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燕史考论     
考证论述了十六国时期定都于山东青州广固城的南燕政权的兴衰史,总结这一割据王朝令人深省的速兴速亡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汉兴楚亡的主因在政治意识王太阁弱汉何以暴兴?强楚何以速亡?因由虽多,但双方首脑政治意识清醒与否则是主要因素。作为争霸双方的首脑,其政治意识的清醒与否决定着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失误,决策正确,则人尽其才、事半功倍;决策失误,则才无所施、治丝益梦。项羽,勇武...  相似文献   

3.
司马炎建立的西晋王朝,由于社会矛盾的全面激化,只延续五十三年就覆灭了.这在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封建王朝中,是短促的,仅次于秦、隋两个朝代.本文拟从西晋王朝地主阶级贪欲和权势欲来探索其速亡的所在.一秦、晋、隋三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虽然处在不同时期,但就速亡的原因而论,却有一个共同性的特点,即统治集团贪欲的恶性膨胀及其政策的破坏性.但是,剥削阶级的贪欲应该说具有两重性,即促进历史的发展和阻碍历史的前进,这就是对历史发展的杠杆作用和破坏  相似文献   

4.
"周亡王九年"不应该是携惠王被晋文侯杀后的九年,而应为周幽王亡后的九年。"廿又一年"应属晋文侯二十一年(公元前760年)。周幽王亡年(公元前770年)与晋文侯二十一年中间正好相隔整整十年。考虑到文侯迎立平王需要一个过程,时间可能会有一年半载的差异,那么九年之说也就顺理成章了。  相似文献   

5.
陈德正 《齐鲁学刊》2002,(6):121-126
大流士、秦始皇在建立大一统的专制帝国后 ,为巩固统治采取了类似的改革措施。但在为政治国方略的实施过程中两者却表现出巨大差异 :大流士对被征服地区的政治控制较为宽松、经济剥削较为适度、文化政策比较宽容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则政治统治走向极端专制独裁、经济贪欲恶性膨胀、思想文化统得过死。两人不同的为政治国方略是导致波斯帝国延祚和秦帝国速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试探阎锡山的“民主建设”瑞典活刊·佛里贝尔易1930年自阎锡山与冯玉祥在中原大战被蒋介石打败以后,阎锡山流亡到大连。他在那呆了大概一年,一直到1931年9月的九一八事件以后。在这期间,他似乎对自己原来的政策进行了反省,反正从大连回到山西以后,他再也没...  相似文献   

7.
简论吴王刘濞之反刘敏刘濞,汉高祖刘邦之见子,汉初著名的诸侯王。他于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被封为吴玉,于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联合楚、赵等六国进行武装反叛,结果兵败身死国亡。长期以来在研讨此事件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一种比较牢固的认识,即...  相似文献   

8.
孟子"迹熄《诗》亡"说学术价值重诂刘怀荣孟子有所谓"这熄《诗》亡"的说法,古人对它虽有各不相同的理解,却历来信而不疑。到了本世纪初期,古史辨派以怀疑的眼光重新视古代典籍,孟子这一著名的论断亦被顾颉刚先生斥为"牵强附会"①。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对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为什么要亡其史呢?因为各国历史均蕴含爱国主义之精神。只要爱国主义精神长存,则国虽亡于一时,而其后必可光复。故陈寅洛先生说:“国可亡,而史不灭。”爱国主义是至可珍视的伟大民族精神,是鼓舞中华民族实现跨世纪发展战略目标的精神支柱。因此,重视爱国主义理论研究,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李乐刚同志等主编的援国主义理论讲座》(1997年4月出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一书出版,令人高兴。首先,该书关于爱国主义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称霸者必亡     
秦亡之后,有个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此人爱个人独裁,谁的意见也听不进。另一个人叫刘邦,就是汉高祖,他比较能够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是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五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这个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称霸者必亡。  相似文献   

11.
朱圣明 《学术月刊》2022,(4):183-196
秦汉时期,边塞被赋予了限制亡入、亡出的职能,但北边的越塞现象仍然经常发生。其中,尤以边民的亡出最具代表性。在其时东北塞外,基于边民群体性越塞亡出的基本史实和华夷区分的观念意识,形成了两条“边民—亡人—蛮夷”的身份演生路径。边民跨越边塞成为“亡人”后,除有以“中国人”身份区别于当地“蛮夷”外,其亦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被辨识、建构成“蛮夷”。关于“亡人”“蛮夷”身份的辨识及二者关系的解说,既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也有显著的现实因素。  相似文献   

