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认为 ,《左传·隐公元年》中“寤生”一语 ,乃“寤梦而後生”之省言 ,并探究了古代占梦中“寤梦”之义。  相似文献   

2.
清华简《程寤》是"寤"体文献的一种。"寤"的训诂意义,一般指梦中惊觉而有言。《程寤》及《逸周书》中的《寤敬》《和寤》《武寤》等篇章以"寤"为名,说明这类文献有着共性特征。"寤"通常表现为因梦而寤,因寤而惊,因惊而悟,从而与现实活动相联系,具有特殊的政治含义。《书》类文献中的"寤"体篇章,与当时对梦境的神异认识和现实政治对神权支撑的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3.
通假字是指古书中的同音替代字,即用某字去表示另一个同音或音近字的字义。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其中,寤(疑母,鱼部)通牾(疑母,鱼部)。这类特殊的用字现象在古代文献中,特别是先秦两汉文献中,表现得较为广泛,从而成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研究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古代的学者早已从释义的需要出发,分析归纳过这类问题。如《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笺:“泮读为畔。”即说明泮通畔。  相似文献   

4.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到了宋代朱熹为之作注:“文,典籍也,献,贤也。”所以古之文献,泛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字材料。到了现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载体材料和记录知识的方法,使原来意义的文献函义逐步完善.根据 GB4894——85《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国家规定:“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所以说,文献是人类知识、信息和情报的记录,是大脑思维与记忆力功能的延伸。按其记录形式,它可以分为手抄文献、印刷文献、声像文献、缩微文献、甲骨文献、金石文献、杌读文献等。  相似文献   

5.
《左传·隐公元年》有“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一句。对于其中的“寤”字,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解作:“寤,通牾,倒着。寤生,胎儿先出来,等于说难产。” 司马迁的《史记·郑世家》也有“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后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一节。司马所据即《左传·隐公元年》,左文并无难易说,司马纯系望文生义。 查《说文》,寐觉而有言曰寤。段玉裁注:按周南毛传曰,寤,觉也。《周礼秋官》注:寤,觉也,主夜觉者。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许多“字面普通而义别”的俗语词,它们以其鲜明的口语性而成为该时期词汇发展的重要标志。因而考释这些俗语词,不仅对读懂该时期的文献有所研益,而且对汉语词汇史的深入研究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由于这些俗语词的意义既罕见于先秦,又或派于后代,颇不易于觉察;加之文献浩瀚,综括非易,即为学者留意亦不免各执一端、顾此失彼。故笔者不揣浅陋,辑释数词,或补前贤未备,或正辞书所失,以就正于方家。智量智度二词皆为“智慧”义。南朝梁代僧文、宝唱等所编《经律异相》卷14(舍利佛从生及出家得道》:“舍利弗八岁…  相似文献   

7.
清代冕宁县衙档案开始时间早,时间跨度大,始于康熙三十一年,止于宣统三年,对清代当地汉、藏、彝等民族生活情况有清晰记载,其中俗语词颇多,未受到语言学界重视。冕宁县衙档案中出现的“殴衿”“搕”“团正”“原报”“着落”等五个俗语词意思费解。根据语境,结合传世文献,“殴衿”是“撕烂衣服”义。“搕”是“狠夺”义。“团正”是“地方基层单位的头目”义。“原报”是“向司法机关提出诉讼的一方”义。“着落”是“落实诉讼问题解决者”义。考证清楚这些俗语词的含义,消除冕宁档案阅读障碍,补充辞书未收词条或义项。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考察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和战国出土文献中的"爯"和"偁",认为:两个字形在甲骨文中记录了同一个词,其本义为"以手提鱼",常用义为"在祭祀中举献物品";到了西周金文和战国出土文献中,"爯""偁"的词义进一步引申为"称呼""称赞""衡量""称量货币"等。本文同时参考东周十三部典籍中"稱"(爯、偁)的用例,根据词义发展的规律,大致梳理出三字字形的更替和"稱"(爯、偁)的语义演变脉络。这样的梳理工作,不仅对文献解读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对辞书义项的归纳原则也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汉语史研究中,注释语言因其特殊的功能和性质而越来越受关注。作为注释语言,首先要求它能被同时代的人读懂,因而与各类文献典籍语言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注释语言是最接近当时语言的真实面貌的。其次文献典籍中需要作注的往往是那些在当时已较难理解的词,因此我们在注释语言与被注语言的比较中往往可以窥见语言变化的脉络。成书于东汉中叶的王逸《楚辞章句》是现存《楚辞》注本中最古的一部,同时也是今天可以见到的最完整而且时代最早的章句体训诂著作。它总体上由三个板块构成,即解题、分章析句和后叙。解题部分文词简练,内…  相似文献   

