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绕起诉便宜主义这一公诉的基本原则进行探讨,从刑事起诉发展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刑罚理论分析,到刑事诉讼中自由量裁权客观存在的岿然性阐述;从人权保障内涵的剖解,到诉讼效率和公正价值目标的选择、确立,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起诉便宜主义具有的深厚理论基础.进而充分地肯定起诉便宜主义的积极价值,以及它在刑事诉讼中作为一种具体制度的意义体现。  相似文献   

2.
论起诉法定主义与起诉便宜主义的调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起诉法定主义和起诉便宜主义是指导起诉的两大不同的基本原则,二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赋予检察机关起诉权。在历史上,起诉法定主义曾经处于一元独占的地位。现代刑事诉讼则更强调双元并存,二者相互补充,推动着各国刑事起诉制度的改革。从这一历史趋势出发,对我国当前起诉制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诸如怎样理解不起诉的条件,如何看待不起诉率,怎样处理只有同案被告人口供的案件,如何评价转诉制度等,进行探讨并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就显得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起诉法定主义是指导起诉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起诉法定主义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其存在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各国的表现也有不同。在刑事诉讼中,起诉法定主义是司法活动发展的必然要求,有价值也有缺陷。其诉讼价值决定了起诉法定主义应是起诉的主要规则,其缺陷也决定了起诉法定主义不能成为唯一规则。在现代刑事诉讼中,起诉法定主义与起诉便宜主义两者应互相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4.
起诉便宜原则是现代各国刑事诉讼普遍确立的一项起诉原则.日本、德国、中国虽然同为大陆法系国家,但在适用起诉便宜原则的目的、范围和制约措施等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比较、借鉴日、德两国有关起诉便宜原则的立法和司法经验,有利于中国酌定不起诉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论述起诉法定主义和起诉便宜主义一直以来都指导着我们国家的起诉活动,暂缓起诉是检察机关自由裁量权的体现,其属于检察机关的法定职权,建立暂缓起诉制度不但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目的,平衡刑事诉讼中的各方利益;而且能够满足刑罚的非罪化和轻型化要求;同时还能够通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达到合理整合社会资源的目的;指出暂缓起诉与当今世界刑事政策"轻轻重重"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内在要求一致。暂缓起诉作为一种程序性的刑事制度,在未成年人犯罪暴力化和低龄化的今天,进一步分析暂缓起诉制度的特征和制度构建无疑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暂缓起诉制度是一项基于起诉便宜主义而设立的司法制度,是一种针对轻微的刑事案件附条件的不起诉。该制度在一些国家的司法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国引进暂缓起诉制度能提高诉讼效率,控制和预防犯罪,保护人权以及完善我国的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7.
检察官不起诉权,在我国刑事诉讼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以不起诉权的概念着手,分析了检察官不起诉权的价值依据是起诉便宜主义规则、刑事政策和罪刑法定原则、诉讼经济以及刑罚功能。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检察官不起诉权在我国的情况,并且做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在我国建立暂缓起诉制度的必要性。它们分别是建立暂缓起诉制度,顺应了起诉便宜主义的国际发展趋势;弥补了我国现行公诉制度的不足;有利于教育、改造、挽救犯罪人,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利于被害人受损利益的恢复;有利于节约诉讼资源、提高诉讼效益。  相似文献   

9.
日本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起诉便宜主义原则,赋予了检察官很大的起诉裁量权。为了防止检察官的起诉裁量权被滥用,日本的法律同时设置了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实践表明,日本的不起诉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因而对完善我国的不起诉制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今,相对不起诉仍然面临着石“罪”认定的立法逻辑质疑与不“罚”处理的司法经验困惑。当起诉便宜主义所蕴含的价值追求已日益成为势所必然,仅仅明确、细化相关法规很难成为理想走向。相对不起诉既是一种演绎体系,更是一种实践活动,检察主体对其“罪”“罚”矛盾的理性平衡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