12.
1905年前早期留日学生刊物速亡原因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朕宇 《理论界》2009,(8):144-145
1905年前早期留日学生刊物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也是中国急于现代化的产物与缩影.正因为如此.该批刊物在资金、经营状况、稳定性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外加传播学中"第三人影响"理论作用--清政府对留日学生刊物的相关打压政策.导致了早期留日刊物速亡.  相似文献   

13.
海难救助的基本原则新论万国海,丁磊由于海上风险的存在和风险后果的严重性,决定了海上船舶很可能遭受危险,一旦遇险,则可能导致船毁、货损、人亡的严重损失。因此海难救助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巨大的社会价值。实际上这一点早已被人们所认识,从罗马法开始就出现了有关...  相似文献   

14.
清华简《系年》第二章所言"周亡(无)王九年",涉及东周初年平王继位与东迁过程中的若干重要问题,颇受关注。"周亡王九年",当如整理者所言,指周幽王灭后的九年,即公元前770—前762年。这九年,既是虢公翰及邦君诸正所立携惠王的元年至九年,亦是被申侯、晋侯等所立周平王的元年至九年。只有这样理解,才能与文献所载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的一系列史实和在位时间相印证。  相似文献   

15.
对花园庄东地甲骨中的八个否定副词“不、弗、非、毋、勿、弱、妹、亡”,本文进行了整理,并简单探讨了“亡”的副词功能。  相似文献   

16.
对秦亡后诸侯裂土分封的再认识陈玉屏秦亡后直至汉初,一度重现诸侯裂土分封的历史场面。其是非得失,史学界多年来众说纷坛。近年来重读史籍,颇有新的体会,故撰成此文,就教于学界同仁。(一)西周实行裂土分封制的社会历史原因秦始皇二十六年,秦逐一灭掉东方六国,一...  相似文献   

17.
唐代道制建设与改革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汉代州制演变最终导致汉亡的历史教训,唐代在道制建设与改革上进行了诸多的探索与创新。唐初的十道制与"因事而遣、事毕即罢"的运行机制较好地完成了巩固政权与地方监察的双重任务;武则天与唐玄宗时期官员们对地方监察制度规范化、常规化改革的阻挠延缓了道制的地方化进程;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政府毅然罢去开元十五道建制,使得唐王朝免于速亡的历史命运,而和藩镇共存一百多年;这都是唐管理阶层制度探索与创新的成功之处。然而,唐道终不免重复汉州的命运,表明在地方治理方面,古代的中央政府有着不可克服的难题,显示了中国古代制度文明力图超越自身局限的艰难与无奈。  相似文献   

18.
论汉儒批法     
法家因暴秦的速亡而在汉前中期连带受到严厉的批判,并由此中断了本学派在学术上的发展,黯然退出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然而法家学说的精髓毕竟是封建专制体制的内核,故不但最高统治者对其“表弃里用”,即汉儒董仲舒们也不免带有法家的思想痕迹。法家思想理论对于封建专制主义的不可或缺,与汉前中期过秦批法的时代氛围相碰撞,乃构成此后二千年来“阳儒阴法”的奇特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9.
《吐鲁番出土文书补编》首次刊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唐怀洛辞为请公验事》文书,为了解捕亡类公验的用途提供了新的证据。该文书应是申请捕盗公验案卷的其中一部分,内容是怀洛向高昌县县司陈辞,希望给与公验,以便在交河县安乐城抓捕盗贼。《唐怀洛辞为请公验事》文书便展示了捕亡类公验在访盗时的用途,其中所载怀洛申请公验,是更进一步用于“捉送”的环节。唐代的捕亡类公验是一种实用而又灵活的文书凭证。除了常见的出行类公验,此类与捕亡相关的公验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曹国”考     
曹是西周初年姬振铎在东方建立的重要邦国,它负有监管殷民、监视徐夷以及控制成周以东经济和战略要地的重任。然而,曹国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春秋后期亡于宋。这使得曹国成为一个被人们忽视了的侯国。对曹国历史的钩沉,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和理解其历史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