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拜厄特在其小说<占有>中创造性地塑造了维多利亚时代、20世纪末及神话故事三个层次中的女性人物,用镜像人物和神话意象反映女性从蒙蔽、觉醒、抗争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漫长历程,使作品极具历史文化内涵.本文采用人物分析方法对其中的部分女性加以研究,以期更好地把握拜厄特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由于深受法国女性主义批评的影响,艾丽斯·沃克在她的小说<梅丽迪安>中从后心理学和解构主义的角度阐述了女性主义诗学的建立及其实质.它的建立包括:以母亲自居,从属于象征秩序;以父亲自居,创造一个从同一象征秩序中获得的身份特征;最后,通过书写自我建立一种与父权制相对的记号系统.其实质是解构男性中心的意识形态和压迫妇女的二元对立,建立女性自身价值标准和独特话语.  相似文献   

3.
当代著名印第安女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克的小说《爱药》对男性人物和女性人物作了二元对立的刻画。男性多无视印第安文化传统,性格暴戾,结果全都成了生活的失败者;而女性人物对待生活的态度更为积极,对印第安传统也更为敬畏。从小说中的四位男性和三位女性人物身上,反映出作者的女性主义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女性哥特强调男女的二元对立,以及对父权社会的批判.而后女性主义哥特突破女性哥特对父权的批判,默认男女性别平等.文章以《弗兰肯斯坦》《简·爱》《呼啸山庄》为例,从后女性主义哥特的视角来探讨小说中的男女人物及两性关系地位变化,为两性关系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同时赋予了这些经典的女性哥特小说全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表达了对自然和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这与滥觞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女性主义命题相契合。从自然、自我与爱,父权、非我与恨以及自然、爱与自我回归的三个维度出发,可以明了小说所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亨利·詹姆斯通过男作家独有的女性意识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群与前人迥异的人物形象。作家认真审视女性和男性,严肃地思考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存在的价值。从女性主义视角看来,小说中有三类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在压抑和反压抑中追寻自我意识和主体存在";与之对立的是一位道貌岸然、口是心非的父权思想卫道士——奥斯蒙德。  相似文献   

7.
作家池莉以开创了"新写实小说"而在当代文坛占据一席之地。但身为女性作家,她更是自觉地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关注时代变迁给女性生活和情感所带来的变化,从而创作出了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的女性主义小说。《生活秀》和《看麦娘》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两部小说分别表现了商品经济背景下底层女性与知识女性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状态。无论是小说的叙事视角,还是小说的写实手法,抑或是小说的情节建构,这两部小说都表现了现代社会女性对于自我价值的寻求,进而有力地凸显了女性的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8.
《丹尼尔·德隆达》是乔治.艾略特的最后一部小说,其以格温多琳为代表的女性人物的成功塑造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称赞。艾略特通过真实的描述,阐述了初步具有女性意识的现代女性在主观精神世界里是如何经过痛苦的自我解剖,逐步完成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从女性主义与心理学两个角度,对小说中主要女性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群体双重象征意义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得出她们在女性自我身份和完整人格方面的追寻至今仍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从而解释了《丹尼尔》为何具有跨越时代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小说家卡罗尔.希尔兹在她的小说《如果不》中以主人公的女儿辍学行乞这一主线情节牵出包括主人公在内的众多女性人前背后的故事,层层深入地展现了不同层面的两性世界中,女性在美德的神圣光环下,奉献自我、牺牲自我的失语生存状态。作品表现了女性受支配、受压抑这一主题,同时表现出女性失语对于作为女性的小说作者是怎样的一份难以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10.
生态女性文学批评持一种多元的文化视角,目标直指传统的二元对立价值体系及父权制世界观,因而此理论批评有助于阐释文本的多重义题,尤其体现在解读反抗"优势"群体对"劣势"群体的压迫,特别是性别压迫及生态危机问题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里森的新作《慈悲》追溯美国历史源头,刻画出17世纪末美丽、野性和无序的北美新大陆。运用生态女性文学批评理论分析这一时代的不同族裔人群的困惑,从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两方面阐释殖民地时期的美国从一开始就被玷污以及少数族裔女性追寻自我身份认同的坎坷历程,体现了这部小说史诗般的宏大及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对英国女作家多莉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进行解读,指出在非洲殖民地"父权中心主义"社会文化中,不仅文明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关系是二元对立的,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是扭曲的.小说中特纳夫妇最后的悲惨命运说明了在父权社会中男性统治对自然和女性的摧残.而女主人公玛丽在生命最后对自然的留恋也象征着男权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2.
李碧华小说以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和独特的女性主义视角,塑造了富有叛逆思想和抗争意识的女性形象,对两性关系进行了深度拷问,向"吃女人"的男性霸权文化表示了强烈的质疑和有力的反抗.同时,也对女性自我弱势心理作出了深刻的审视和批判.  相似文献   

