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泉军 《决策与信息》2010,(12):216-217
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传统招聘方式存在个人能力与岗位能力要求不匹配的问题,使企业招聘不到具有高绩效潜能的员工。基于胜任力的招聘能帮助企业找到想要找的具有高绩效潜能的优秀员工。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是以职务分析为起点,通过对优秀员工的关键特征和企业战略发展方向的分析来确定岗位胜任要求和企业的核心胜任力。企业应建立基于胜任力的招聘策略,提高招聘的有效性,使之成为企业竞争优秀人才的优势来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对公务员的薪酬制度从工资结构、工资水平、津贴补贴等方面进行了多次改革,但仍然存在如薪酬由职务高低决定没有突出能力的高低、薪酬激励效果差等问题,不利于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不利于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基于胜任力的宽带薪酬结构、基于胜任力的自助式福利和基于胜任力的津贴等改革内容,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公务员的薪酬制度,并指出基于胜任力的薪酬制度改革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最佳雇主人力资源总监胜任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文献回顾、问卷调查、文本分析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以具有良好雇主品牌、较高组织绩效、和谐劳资关系等特征的中国最佳雇主为例,构建了人力资源总监胜任力二阶一因子一阶四因子模型:战略管理胜任力包含组织调整、情绪管理、知识传播、系统监控和概念思考;变革管理胜任力包含分析问题、领导典范、内部顾问和影响他人;职能管理胜任力包含团队合作、主动帮助、扩展知识、专业服务和达成目标;员工关系管理胜任力包含了解他人、关系建立、信息收集和自信.  相似文献   

4.
影响管理者胜任力的因素是综合的,也是动态的。本文主要从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角度去分析和论证其对企业中层管理者胜任力的影响程度,为企业管理准确决裳提供客观和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编制高校图书馆基层人员胜任力调查问卷,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高校图书馆基层人员胜任力模型为三维结构,分别是个人特质胜任力、人际技能胜任力、管理技能胜任力,其中个人特质胜任力包括4个因子,人际技能胜任力包括4个因子,管理技能胜任力包括3个因子。为提高高校图书馆基层人员胜任力与服务绩效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编制高校图书馆基层人员胜任力调查问卷,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高校图书馆基层人员胜任力模型为三维结构,分别是个人特质胜任力、人际技能胜任力、管理技能胜任力,其中个人特质胜任力包括4个因子,人际技能胜任力包括4个因子,管理技能胜任力包括3个因子。为提高高校图书馆基层人员胜任力与服务绩效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创新人才胜任力模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霞  景保峰  欧凌峰 《管理学报》2012,(7):1065-1070
利用开放式问卷调查、关键事件访谈等方法,设计创新人才胜任力调查量表,从人才供应—需求视角出发,对我国一些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进行调研。基于此,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构建了由27个胜任特征项目构成创新知识、创新品德、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人格五大胜任力维度的创新人才胜任力结构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丰富了胜任力理论体系,为大学、企业等组织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和评价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高校知识工作者胜任力要素与个人业绩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高校知识工作者胜任力模型中提出的3族36项胜任力要素与个人业绩有紧密的正相关关系。该研究结果通过比较不同的胜任力要素与业绩相关强度的大小,为高校组织和高校知识工作者个人在实践中更加有目的、有步骤地提高胜任力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胜任力模型的出现和发展,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使人力资源管理得以从以岗位管理的传统模式向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管理新模式转变。本丈主要介绍组织和团队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优秀员工是一个组织未来发展的关键性资源,为了提高对优秀员工选聘的效率和质量,运用胜任特征模型可全面考察其岗位胜任力,本文从胜任特征模型对选聘优秀员工的意义入手,分析构建胜任特征模型以及如何应用胜任特征模型对优秀员工的选聘等进行研究,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改进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传统供应链管理中有关库存管理方面的理论,提出在能岗匹配过程中,以员工为载体的岗位胜任力是动态的,并建立了基于胜任力的能岗匹配动态模型和基于组织战略调整的能岗匹配动态模型。同时本文将胜任力库存做了明确的表述和定义,将供应链管理中的库存与岗位胜任力库存做了详细的比较,为岗位胜任力的量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风险经理胜任力模型与层级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经理胜任力模型,利用团体焦点访谈法、关键行为事件访谈法,以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风险经理胜任力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由18省市商业银行得到有效问卷778份,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商业银行风险经理胜任力结构模型与层级结构。结果表明,风险经理胜任力模型由16个胜任特征构成调查印证、分析判断、风险意识和沟通内控等4大胜任力类群。  相似文献   

