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和谁同化?曾经听一位来自美国的学者讲美国移民史,她本人就是大陆去的中国移民,如今在美国扎了根儿。在她讲完美国移民的痛苦经历后,有学生问她:“您作为新移民在美国是如何同化的?”她露出鄙夷的神情回答:“同化?和谁同化?去和盎格鲁-撒克逊同化?现在是多元文化主义了!”我想她的意思是,她完全可以而且应该保持她的中国文化,不必也不应该美国化。又有学生问她:“您为什么选择留在美国?”对此,她答道她欣赏美国的自由。她的话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不想被同化,却要留在美国,居住地的选择算不算一种同化?宣誓入籍,放弃对中国的忠诚,转而效忠…  相似文献   

2.
新婚闹洞房的时候,伴郎坏兮兮地问她:"假如以后新郎倌在外面有了女人,你会怎么办?"她不假思索地回答:"离!我怎么能容忍他再有一个?从现在起,对我俩来说,对方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他背叛了我,我绝不会为他去和别人争风吃醋,因为不值."  相似文献   

3.
优米 《家庭科技》2013,(10):1-1
你的钱夹里有谁?有个朋友和我说过这样一件事:她的先生偶然去菜市场买鱼,在讨价还价的时候,被卖鱼人抢白:"你夫人总在我这买鱼,她从来不问价,她是我的老客户,我都是给她最新鲜的鱼、最便宜的价格。"她的先生很疑惑:"你怎么知道我夫人是谁?"卖鱼人说:"她每次付钱,打开钱包,我都会看到你的照片,看过多少次了,我认识你!"  相似文献   

4.
有一对小夫妻,刚结婚时,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不爱做家务,特别不爱洗碗,总是推三阻四设法逃脱。后来,她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每天出一道脑筋急转弯,谁做不出来就去洗碗。他输多赢少,愿赌服输,只好乖乖地去洗碗。她总是给他出些刁钻的题目。比如:妈妈和妻子同时掉进河里,你先救谁?学理科的他老实地回答,当然是救妈妈了,妈妈只有一个。她掩着嘴笑,告诉他答案是:以后别再给我出这么弱智的问题了。他挠了挠头,奇怪地问:"这也算答案啊?"日子过着过着,他似乎也开了窍。从不习惯带家里钥匙的他,每天下班回来,总是叫她开门。他敲门的时候,她总会问"谁啊",确定是他之后再开门。以前每每问是谁,他都老老实实地答"是我"。现在  相似文献   

5.
很多事情,坚持确实很难,陪孩子也是如此。一天晚上,依依突然问我:"爸爸,咱们平时用的电是谁管呀?"这话问得有些没头没脑,但我还是对她说:"是供电局。""那他们可以让电停了吗?"女儿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见我点头,她犹疑了一下,接着小声说:"那我可以给他们打个电话吗?"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收起了漫不经心的表情,关切地问她有什么事。女儿眨了眨眼睛,说:"我想请他们停一次电……""为什么?"我更加觉得女儿有些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6.
PART 1 "你是谁?我为什么会在这里?"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蒙面的古代男人.我环顾四周,可是迷雾缭绕,什么都看不清.这里应该只有我们两个人. "我是你的守护天使."那个人说. "守护天使?守护天使不是应该有一对美丽的翅膀,头上还应该有一圈金色的光吗?"我理直气壮地顶嘴道.  相似文献   

7.
问:您最近在《文学评论》、《求索》杂志上发表了两篇关于古典文学札记的文章,文学界的同志认为您的文章标示了在文学研究领域里应该建立一个新的文化视角。您能谈谈如何建立这个文化视角的问题? 答:什么叫文化视角?首先似乎应该把这名词的含义搞清楚,是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文学现  相似文献   

8.
杨华霞 《理论界》2014,(11):147-150
从对作品的分析来看,"后代华裔"作家似乎对当代中国大陆的社会文学景观之风格和主题不大感兴趣,还在大谈美国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的差异。然而,目前"后移民华裔"作家更喜欢观察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所产生的一些社会问题。"后代华裔"作家以Amy Tan(谭恩美)为代表,他们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习惯都比较"美国化"了,而且他们的作品是给美国人看的,所以他们中的大部分的作家还会情不自禁地或者刻意地去寻求赢得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同。以哈金为代表的"后移民"华裔作家们通常对故国还保留着深厚的感情,他们不能那么容易地被美国的主流社会"同化",同时他们比较不容易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因此,"后移民华裔"作家们通常带着浓厚的"情意结"从第三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奥兹克是当代美国文坛著名的犹太作家.她植根于犹太文化土壤,从丰富的民族历史典籍、神话传说中提取素材,创造性地将这些素材与犹太移民的生活现实相结合,用她生花的妙笔创造出全新历史条件下的"礼拜式文学".本文通过分析奥兹克作品探究其"礼拜式文学"的主题,即奥兹克的文化身份主张、对犹太属性的坚守以及对同化的坚决抵制.  相似文献   