10.
先秦典籍中的“巧”一词,前人多理解作“形容词+人名”结构,但这种结构未见诸同一时期的文献,故应重新审视。有人已经证明,“巧”可用作名词,训为“工匠”。据此,“巧”应是先秦文献中常见的“职官+人名”结构。工、巧、考、四字音近义通,可以互训,是一组同源字。“巧”在文献中也作“工”,而“工”是“职官+人名”结构,这也为“巧”属于这种结构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1.
释“委”     
本文分析了"委"字的古文字形体,"委"字为会意字,其形体义为妇女背着禾物状.在综合考察了"委"的字形义、"委"一词在先秦典籍里的用法以及"委"的同源词情况以后,"委"一词完整的发生背景可重构为妇女背着[义素(1)]枯萎的禾物[义素(2)].<说文>"委,随也"的解释,实为"委"的引申义用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从事的语源学研究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系联同源词的过程中 ,首先就上古音总结出同源词之间的语音转移规则 ,确定了“大”、“小”、“乱”三个义类 (即语源义 ) ,然后就上古文献钩稽有关词汇 ,以同义词互训同训为经 ,以同源词音转可通为纬 ,归纳出“博”、“小~”、“悖”三个同源词词群。研究结果表明 ,汉语词汇并非散沙一盘 ,汉语的词汇系统就是由一个一个同源词词群组成的。本文还利用亲属语言同源词进行词汇和语音的历史比较研究 ,文中推求的语根表明 :汉语前上古音存在 smp_、 tsl_、 mp_等复辅音声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证关中方言词语28条,除“罨、眼罨、眼”一条外,其余27条都出自唐宋以前的文献中。通过古今联系,可以使读者更准确、更深入地了解古汉语的词义,同时也可以纠正对某些词的误释或补辞书之不足。  相似文献   

14.
舍得一词,最早出白佛经《了凡四训》。在讨论这个关键词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到底要什么?”明确了你想要的东西之后,你才知道你愿意舍弃什么。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合生取义者也。”  相似文献   

15.
从词源词义和应用意义两个方面论证:“太”为时间联系,“极”为空间联系,“太极”指宇宙在时空极点状态下的空时关系,引申为宇宙从时空原始状态下,生成、演化的发展规律或模式。“一、中、道”三字近义;“太极、皇极、大恒”三词通假;“道生一”与“太极生两仪”哲学意义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征稽史书典籍、文献碑志,来考证论述唐代进士、明经、制科、博学宏词科和书判拔萃科的及第登科等第,以使人们对唐代选举制的等第问题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洞仙歌》(冰肌玉骨)公案考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洞仙歌》(冰肌玉骨)词的原创作者,历史上聚讼纷纭,有苏轼作、孟昶作或花蕊作等说。至论体裁,又或称诗称词,莫衷一是。更兼文献传抄,辗转致误,遂成千年公案。本文从文献源流及各种歧说产生的历史背景着眼,认为提及孟昶原作的最早文献就是苏词自序,后出的种种说法,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当时的社会政治需要傅会而成的。因此,所谓孟昶或花蕊夫人原作,皆属向壁虚造,不可采信。  相似文献   

18.
《孟子》中的“是”字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在先秦典籍中为用“是”字最多者。“是”在《孟子》中主要用作指示代词、形容词和判断词,这基本体现了上古汉语中“是”的一般用法。作为判断词的“是”最早产生于先秦  相似文献   

19.
"美眉"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揆诸古代文献典籍,"美眉"一词不用于女性,只用于描写特定男性人物外貌特征,如道家始祖老子、唐三藏法师玄奘之父等。女性"眉"文化虽源远流长,但不采"美眉"之说而用他词。"美须眉"承"美眉"之意,主要用于描写帝王将相的不凡之貌,也偶用于描写帝王身边的宠幸近臣等,"须眉"进而发展为男性代称。网络时代的到来,"美眉"一词由网络用语变成社交称谓语,但其词义自身的局限性又使其逐渐被"美女"一词所取代。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文献学是一门新建立的学科,其间有待研究探讨的问题颇多。本文拟就以下几个问题作一些琐碎的探讨,以求教于读者。一、什么是文献?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论语,八佾》引孔丘的话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宋代朱熹注解说:“文,典籍也;献,贤也。”(《四书集注》)汉、宋学者对此作注时,大都是这样解释的。所以《辞海》中说:“文献”“原指典籍与宿贤。”就是指朱熹等人原来的解释。“贤”是指“贤者”、“贤人”,即故旧耆老的言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