13.
“胜任力”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的组织行为研究者喇弗大学戴维·麦克菜兰(David Mc-Clelland)教授提出的。他认为,智力并不是决定工作绩效高低的唯一因素,而态度、认知、个人特质等才是卓越绩效背后的真正原因。他把这些因素称之为胜任力。胜任力特征分析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与管理心理学研究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4.
胜任力视角下的人力资源审计管理体系,是新时代下被企业广为重视的管理体系,可以有效避免人力资源审计管理的局限性。本文以人力资源审计管理的现状为出发点,分别阐述了人力资源审计管理与胜任力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胜任力与人力资源审计管理体系的关系,以及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最后对胜任力视角下人力资源审计管理体系设计进行了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员工不能将其胜任力充分展现出来并转化为强大的执行力是引致组织目标难以达成的关键所在.管理者执行角色的缺失、组织制度的应有价值失灵、激励机制功能的失效以及优秀执行力文化的缺乏等,是阻滞员工胜任力转化为相应执行力的主要因素,而管理者积极履行执行角色,构建有针对性、可行性、人性化、可持续的、民主的组织制度,建立业务成就激励、工作环境激励、个人成长激励和薪酬激励等相结合的多维度激励机制,塑造以法治、责任、务实、细节和快乐等为主要内容的卓越的执行力文化,则是员工胜任力转化为执行力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国内商业银行客户经理胜任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研究了国内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胜任力模型,通过对国内三家商业银行进行调研,利用团体焦点访谈法、关键行为事件访谈法,以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胜任特征评价法,对客户经理胜任力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得到有效问卷2069份,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商业银行客户经理胜任力结构模型,由24个胜任特征因素构成六大类胜任力模块:把握信息、拓展演示、关系管理、自我激励、参谋顾问和协调沟通。  相似文献   

17.
胜任力的概念最早是由Robert White在1959年提出的。他指出胜任力是人类的一项特征。1973年,David McClelland发表了论文《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进一步提出了可以用测量胜任力的方法来代替传统的智力测验。此后,对胜任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越来越系统和深入,将胜任力研究应用于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建立该岗位的胜任力模型,也达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胜任力、胜任力模型的含义,分析了传统培训体系与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的不同,提出了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的具体程序,对企业选择培训途径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情景分析的未来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运用情景分析技术来解决未来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经理这个难题。预测时间轴选择为五年,有三个关键因素深刻地影响着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力,分别是组织文化的特点、管理职能、组织中所处管理层次的高低。文章从这三方面入手分析了关键外部力量,得到三个不确定轴面,分别是新技术新理论的发展、主体员工的变化、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由此构建了未来五年我国人力资源经理面对的最乐观、最悲观和最可能的情景,分别是黄金时代、萧条时代和丛林时代。然后,测量了在这些情景下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特征的重要性程度,相对目前状态下的可能变化,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未来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特征。研究结论有助于区分出未来导向和非未来导向的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从而帮助招聘和培训适合未来需要的人力资源经理。  相似文献   

20.
基于胜任力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测弋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将胜任力模型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结合,是胜任力理论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应用的关键。本文分析了传统企业招聘存在的缺陷,并对胜任力模型下的企业招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