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治理国家应当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 ,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式来进行。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 ,我国的治国方针由“人治”到“法治”转变 ,并发展为“法治”与“德治”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两种不同的治国方略。本文概述了二者不同的作用、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二者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2012年12月22日,"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高端论坛在郑州举行。这次高端论坛由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河南省经济伦理研究会、中国经济伦理学会主办。会上,来自求是杂志社的夏伟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廖申白教授、河北经贸大学的王莹教授、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的景枫教授、复旦大学的高国希教授、上海社科院的陆晓禾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的徐大建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的龙静云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余玉花教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乔法容教授、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的成就,正在走向新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时刻,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这一高瞻远瞩的论断,不仅给我们的各项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使我们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正确道路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更加全面的高度。深入学习和领会江泽民同志的这一科学论断,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伊始,江泽民同志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一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思想的运用和发展,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贡献。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是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认真领会这一治国方略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更加…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德治和法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以偏废。   “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虽属不同的范畴,一个属于思想的上层建筑,一个属于政治的上层建筑,但在治理国家的意义上却有许多共性。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德治和法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8.
王晓明 《东岳论丛》2000,21(4):11-15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的思想,对党的建设历史作出了新的科学总结,对党的自身建设问题作出了新的回答,是面向新世纪党的建设的总纲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三个代表”对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之本与强党之路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最高理想与现实实践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与代表性的统一。身体力行“三个代表”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庄严使命,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又是一项长远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9.
20 0 0年 6月 9日 ,辽宁社会科学院召开学习贯彻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座谈会 ,院长赵子祥、副院长曹晓峰、姜晓秋等出席会议。与会的辽宁社会科学院 30余位专家学者 ,紧密结合社会科学实际 ,就如何贯彻落实江泽民“三个代表”的要求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研讨 ,并形成以下几方面共识。 1 .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就要树立服务意识 ,加强应用研究 ,实现从过去的偏重基础理论研究向注重应用研究、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方向转变。要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的历史使命。社会科学院要采取…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是对党的性质的新概括;阶级基础和人民利益问题是党章规定党的性质的两大根本和核心内容;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是对党的工人阶级基础的最直接的一步到位的规定;“三个代表”是对新时期党建总目标提出的具体的新标准;是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提出的更高、更严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重的重要思想表明,今后我国治理国家,不但要重视法制建设,还要重视道德建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道德建设是治理国家之根本.  相似文献   

12.
13.
国之魂在德.道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道德教育和建设可以使人性得到升华.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将道德建设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以德治国"的内涵.承担着治理国家任务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做"以德治国"的表率.  相似文献   

14.
今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今年5月,他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又进一步作了论述,强调相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且之源”,“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为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牢牢把握、全面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本刊特约请部分山东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撰写了文章,今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5.
赵蔷 《江西社会科学》2002,3(3):115-117
一江泽民在去年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后,今年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再一次全面阐述了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并在党和国家的历史上首次把属于精神文明的道德建设和属于政治文明的法制建设均置于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高度来论述,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思想,对党的治国方略给予了完善和创新。作为落实党的治国方略的重大举措,前不久,党中央正式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但不可否认,无论是我们法治与德治理论的内涵的理解,还是对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关系思想的认识,均存在不足。如有…  相似文献   

16.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是我党在新的形势下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论断.正确处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印发不久,市委宣传部、市社联就召开今天这样一个会议,请大家交流学习《纲要》的体会,非常及时,非常必要。这不仅对社科理论界的学习研究是个促进,对全市的学习贯彻也必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刚才,几位专家的发言都很好,我听后感到很受启发。最近,中央政治局先后两次讨论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问题,并作出了总体部署,其中有三个大的举措:一是印发《纲要》;二是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三是召开“三个代表”重要…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特别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进一步发展,是依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对我们党八十年建党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精辟总结,同时也是针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毫无疑问,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时代的高度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工作,具有极其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颜谱 《东岳论丛》2001,22(6):23-26
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 ,既源于中国古代儒家的“德治”思想 ,又与其有着本质的区别 ;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与弘扬 ,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现实的必然要求 ;“以德治国”思想是在深刻总结历史与现实的治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治国方略 ,是传统文化与时代要求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具体化。以德治国是对依法治国的补充和完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构成了完整、系统和科学的治国方略,对其内涵必须准确全面地把握。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的内涵在于:合乎道德地依法治国;其机理在于:价值功能上的契合是根据,运行过程中的互动是实现方式,操作中必要的整合是落实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