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守锋  韩君 《社科纵横》2006,21(9):60-61
本文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从理论发展和基本思想及理论贡献进行介绍和分析,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同时也很好地对当代的国际贸易新现象提供了解释,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郭界秀 《社科纵横》2007,22(1):64-66
本文对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以及比较优势理论在经济发展中实践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简评,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国外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一国要素结构与技术水平的动态化特征愈加明显,因此,传统的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已经不能解释如今日新月异的国际贸易格局变化。本文从要素结构变化、技术水平变迁、福利效应和政策等角度,对国外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产业的比较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是竞争优势的内在决定因素。片面强调竞争优势而放弃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对我国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陷阱。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比较优势战略更能促进企业自生能力的形成和产业、技术的升级。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并使之转化为竞争优势,应该成为我国产业政策制定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5.
李平 《学习与探索》2007,(3):175-177
国际贸易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贸易理论,其正确与否需要实践的检验,这为发展中的WTO提供了契机。一方面,WTO在维护国际秩序的过程中通过实际的操作证实理论的正确与否,另一方面,WTO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不断面临着新问题,对国际贸易理论本身也是一种挑战。在这个过程中,WTO的理论基础也在不断变得坚实,完全的自由贸易并不是合理的,有节制的自由贸易才是符合实际的。所以,现实的基础应该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相似文献   

6.
程恩富  廉淑 《求是学刊》2004,31(6):73-78
许多学者在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时应依据比较优势还是竞争优势理论而争论不已,但事实上此两种理论均存在一些缺陷。文章在分析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知识经济的时代特点和我国的现实国情,分析了其局限性及在我国的不适应性,提出应综合这两种理论,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优势的理论和战略。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末期,世界经济陷入整体性衰退,我国外向型低端产业面临巨大压力,出口形势相当严峻.已有的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现实发展的需要,更不能完全作为"十二五"时期我国制定外贸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因此,我国必须跳出"比较优势陷阱".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综合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实施差异化战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 《学术交流》2006,(1):72-75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必须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提供顾客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实施差异化战略,构筑企业竞争优势。差异化战略的内容包括:产品差异化、市场差异化、形象差异化和服务差异化。实施差异化战略存在风险,企业应以提升顾客价值为出发点,不断创新,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中韩贸易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阴之春 《求是学刊》2006,33(3):69-74
文章从中韩两国的贸易商品构成入手,通过计算中韩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指数指标,来分析中韩两国建交十多年来的贸易发展状况和贸易结构变化,从中发现:中韩两国的产业间贸易水平较低,而代表水平分工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则较高且增长很快,这种现象在占中韩贸易主体的工业制成品贸易中表现尤为明显;在产业内贸易中,代表相同质量产品的水平产业内贸易的份额要高于同一产业不同环节有差异产品的垂直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10.
胡静寅 《社科纵横》2003,18(1):26-27
在新形势下 ,我国外贸发展战略应从比较优势导向转向以竞争优势为导向 ,从而全面提高我国外贸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  王培瑛 《社科纵横》2004,19(1):35-36
外资银行从全球的角度出发 ,把中国作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 ,凭借他们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熟悉和多年商业银行经营的经验 ,充分发挥他们的网络优势、规模优势、混业经营的优势和金融产品优势 ,与中资银行在客户、业务领域、金融产品乃至人才等方面展开竞争。本文的重点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竞争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 ,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基础上 ,提出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协议性国际分工与比较优势不仅应该协调而且也能够协调.借助于区域内经济一体化、区域间经济一体化和进一步完善的世界贸易组织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组织形式的充分发展,通过实行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来协调国际分工与比较优势,不仅可以扩大协议性国际分工的空间,避免比较优势陷阱,而且可以使经济全球化达到理想境地,使现实世界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3.
后发优势理论与赶超发展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落后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尽快摆脱落后面貌赶上西方发达国家,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后发优势”。后发优势理论提供了一个解释不发达现象与赶超发展战略选择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4.
从企业战略管理发展的历史看,企业战略管理分别经历了以环境,产业(市场)结构,资源和知识为基础的三个发展阶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形成的重要作用将会显得越来越明显。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该加强知识管理,力图从知识的吸收与创新,维护与保护,传递与共享,建立知识联盟等四个方面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徐旭 《学术交流》2005,(8):114-117
实现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是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不但要遵循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动态发展模式,而且还要通过不断降低内生和外生交易费用,促进分工的自发演进,由此引发比较优势呈现动态变化,诱发全省比较优势产业不断向高层次演进,实现经济结构的不断跳跃和提升。  相似文献   

16.
林可全  周怀峰 《探求》2013,(5):116-120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框架,对个人职业选择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启示有如下五点:第一,选择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职业可能获得更高的收入;第二,选择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职业可能减少就业竞争的压力;第三,选择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职业可能降低失业的风险;第四,可以根据自己的天赋选择职业;第五,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选择自己最适合技术的职业.  相似文献   

17.
浅谈跨国战略联盟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志伟 《学术交流》2005,(3):98-102
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最早由美国 DEC公司前总裁简·霍普兰德(J.Hopland)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R.Nigel)提出,随即在实业界和理论界引起巨大反响。当前战略联盟发展体现出从线性的联盟链发展为立体的联盟网络、从实体联盟发展为虚拟联盟等五个新趋势。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国汽车产业体现出具有互动功效、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同时,也存在组织结构分散、市场集中度偏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资金相对缺乏等劣势。面对中国汽车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学说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应建立“比较优势竞争战略”,积极实施有效的跨国战略联盟,以融入汽车产业全球化竞争体系,真正形成支柱型战略产业。在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时,我国汽车企业应注意观念的转变、扶持和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加强对战略联盟的管理、加强政府对企业联盟的宏观调控等四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8.
差异化聚集--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讨论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入手 ,分析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明确的战略 ,而面临日益加大的成长风险。解决危机的关键是确立公司的独特的发展战略。中小企业应根据自己拥有的资源和市场环境 ,正确地细分市场 ,实施差异化聚集战略 ,把自己与其竞争对手区别开来 ,以获得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相对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高晶  赵春江  关涛 《学术交流》2007,(10):90-92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集团组织形式的存在和演进成为必然趋势。通过一定程度的合作或资源共享来谋求竞争优势,将企业集团视为一个复杂系统,从系统要素构成、系统结构及其功能相互耦合的视角,构建企业集团协同运作机制,有利于企业集团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增强适应能力,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从国家安全利益的视角构建的国家综合竞争优势包括:国家经济竞争优势、国家政治竞争优势、国家军事竞争优势、国家外交竞争优势和国家文化竞争优势。国家综合竞争优势既取决于这五种竞争优势的强弱,同时也取决于这五种竞争优势之间的内在关联关系的协调程度。提高我国的国家综合竞争优势,既要采取提升五种竞争优势发展水平的措施,也要采取密切五种竞争优势之间内在关联关系的措施;提高我国基于相应安全利益的各单项竞争优势,既要采取提升决定各单项竞争优势的相应单项要素的发展水平的措施,也要采取密切各单项要素之间内在关联关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