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海流 《社区》2012,(24):44-44
糁,在文字上讲是用肉做成的汤羹。我查过字典,字典里不发这个音,但在鲁南地区都读作这个音。它的历史悠久,(《说苑·杂言》中就有“七日不食,黎羹不糁”的记载。《礼记.内则》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里所说的“糁”,颇类今糁。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旅中》诗自写旅况,有“釜遭行路夺,席与舍儿争。混迹同佣贩,甘心变姓名。寒依车下草,饥糁鬲中羹”等句,这是古代社会一般人行旅生活艰辛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3.
汉语俗字新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代以后的一些字典辞书,诸如《龙龛手镜》、《四声篇海》、《字汇》、《字汇补》、《康熙字典》,以及今人编的《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等,都收载了大量有音无义或音义全无以及与正字关系不明的疑难俗字.由于种种原因,汉语俗字的研究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所以上述字典中的这些疑难俗字也很少有人问津.这种情况不但对载有这些疑难俗字的古籍的解读带来了困难,也对现代大型字典编纂的质量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在《汉语俗字丛考》的基础上,依据敦煌出土文献等大量第一手资料,对《汉语大字典》等大型字典中的二十多个疑难俗字进行了考辨,并纠正了旧辞书辨释方面的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4.
《三音四声字贯》是日本明治时期的一本汉语字典,每字均用日语假名标示汉音、吴音和支那音。本文通过归纳梳理其音系,考究《三音四声字贯》中支那音的音系归属。  相似文献   

5.
《龙龛手鉴》古俗字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辨字典古字俗字 ,得力于语言文字理论 ,但也不能忘了字典自身的体例规则。这些体例规则正是前人运用语言文字理论研究古字俗字的成果在字典中的规范体现。《龙龛手鉴》一书的“A ,古文 ,音B”及“A ,俗 ,音B”两种体式 ,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许多古字俗字 ,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6.
评王力的"羹、汤"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力先生强调上古的"羹"只指带汁的肉,并据唐诗一个"羹汤"例,定唐代"羹"变为菜汤义,"汤"产生菜汤义.今古汉语、辞书学界都据王力此"羹、汤"说立言.但王说之训释方法与结论皆误.考察羹的物性可知,"羹"从上古起就指调味的浓汤或加米面调和的薄糊状一类主菜,它始终没有变成菜汤义,只是到元代浓汤类羹归称"汤".唐代偶见、宋代多见的"羹汤",实指汤制的羹,"汤"仍指热水;以后的"羹汤"也只指羹.至于"汤",由热水引申为药汤,然后保健汤,再到元代产生菜汤义,但所指多是浓汤,到明清时期"汤"成为菜汤通称,并开始代替羹,上升为主要的一类菜肴.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为王力著的《同源字典》、刘钧杰著的《同源字典补》、《同源字典再补》拾遗补阙。有些字王力、刘钧杰的上述著作虽已收录、考释,但这些字还有另外的意义,尚可以与另一些字构成另一对(或一组)同源字(或称“同源词”)。本文依照“音近义通”的原则考释同源字。  相似文献   

8.
<左传>襄公十五年的"反正为乏"从字形字义应读作"反足为乏";隐公元年的"庄公寤生"是说庄公出生的顺利,不能训诂"寤生"为"牾生"(难产);隐公元年"未尝君之羹"的"羹"在于有肉,而"小人之食"则无肉;僖公三十三年的"妇人"为蔑称,"夫人"为敬称,"免诸国"意谓免于在告庙大典上杀头献耳.  相似文献   

9.
在文白异读的处理上,《汉语大字典》“差”字的音义有以下两点不足:义项缺漏,例证与音项不合。通过几部字典的比较,指出当前字典里文白异读字处理上的不足:注音不统—。并指出:现在的文白异读字是个封闭的词群体,数量不多,宜标明<文><白>之别。  相似文献   

10.
读编互联网     
编辑部的叔叔阿姨:您好!“dēng”还是“dèng”前几天,老师在给我们上《杏儿熟了》这篇课文,在做练习的时候,老师抄了“澄”这个字,让我们回家去注音并且组词。回到家里,我查了我的字典,发现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个是“dèng”,另一个是“chéng”,而书上的词语写的是“黄dēngdēng”。为了求证,我查了这些字典和词典:字、词典名称《新编学生新华字典》《新华字典》《新华字典》《新编字典》《新编字典》《新编字典》《新编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版本2005年版1992年重排本第10版2004年第三次修订版最新修订版新世纪版2005年第五次修订版20…  相似文献   

