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女性人类学与中国女性人类学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以往人类学研究偏重男性的缺陷,女性人类学主要研究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力图通过对女性历史与现实的考察,来探讨女性文化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女性研究在中国的广泛开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整个社会对女性问题的重视及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研究达到高潮,各类妇女研究书籍纷纷问世。但分析近年来我国有关妇女研究的成果,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其对性别的研究往往只注重女性,或者说是"女性问题研究"。如果能够在这种研究中适当运用人类学深入访谈的微观调查手段,就可以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对妇女个人的主观行动以及她们对中国社会的看法做进一步了解,从而勾划出妇女地位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简论土家族民歌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歌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土家族民歌所表现出的女性形象有神格化的女性形象、勤劳善良的女性形象,也有受侮辱而持叛逆性格的女性形象。通过土家族民间文学中的民歌考察,分析总结土家族女性在历史上的形象,对于发扬土家族妇女的传统美德,对于推动土家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89-94
孙健忠、叶梅的相关作品一以贯之地以土家族文化为创作的主线和基调,表现出鲜明的"文化为体,文学为用"的特点。对土家族文化的集中呈现与深度阐释使得他们的作品成为当代土家族文学的代表,并使之获得了区别于其他族别文学的民族特质。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的创作契合了当下文学创作向文化阐释转型的趋势;同时,作为文化承继者对本民族文化的集中书写又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了鲜明的人类学特质。  相似文献   

4.
试论土家族哭嫁歌中的女性家庭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哭嫁习俗历史悠久,哭嫁歌是土家族家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土家族文化的奇葩。土家族哭嫁歌内涵丰富,形象地展现了土家族女性的家庭观念。财产意识主要体现在娘家财产处置及夫家财产创造,家庭人际关系主要通过老慈少孝、夫妻和睦及平辈团结等来表现,婚姻态度则主要体现在婚姻的自然与怨怒等方面。研究土家族哭嫁歌的家庭观念在构建土家族和谐家庭与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作为一种边缘性的思维模式和批评方式,不仅为西方学界所重视,也进入了20世纪中国学者的视野.本文回顾了文学人类学方法在中国文学批评中的早期尝试,分析了20世纪中国思想界、文学界在文学人类学这一世界性潮流中的思考与实践,并以闻一多、叶舒宪为个案,分别对20世纪上下半叶中国文学人类学学者在理论研究与批评实践上的有效结合进行阐述.新时期的文学人类学热潮对作家的创作思维产生了深刻影响,并为文学批评家提供了一个更为宏观的世界视野.人类学意识在理论、创作与批评中的多重显现,显示出20世纪中国文学界、学术界开拓文学空间的深入努力,对推进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哭嫁习俗历史悠久,哭嫁歌是土家族家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土家族文化的奇葩.土家族哭嫁歌内涵丰富,形象地展现了土家族女性的家庭观念.财产意识主要体现在娘家财产处置及夫家财产创造,家庭人际关系主要通过老慈少孝、夫妻和睦及平辈团结等来表现,婚姻态度则主要体现在婚姻的自然与怨怒等方面.研究土家族哭嫁歌的家庭观念在构建土家族和谐家庭与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晋 《学术月刊》2023,(2):159-171
人类学和精神分析有长期对话的历史。非洲裔法国学者吕西安·塞巴格(1934-1965)于1960年代对南美洲巴拉圭、玻利维亚等地印第安人的民族志研究,特别是他对其中一位瓜亚基—阿谢女性的梦的分析,构成具体时空语境下学科交汇的独特案例。相关的田野和理论叙事充分体现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社会关系和时代背景等因素,以及如何在研究过程中微妙、深入地相互影响。塞巴格的尝试揭示了人类学与精神分析实践中的主体关系,也展现出二战后法国思想界尤其是结构主义发展的复杂样貌,对当下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国栋 《兰州学刊》2010,(3):119-122
千百年来,社会类型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无论是在封闭的传统社会,还是在开放文明的现代社会,中国女性始终处于男权压力之下。这种压力不断强化女性的“附庸”角色,致使女性在自觉与不自觉之中承受不同形式的摧残,更有甚者使女性“乐于其中”。文章将以传统社会中的“裹小脚”以及现代社会中“女性整容”为例,试图用人类学比较分析的方法解读上述两种社会文化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女性人类学这门20世纪70年代才逐渐兴起的新兴学科的研究意义,进一步推进女性对于自身存在及其存在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类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性的变革过程.从西方人类学家的研究开始,中国社会的人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过程,人类学研究中的中国范式也在逐步确立和完善.在这种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不断理解之中,对中国社会的"文化自觉"得到了注重,人类学理论得到了升华,本土人类学理论在逐渐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张晓佳 《晋阳学刊》2011,(2):140-141
人类学民族志是一项将研究者所面对的事件和理解进行富有意义性的文本表述,是具有历史性、政治性及个人经验特征的关于人类生活的描述与阐释。作为一名女性主义者,1915到1916年期间,Parsons开始运用人类学研究方法,对女性地位的关心,是她的主要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11.
