 ,完成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成熟于 185 7-185 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马克思在此基础上 ,实现了整个哲学的革命变革 ,批判地继承了旧哲学的合理因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自己明确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 ,它不是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之上的第三种哲学 ,不是道德哲学 ,也不能归结为人道主义 ,而是以共产主义为旨归的实践的唯物主义 ,即历史唯物主义 ;它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是道德伦理批判、单纯的价值批判或文化批判 ,而是针对资本主义现实矛盾和冲突的真正的社会批判 ;它依托于具体科学和经验事实 ,但又不局限于具体科学的问题和方法 ,不为一时一地的经验所局限 ,而是以全部人类历史和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发展为其考察的对象 ,是人们认识和改造现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