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作为一种思维性的能够自觉到生和死及其价值和意义的客观存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历史的古今更替,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枯竭、生态恶化等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生态伦理的独特视角融合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相关理论,并且将此两种观点进行了重新审视,阐明了万物共存于自然之中,万物的发展皆应遵循自然的生态伦理法则,人类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走上一条万物共存共荣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道路的深刻理论。此外,还更为科学地论述了生态和谐伦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逻辑与历史相一致,伴随着人类实践活动在广度、深度上的历史进展,伦理学呈现为由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伦理到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再到当代的生态伦理这一理论发展的逻辑阶段性,这一发展过程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的截然分立的否定,而是一种包含吸收了前此诸阶段合理性、积极性于自身的辩证的否定。  相似文献   

3.
"发展伦理"只不过是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的一种文饰,它貌似新颖,也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要求人们在对待自然时必须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但是其出发点却是狭隘的人类利益,片面强调人的发展,否认自然有独立于人类利益而存在的价值,因而其最终结论就把人类针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及为保护环境做出的努力仅作为对人类发展的自我关怀."发展伦理"的新招牌下掩藏着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质,不仅其结论违犯了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它的理论前提乃至论证的全过程也都是倾向人类中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表述了西方生态伦理学的两大学派: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并分别介绍了两个学派的主要观点及不同流派;阐述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要点,以及二者融合的趋势;认为二者的融合不仅对生态伦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美学: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根本对立的,而这种观点从根本上来说又归因于"人类中心主义"及其所囿于的西方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主客二分,其本体论根源是形而上学的理性至上.主客分立使"人类中心主义"在哲学思想上表现为无限膨胀的主体性,在伦理观上坚持传统伦理学.只有构建生态环境美学,突破主客对立的传统思维方式,否定传统哲学当中的工具理性,重建理性和主体性,坚持生态伦理观,重新认识和肯定自然的价值,才能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圆融共舞的共同体.这才是以生态伦理学为基础的生态环境美学的最高目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生发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危机业已跃升为当代全球性的“人类困境”。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和环境保护运动不断发展.人们将生态环境纳入到伦理关系之中,生态政治哲学由此成为学界关注的新焦点。本文通过对当代西方生态政治哲学“原野”转向的考察、梳理,主要介绍了“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以及“开明的人类中心主义”三个流派的观点,并对其合理性和局限性以及彼此之间的承接关系进行了分析,旨在进一步指出“开明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政治哲学观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生态中心主义整体性思想是针对西方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分(人与自然的对立)思维模式,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提出的一种人与自然平等并处于同一个生态系统的崭新理念,然而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还在于各种人际之间进一步强化的生存竞争和利益的分裂,因而仅仅树立整体性的思维模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并不能彻底解决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8.
环境伦理学中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的焦点在于,前者认为环境保护是对非人类存在物的间接保护,非人类存在物在人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而成为间接保护对象;而后者肯定非人类存在物的道德地位,认为环境保护就是保护非人类存在物。如今,转基因食品在其应用及推广上同样存在激烈的争议,本文从环境伦理学角度研究,通过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观点对转基因食品的发展进行深一层分析。  相似文献   

9.
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是生态危机的价值根源。伴随着从人类中心论到生态中心论的伦理变革 ,人类道德共同体和权利主体的范围从人扩展至非人类存在物。这种生态伦理观的转变为当代生态法学提供了伦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环境危机呼唤环境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环境危机而提出的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思想 ,只注意到了环境危机产生的现实表现 ,而没有挖掘环境危机产生的思想动因 ,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危机。近代唯人类中心主义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中的个体本位思想意识是导致环境危机的思想根源。因此 ,解决环境危机必须实现由个体本位思想意识向以类为本位的环境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重归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从价值论上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评是不能成立的。从人类中心主义出发也能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但必须对人类中心主义注入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杨骏在2014年1月9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人水关系是最核心的关系之一。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依,水的存在和循环是地球孕育万物的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水关系"也经历了从人被动"适应水"到盲目"主宰水",再到科学"善待水"的演化。  相似文献   

13.
人类中心主义本质上是反人类的,因为它在根本上确认和坚持的是一种物种主义的或动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这与人作为人的本质规定性是相矛盾的.人类在地球上是作为一个文化的物种进而作为一个道德的物种存在和发展的,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正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在充分考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作为人的本质规定性之后所给出的一种人道主义的观点,同时,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也是人类的道德进化的一个内在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危机日益严峻,人开始反思自己曾经奉行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得与失,于是出现了各种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潮。其中,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关于“人类中心主义论”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论”的论争尤具代表性。从表面上看,二者观点似乎是对立的,其实,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二者的争论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二者的争论,促使人类理性地进行自我定位,努力探寻并走向一种“合理”的人类中心主义,或称为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生存的外部环境,人在一定的规律范围内利用自然,超出相应的规律,则会破坏自然,并导致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其思想与生态中心主义对自然的尊重有相一致的地方,但也有冲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和反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双方都有各自的道理。该文认为,从人类的社会实践来看,应该坚持人类中心主义,只不过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反对错误理解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7.
走入真正的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有关人类中心主义走出或走入的争论 ,在学术界还未停息。我们应该走入真正的人类中心主义 ,而不是生态中心主义。笔者从思想传统、生物学、价值论等角度 ,提出自己主张真正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理由 ,并批判地分析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8.
如何解决环境危机已成为理论界争论的热点,本文认为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过度张扬了人的主体性,是产生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非人类中心主义消解了人的主体性,不能够彻底解决环境危机;“人类中心主义”削弱了人的主体性,也不能够彻底解决环境危机。类本位的人类中心主义体现了人的类本性,是解决环境危机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不能简单归因于从人自身出发的人类中心主义.但这并不意味从人自身出发的人类中心主义没有任何问题。人类中心主义的要害不在它以人为中心、从人出发,而在近代以来。技术理性在存在论意义上彻底改变了人类中心主义所建基的人与自然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20.
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学从人出发,而且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人出发来解决环境危机,较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学是一大进步。但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学是不完善的,它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人坚持到底,从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危机。所以要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人出发,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伦理学、价值论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