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提出不仅仅是针对流通领域,更是对现存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发展理念的反思与超越。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和重大的理论创新,是我们推进高校管理实践创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指南。  相似文献   

2.
节约是人类传统的美德,提倡节约不仅体现了对人们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反映了人们的道德品质,倡导节约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往人们主张通过刺激消费的手段来促进经济发展,忽视了节约品德的经济价值和伦理价值,经济伦理学为我们正确处理好节约与发展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弘扬节约这一传统美德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梳理现存社会建设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建设不能等同于整个国家的全部建设事业;不能将社会建设局限于社会学的学术范畴之内,不宜将社会建设分为所谓广义、狭义甚至中义等不同的层次;不应将社会建设表述为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用具体指称的方法界定社会建设范畴比较恰当,有利于社会建设实际工作的推进。时下中国已经进入了制度建设的年代,要运用制度创新推进社会建设。指出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的一系列体制是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建设的有效切入口。  相似文献   

4.
节约型校园建设不仅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工作,而且是一项政治性工作。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带有根本性的基础工作。大学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大学校园节约意识更加强化,节约行为更加自觉,节约措施更加具体,节约效果更加显著,通过不断深化节约型校园建设,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承担应尽的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的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中国传统的勤俭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对当前推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惟一出路。面对资源短缺、浪费和低效率使用,各级政府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尽快明确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保障作用、支撑作用,以及领导作用和协调作用,从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促进全社会节约意识、节约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中我国遇到的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瓶颈,使我国各界深感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性。要改变“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任务依然很重,因而,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建设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8.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们党审时度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具体的发展战略,它具有深刻而长远的价值意义。构建节约型社会是对我国国情的科学判断,也是对人们现实行为的理性反思,它体现了对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倡导,还蕴含着对当代消费伦理的调适重构。  相似文献   

9.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通过制定政策、健全机制、提供科技支持、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手段,动员全社会节约资源,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以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人口、资源  相似文献   

10.
节约型社会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过度的非法开采和大量的浪费,我国的自然资源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并已成为我们必须严肃面对的事实。因此,建立节约型社会迫在眉睫。它既是对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美德的继承,又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是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社会治理创新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变革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与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日益增多、日益复杂化,越来越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有序发展要以创新社会治理为契机,在深刻把握其内涵精神基础上,从转变稳定理念、增强制度内聚力以及建立新型社会稳定格局与运行机制等方面超越传统的社会维稳体制格局,不断推进社会向动态稳定与和谐变革.  相似文献   

12.
创新图书管理工作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客观要求,为此,必须从学习型社会建设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图书管理工作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同时大力加强图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读者获取知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经济建设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物质基础,同时它又离不开和谐。和谐社会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在制度安排与理论建构方面,地方人大制度创新体现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许多契合性。地方人大制度创新,主要是针对这一制度存在的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改革,不断完善选举制度、监督制度、代表制度,进一步加强人大常委会建设,切实把地方人大制度创新与和谐社会的契合性从应然态势转化为实然状况,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宣传思想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把握新时期新阶段思想意识形态的特点,努力创新宣传思想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思想基础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网络社会信息管理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管理制度创新是对现有制度的重组和添加。创新信息管理制度的动机来源于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巨大差别以及信息管理制度与网络发展之间矛盾的要求。我国信息管理制度创新有两条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科技期刊的生存和发展与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经济繁荣息息相关。在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潮中,科技期刊应与时俱进、积极投入、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服务中,拓宽视野、提高质量,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学校发展无止境,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就无止境。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牢牢把握“八点”,即:研究深点、突出特点、抓住重点、关注热点、工作细点、行动快点、效果好点、勤奋学点,不断创新,促进学校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金融改革与创新助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长株潭金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通过借鉴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武汉城市圈三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金融创新方面的经验,并结合长株潭自身的区域环境,对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制度四个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提出建议,以此来促进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实施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完善法律制度体系是新农村建设健康、稳定与可持续进行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证。我国立法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律供给严重不足,以及在立法理念和立法价值取向上存在的偏差,不利于农村的发展和农民权益的保护,阻碍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必须加强国家宏观层面上的立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创造条件,构建崭新的、完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