13.
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探讨澳洲作家伊丽莎白·乔利的小说《井》中主人公的思想轨迹,发掘其从强大的超我,发展到不可抑制的本我,再到迷茫的自我的心路历程,揭示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追求人格独立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进行的痛苦挣扎。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女作家薇拉.凯瑟在美国文学史上创造了一系列的拓荒小说。《啊,拓荒者》是她的成名作。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亚历山德拉这个勤劳、睿智的女拓荒者形象,她的努力和成功不仅代表了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也体现出凯瑟作为一名女权主义者为女性争取种种权利孜孜不倦的奋斗过程。通过分析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来探讨薇拉.凯瑟的女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以二元对立原理,立足文本,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对《棉花垛》、《玫瑰门》这两篇小说进行互文阅读,可以发现即使女性觉醒了实现了性自主,逐步地从弱者变为强者但仍旧无法成功自救。这是一个重要的判断,展示了一个重要的观念:人与人是相互依存的,尤其在两性之爱中,没有男性的配合,光靠女性的自我完善还是无法自足。铁凝以她的女性书写从文本实践上推进了中国的女性主义走向一个新的深度。  相似文献   

16.
《紫色》象征意义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紫色》是一部优秀的黑人女权主义代表作。艾丽丝·沃克在这部小说中,从黑人女权主义文学的创作视角出发,充分描述了黑人女性深受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的政治状况及生活境遇,展现了其对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对完整自我及完美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本文试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角度出发,全面解读与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所包含的丰富意蕴,力求深入理解《紫色》这部长篇小说的主题与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7.
《末路狂花》是一部带有强烈女性主义色彩的电影.影片将时代特性与女性自我意识紧密结合,通过几位男性配角的烘托,刻画出在男权压迫下两位女性从依赖顺从到觉醒反抗、从争取人权到捍卫女权的英雄形象,展现了现代女性主义与传统男权的交锋,并引发我们对两性对立下女性情感需求、命运和出路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以米歇·尔福柯和厄玛·塞拉诺·加西亚的权利理论为视角,通过分析小说中女性之间权力关系的形成、维持、改变及其产生根源,主要论证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导致主人公从在多伦多定居到离开多伦多这段时间里与其他女孩和成年女性所形成的关系都是施害者和受害者模式,指出阿特伍德通过揭露女性对女性的伤害批判了将女性所有问题归于男权社会这一简单化倾向,突破了女权主义运动中将女性关系描绘为姐妹情谊这样的局限性,打破人们贴标签式的看问题方法。  相似文献   

19.
谭恩美的<喜福会>中的华裔女性,无论是从中国移民到美的母亲们,还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女儿们都被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双重边缘化了.她们处在两种文化的罅隙中,带有尴尬的双重"他者"身份.本文试图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本作品中的华裔女性的身份问题进行剖析,并试图证明这些华裔女性为寻求,构建自己的文化身份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钟形罩》中充满了各种新颖独特的意象。通过分析这些反复出现的钟形罩、婴儿以及与死亡有关的意象等对小说进行女性主义的解读,揭示其隐含的主题:才华出众的女性在沉闷的传统社会习俗的压制下迷失自我,进而导致精神崩溃的残酷社会现实,呼吁仍生活在钟形罩中的女性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争取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和自由,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