10.
《快乐青春》2007,(9):95
有一个40岁的女生长得还不错,有一份工作,收入稳定.有一天小明就问她:"你条件这么好,怎么还没结婚啊?"那女生回答:"我小时候是田径队的,有一次受伤,脚底留了一个疤."小明就问:"脚底有一个疤,眼你有没有结婚有什么关系呢?"那女生回答:"对啊!那我结不结婚关你什么事?"  相似文献   

11.
"妈妈,要过年了,我们去哪里呀?"3岁的儿子眼巴巴地望着丽华问。"当然还在你外婆家过啊。"看着活泼可爱的儿子,丽华十分疼爱地说,"别的地方咱哪儿都不去。"儿子十分不解:"我想同爸爸一起去奶奶家过。奶奶不是又打来电话,让我们去她家过年吗?我有好多小朋友都是回老家过年的。妈妈,是不是我们  相似文献   

12.
资本时代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关系的互动凸显了民族文化的焦虑.资本时代,商品经济是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关系经济动因;现代科学技术为其鸣锣开道;文化和宗教的原因是其文化缘因.所以厘清资本时代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需要"经济场域",从而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疑问作出合理的思考、判断和选择.  相似文献   

13.
婆婆考月嫂     
正娟结婚不久就怀孕了。她与老公杰商量:"生孩子是一辈子的大事,不得有半点马虎,我们现在就得联系最好的妇产医院和月嫂。听说好月嫂很抢手,得提前订,不然到时就抢不到了。"杰说:"是应该这样。不过,咱俩的工资自己都不够花。明天我去和妈说说,看她能不能帮帮咱们吧。"娟说:"应该帮啊,那可是她的孙子呢。"第二天,杰回家和妈说起这事。妈问:"那雇个月嫂得多少钱呢?"杰说:"好月嫂每月得七八千吧,还得提前预订。"妈诧异了:"用不着吧。我能把你拉扯这么大,什么不懂啊。何必花那个冤枉钱?"  相似文献   

14.
问:张老师,您好!您一直致力于西南民族地区发展和教育发展研究,并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在您看来,与中国其它地区相比,西南民族地区有何特殊性? 答:西南民族地区独特的山川地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独特文化的"共生",便是这种特殊性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来,美国出现了拉美裔移民激增的现象,远远超过美国文化“熔炉”的同化速度。多元文化主义对此问题的处理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多元文化主义的正确性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具体的拉美裔移民问题上,忽视移民同化,片面推崇多元文化主义将有可能危及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美国特性的地位,导致一个分裂的美国社会出现。  相似文献   

16.
一天,我的书报摊进来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他们一口气买了十几本杂志.我问女孩:"你爱看这么多种杂志?"她说:"我只要一本,其余的是给别人带的."原来,他们工厂附近没有书店,离城又远,进一次城不容易,所以谁来了都会帮别人带些新出的杂志回去.  相似文献   

17.
一天,我的书报摊进来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他们一口气买了十几本杂志.我问女孩:"你爱看这么多种杂志?"她说:"我只要一本,其余的是给别人带的."原来,他们工厂附近没有书店,离城又远,进一次城不容易,所以谁来了都会帮别人带些新出的杂志回去.  相似文献   

18.
小幽默     
年龄(多大了) 一个女人去医院治疗。 医生问她:“你多大了?” “喔”她回答:“我也记不住了,医生。不过让我想想,也许会记起来。医生,我结婚那年是18岁,我丈夫是30岁。今年我丈夫60岁。谁都知道,60是30的两倍。这不我也应该是18的两倍,36岁了。医生,你说呢?”  相似文献   

19.
同化论和双重认同论是常被用来解释移民群体认同的两个范式,认为移民逐渐在迁入国被同化或形成母国-迁入国双重认同.韩国华侨在国籍身份、生活地、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认同特点,反映出华侨既非被同化,亦非双重认同,而是中国人这一基本认同在适应侨居生活过程中逐渐走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问:先生探讨王船山的哲学思想,据知已经有一段颇长的日子,对这位明末大儒,您固然会有许多体会.究其原因,是否着实于中国近现代思想观念的效能上?还是"人生史的哲学"价值上?在此,请先生陈述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