11.
《辞源》中"從"字cóng音下辖有疾容切、疾用切两个不辨义古音。借助《广韵》、《经典释文》对"從"字cóng音的注音、释义,能证明《辞源》中"從"字cóng音下的疾容切与疾用切是有区别意义作用的两古音,不应处理为不辨义,也不应与zòng音似用切简单归并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王力先生一方面在《同源字典》中提出"通假字不是同源字,因为它们不是同义词,或意义相近的词",即凡通假字双方其意义是一概"不相通不相关"的,另一方面又在其《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将许许多多通假字同时列为同源字,前后相反。从汉代至清代对通假字的注释一般不将其意义相通相关者排除在外,这是已经形成的否定不了的历史传统,所谓"不相通不相关"论不但不符合通假字产生的历史事实,而且更是难以推行的,应当承认通假字与同源字是有交叉的。  相似文献   

13.
《汉语大字典》因出自众手,卷帙浩繁,排印检校工程浩大,因此在古文字字形、书证、音注等方面难免出现失误。笔者在使用该字典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较为明显的编校方面的问题,并略对错谬进行了分析,以供读者及该字典编纂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存在的外部形式。汉字三个组成部分的形、音、义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统一在一个字中而不可分割的,三者要交错互求、相互证明,才能统摄汉字的全部内容,在字典中反映出来。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不朽著作,东汉者名的语言大师许慎在这部字典中,运用了多种注音方法。今天来探讨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弄清  相似文献   

15.
浙江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张涌泉:《汉语俗字新考》指出宋代以后的一些字典辞书,诸如《龙龛手镜》、《四声篇海》、《字汇》、《字汇补》、《康熙字典》,以及今人编的《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等,都收载了大量有音无义或音义全无以及与正字关系不明的疑难俗字。由于种种原因,汉语俗字的研究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所以上述字典中的这些疑难俗字也很少有人问津。这种情况不但对载有这些疑难俗字的古籍的解读带来了困难,也对现代大型字典编纂的质量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在《汉语俗字丛考》的基础上,依据敦煌出土文献等大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汉语大字典》编写工作的需要,一九八零年,在主编徐中舒教授的指导下,我们搜集殷代至战国文字,编写了《汉语古文字字形表》.这部《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即《汉语古文字字形表》的续编.《汉语大字典》要求尽可能历史地、正确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在字形方面,它要在楷书单字的条目下,收列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形体,并加以简明的解说.这是从汉字特点出发,为这部大型字典的特有内容.我国第一部具有科学系统的字典《说文解字》,主要以小篆为字头并尽当时的客观条件所能及,收列了比小篆更古的字形.由于许慎的著书意恉,在于探本求源,对文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明代吴炳传奇《疗妒羹》是一部敷演冯小青情事之作。作者以小青情事为题材,意在踵武汤显祖《牡丹亭》之"情至说",然而从情节到主旨都在刻意模仿《牡丹亭》,未能超越世俗价值观等局限,为赋予女主人公的俗世幸福而牺牲了其深刻的精神内涵,从而导致《疗妒羹》艺术性之粗陋与思想性之浅薄。  相似文献   

18.
《现代常用汉字规范字典》,张万有教授倾多年精力编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具有规范性实用性的字典,也是一部具有学术前沿价值的字典。之所以说它具有学术前沿价值,是因为整部字典都采用了"字符分析法"和"部件分析法"这两种先进科学的现代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北京白云观出土战国陶罐上的陶文"■"应释为"喜"字,误释为"蓟"字的原因在于陶文著录中的倒置,类似的情况在《陶文图录》、《古陶文字征》、《古陶文汇编》、《陶文字典》等书中均有不少。  相似文献   

20.
汕大学人     
林伦伦教授 现任汕头大学副校长,中国 语言学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国语言学学会副会 长。 十年来的主要著作有:《潮汕方言与文化 研究》(1991)、《潮汕方言词考释》(1992)、《新编潮州音字典》(1995)《广东闽方言语 音研究》(1996)、《澄海方言研究》(1996)、《广东方言与文化论稿》(2000),《古诗文别 称词与中国文化》(与朱永锴合作,1993)、《中 国言语禁忌和避讳》(1994)、《中国民间秘密 语大全》(1998)、《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2000)等10多种;在《中国语文》、《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