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从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到"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合肥一直担当着自主创新"领跑者"的角色。凭借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合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在先"闯"和先"试"中,成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标竿。也正是由于自主创新,合  相似文献   

2.
2004年以来,合肥全力推进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2008年,科技部给国务院的报告中,高度评价了合肥试点市建设的成效:“试点工作的开展对于充分发挥安徽省和合肥市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对于把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起到很大推动作用,为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中部崛起’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际上是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延伸和拓展,是试点市成功经验的放大和深化。试验区建设是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面开展的综合配套改革,必须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模式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3.
徐浩程  王运宝 《决策》2008,(9):19-20
对于即将从案头纸面落实到操作层面的“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三市将如何在省级统筹下,上演各自的传奇?又将如何发挥典型示范与带动作用,助推安徽奋力崛起? 当安徽迈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合肥、芜湖与蚌埠被安徽省委、省政府寄予厚望,共同纳入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4.
汪名旵 《决策》2010,(7):I0002-I0004
“十一五”以来,合肥紧紧抓住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沿海地区产业资本梯度转移的历史性机遇,突出“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主题,全市发展呈井喷之势,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2009年,合肥GDP达2102.12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由16.3%提高到20.9%。近几年,  相似文献   

5.
汪名旵  夏军 《决策》2010,(10):I0002-I0004
“发展为先,民生至上”.“合肥务实做民生,绝不作秀”,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人们时常能听到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关于民生工程一贯经典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合肥路径     
许根宏 《决策》2011,(8):96-96
“安徽物华天宝、人文鼎盛,已驶上了加速崛起的快车道。合肥是江淮首郡、吴楚要冲,考察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合肥抢抓机遇、厚积薄发蕴藏的强劲发展势头、打造滨湖新区的恢弘气势、推动产业高端发展的领军优势,时刻感受着厚重的徽文化的感染。合肥在现代化进程中大气魄、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08,(43):19-19
10月28日,2008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在安徽举行。这次对接会被视为安徽正式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的开篇大作。对接会设有"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交易"、"创新人才博览会"、"高新技术项目与资  相似文献   

8.
《领导文萃》2009,(11):151-151
泉州市鲤城区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应对国际严竣经济形势和贯彻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按照鲤城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要求.以科技创先和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加强科技创新、实现技术跨越为途径.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管理创新为保障,促进自主创新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全面渗透和融合.加快创新型城区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9.
《决策》2009,(5):4-4
4月26日-28日,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举行。3天时间,中部论坛、万商西进高峰论坛、徽商论坛、国际金融论坛、可持续发展市长论坛、自主创新与区域经济、承接产业转移、动漫产业论坛等高水平会议精彩纷呈,决策者、企业家、金融家、学者相互碰撞,“头脑风暴”激荡合肥。  相似文献   

10.
周江 《决策》2009,(9):16-18
“大建设正改变着合肥的形象,关系到合肥未来的发展走向。继续强力推进大建设,要在‘好’的基础上,突出一个‘决’字,无功无效都是过,慢也是过,绝对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当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在他的办公室向记者纵论合肥大建没之时,窗外一座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正在崛起。从2006年开始,一座正在长高长大的城市以自己的速度和力量,搅动着整个中部的城市格局。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09,(9):18-18
2月26日.“海智计划合肥基地”汇报会的召开。标志着合肥继新疆、北京、长春之后.成为我国第四个“海外引智工作基地”.它将为安徽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2.
《决策》2010,(10):I0007-I0007
日前,备受关注的合肥市自主创新大会在市政务中心隆重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加快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建设,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速合肥跨越赶超,提供强力支撑和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3.
孔向阳  王予安  高晓光  欧浩军  汪名旵 《决策》2009,(10):I0016-I0019
合肥,古称“庐州”,自秦代置县以来,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1949年合肥解放,同年2月建市。1952年,安徽省省会迁入合肥。60年的时光荏苒,60年的铿锵足音。从建国初期不足5万人的小县城,到如今一座正在崛起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合肥60年来一次次突破城市空间、社会经济、生活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的“高墙”,实现了从量到质的深刻嬗变。  相似文献   

14.
汪名旵  徐月 《决策》2009,(8):I0012-I0013
作为欠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合肥近年来在国际宏观形势异常不利的情况下,始终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一时之间,风景这边独好,“合肥速度”令人惊叹。那么,合肥巨大变化的源动力来自何处?“合肥速度”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15.
合肥追梦     
王运宝 《决策》2011,(2):24-27
在新一轮城市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趋势下,合肥为什么要谋划构建区域性特大城市?合肥追梦大城崛起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支撑力?  相似文献   

16.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分析世界发展趋势和我国基本国情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今,自主创新已经成为理论界、科技界、工商界一个热门话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发表,更是将自主创新作为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方针。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克服制约自主创新的体制上的弊端,未来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展现于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7.
又一个"世界第一"在合肥诞生了.2012年2月17日,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建成并试运行,标志着合肥成为全球首个拥有规模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城市.就在两个月前,合肥第七次获得国家科技部颁发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誉称号,并在"2011中国自主创新年会"上,戴上了"2011年中国十大创新型城市"的花环. 用时下流行的话语来说,合肥已经被贴上创新的"标签".若将角度切换,则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合肥的创新能力、创新热情、创新氛围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上,而这也将成为引领合肥"新跨越"的核心驱动.  相似文献   

18.
汪名旵 《决策》2009,(2):I0002-I0004
近几年来,合肥的发展亮点纷呈,正日益成为中部加速崛起的一股引导性力量。无论是滨湖大城市的建设、工业立市战略的实施,还是城乡统筹发展、民生工程的落实,合肥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自去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加深以来,合肥逆势而上,经济一直保持在高位运行.  相似文献   

19.
董昭礼 《决策》2010,(2):I0004-I0005
在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城市经济圈共生共荣、—体发展,成为区域竞争、合作、崛起的决定力量。作为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重要一极,合肥经济圈的建设,对于安徽加快赶超,实现崛起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敏 《决策》2006,(7):12-16
南昌的提速始于2001年,合肥的回暖从2005年开始,这两个城市有太多相似的经历,在发展道路上也有太多相同的选择。最近的5年,两座城市互为发展坐标,在此起彼伏之间演绎追赶与超越的故事。 在2006年赛程过半的当口,中部双域盼来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了享受更多的政策甘露,中部6座省会城市新一轮的角逐已经展开,同处第二阵营的南昌与合肥,谁将在下一轮竞争中胜出?今天,我们还无法给出答案,但我们希望几年后的南昌与合肥,不仅有速度更有其他值得人们用眼球去点击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