早期人类学研究中女性的在场与缺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人类学研究中女性的在场实为缺席,造成该现象的4种原因是:研究者所关注的主题既不是社会性别也不是女性,研究者的社会性别观直接影响到研究者如何审视研究对象,研究者的性别的限制了研究者收集特定的资料,忽略了研究对象社会文化传统中的性别歧视,也没有重视报告人的社会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2.
"打喜"仪式是清江流域土家族为新生儿诞生而举行的庆祝仪式。这一特殊的人生仪式以嘎嘎为核心,由嘎嘎一方和奶奶一方的亲属和乡邻共同操持、参与和分享,它既是对嘎嘎经济实力、组织能力和艺术才华的考验,也是亲家双方人际关系和才艺智谋的较量。"打喜"仪式是清江土家族女性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女性叙事成为解读清江土家人生命传统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3.
从人类学角度分析,旅游长期带来了对相应地区社会文化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世界上少数民族文化和稀有文化有一定的破坏,它与人类科学存在不相容的矛盾.人类学研究视角的旅游活动,能够为现今的旅游发展作出科学规划;讨论旅游人类学的内涵,分析人类学在旅游中的应用变化和在旅游行业宏观微观调控中的应用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4.
对农村的纠纷研究,往往笼统地将家庭整体看做纠纷单位,极少有学者注意到性别在纠纷过程中的差异。"民转刑"案件的特殊性凸显了纠纷当事人对问题的主体建构,本文通过人类学的主客观方法,回溯女性犯罪者在案发之前的纠纷过程。研究发现,由于社会结构转型和家庭与政治的分离,妇女在家庭生活中承担的责任更大了,这也将她们推到了纠纷中的"主角"位置,而纠纷解决进入公领域后,女性又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使得她们陷入纠纷解决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陈金清 《江汉论坛》2002,(12):90-91
1999年,萧洪恩先生写出了第一本土家族哲学研究的专著,即《土家族口承文化哲学研究》,其中回答了土家族是否有哲学的问题、土家族哲学的历史问题、土家族主要的口承文化哲学问题等。当时,学术界并没有过多加以重视。最近萧的新作《土家族仪典文化哲学研究》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后,我们不得不对土家族哲学,甚至于对萧洪恩先生的土家族哲学研究另眼相看了。一、《土家族仪典文化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土家族仪典文化哲学研究》是萧洪恩先生,从而也是整个土家族哲学研究的第二本专著,2002年6月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16.
徐欣 《重庆社会科学》2006,(10):120-122
我国许多民族中的婚俗中都流行“哭嫁”,土家族的哭嫁活动最为隆重、最典型、影响最大。“哭嫁歌”哭”的缘由,一是对婚姻不美满,悲愤流露,新娘哀叹自己命运之凄惨;二是亲情难舍,自然流露,对父母的依恋、对亲朋好友的依恋、对乡土的依恋自然涌现,有离别之痛;三是习俗约束,处于无奈,作为一种传统的“摆设”,是仪式的需要,也是祈祷祥瑞的象征,所以不哭不行。探析女性在喜庆仪式上的“哭”对于研究土家族民族民间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应用人类学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特殊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升 《学术论坛》2007,30(6):178-182
文章从回顾人类学家参与西部开发研究入手,介绍了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公司和世界银行是如何重视和运用人类学的,分析了我国西部资源开发中由于人类学缺位而引起的各种问题,进而对发挥运用人类学在西部开发中的作用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周大鸣  云娇 《江淮论坛》2023,(1):119-125+193
从音乐学到文学再到人类学民族志的发展,复调在多个领域具有不同的内涵。将“复调”延伸至当代中国人类学的书写,从学术作品、写作者视野和中国社会图景三个角度解读复调的具体表现,可以看出复调糅合了多个领域的关键特点,暗示了一种鼓励多元、自由、内在独立、外在联结并不断反思的话语倾向。以复调的眼光看人类学视野中的中国研究为我们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民族志的书写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机会,且它将从另一个角度启迪我们更加深入地对“中国”这一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一自西方学者60年代强调“我们生活在文化人类学的时代”并宣布“哲学已经变得和文化人类学同义了”以来,文化研究方法论问题已上升到一种本体的地位。在文化研究对几乎所有的研究方法提出层出不穷的要求的同时,文化研究的方法体系也处于不断的建构中。然而这种建构也是隐然进行的。当研究者全神贯注于对其研究对象的深入思  相似文献   

20.
通过回顾文学人类学在20世纪兴起的必然性,剖析了文学人类学的几大理论流派及各 自观点,进一步对文学视野中的文学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作了基本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