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汉唐起,中国漆艺开始传延至日本。到了江户时代,日本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立民族工艺体系,漆艺亦随之崛起。自现代社会以来,日本漆艺跻身世界前列,漆器质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走在中国前面,人均拥有量也位居世界首位。从日本民艺美学家们的思想中,可以窥见日本漆艺的文化之道:民众、实用、多量、廉价和寻常。当代日本漆艺仍在延续为民、为用与为常的优秀工艺传统。日本漆艺文化之道告诉我们,民艺不仅是工艺本身问题,还关乎国民文化身份与国别形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文化史上 ,基督教的传入及其影响 ,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由于内外因素的合力作用 ,决定了基督教在 16世纪中叶传入日本。  一、耶稣会的性格  葡萄牙语 Christao的音译读作吉列支丹 ,是基督教初传日本时日本人对传教士及基督教的通称。当时 ,根据发音还用几利紫旦、贵理志端等汉字来读写。禁教令施行后还写作鬼利至端、贵理死贪等。 16 80年江户幕府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即位后 ,因讳“吉”字 ,故又读成“切支丹”,后一直沿袭至明治初期。  在西欧宗教改革运动中成立的耶稣会 ,15 34年由西班牙贵族军官依纳爵·罗耀拉出头组成 …  相似文献   

3.
宋成有 《日本学刊》2012,(1):102-117,159
古代中国人以强调"华夷之别"为观察视角,采用整体式、实证式的基本方法研究日本。至近代的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学人抛弃了"华夷"观念,研究日本的理论五色杂陈,研究方法因人而异。1949年以后,台海两岸学者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各有特色,从相互隔离而逐渐相互接近。大陆学者构成中国日本史研究的主力。在研究理论和方法多样化的演进中,唯物史观和实证研究成为中国日本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早闻小白的博士论文写的是西方基督教在日本的布教问题,作为反聩,直觉地意识到此文选题新颖,难度颇大。学术研究贵在创新,创新得益于挖掘题材,更贵在价值评判。也就是说著书立说、行文释理,挖掘题材很关键,即所谓“立七行三”(七分立意、三分行文)的道理。但选题的功效仅在于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只属于“出新”或“选新”的层面,与创新尚有颇大的成本差异。唯有标新立异,不囿成论,方可具创新的价值。出新易、创新难,似已成为学界普遍认同的二律背反。坦言之,此即笔者闻讯后揣揣于斯的一点“隐私”。  二年后,小白在原论文的基础上修…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日本布教引发的思想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白 《日本研究》2002,25(4):49-57
基督教传布日本 ,必然与日本的既成宗教相遭遇。从文明历史的角度而言 ,这种遭遇按其性质可分三层意义 :其一 ,不同类型的宗教之间的接触 :基督教对佛教、儒教和神道教 ;其二 ,不同类型文化之间的接触 :基督教布教过程中所携带的西方近代科学文化对东方古老的哲学文化 ;其三 ,不同类型的民族种群之间的接触 :借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而表达其世界制霸观念的、以葡萄牙人为代表的欧洲人 ,对借神道·儒·佛三教一体而表达其民族意志的日本人。然而 ,就斗争的形式而言 ,却又是简单直率地通过宗教思想的冲突展开的。一、神道教与切支丹  “…  相似文献   

6.
刘岳兵 《日本学刊》2012,(1):118-131,160
朱谦之是中国的日本哲学思想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研究著作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经典。民国时期,朱谦之以自己的历史哲学为基础,对日本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对原始资料的整理,还是在理论上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他都进行了不懈努力,为中国的日本哲学思想研究及其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系统地分析和总结朱谦之的日本哲学思想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不仅对整理学术史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对推进现在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韩狄 《日本研究》2009,(4):74-76
日本学界在战前就十分关注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研究,战后则经过五十至七十年代的复苏休整,八、九十年代以来形成近代东北史研究的繁荣局面,在各种新的理论方法的影响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经验与教训值得我国学者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4月22日,由中国日本史学会、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联合筹办的“新时期中国日本史研究的方法与课题”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举行。来自国内东北、华北、华东各地的学者近50人与会。会议的特色是以前辈学者为中心,展开新老学者对话,共同回顾、总结和交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日本史研究的经验,探讨新时期日本史研究的方法与课题,为我国日本史研究事业的发展,提示出新的方向和指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岩波书店战后四次刊行的《岩波讲座日本历史》系列近现代史部分为例,从史学史的角度,考察了20世纪60、70年代乃至90年代冷战结束至今,日本史学界近现代日本史研究从"日本帝国主义史"转向"日本帝国史"的范式变化轨迹。这一过程与战后日本史学的整体发展阶段基本对应,反映了具体时代背景下日本历史学者的问题意识、方法论乃至价值观。如何理解和把握战后日本史学界近现代日本史研究范式转换的内在逻辑,是值得深入挖掘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与意大利的文化交流,始于16世纪基督教的传入。当时,意大利尚未完全统一,意大利的传教士只能混入葡萄牙或西班牙传教士中间来到日本。鉴于此,日本学界认为,日本的基督教文学未受到意大利的影响。意大利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始于明治维新。明治时代东京外语大学设意大利语专业。最初,学意大利语旨在贸易,并非为了研究文学。欧洲的正统教育是,必须学拉丁文和意大利语。由于教育的差异,受希腊与拉丁文的古典文学影响很深的意大利文学,没受到日本的充分理解。明治时代,日本主要通过英文来了解意大利文学。在日意比较文学方面,关注较深的是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数据库资料以及有关纸质书刊为对象,收集整理了2010年中国大陆公开发表的有关日本社会文化研究的相关著述信息。通过对日本文化论、思想史、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社会思潮、社会生活、社会保障、社会问题、教育、文学、传媒、中日文化交流等方面研究成果的梳理,以期检阅2010年中国日本社会文化研究的学术发展和研究热点,提供检索方便。  相似文献   

12.
相扑中的日本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悠久的日本国技相扑,不只是一项一对一地对抗的格斗术,它现在依然保留着浓厚的日本文化的色彩。甚至可以说相扑是始于礼、终于礼的不仅仅追求胜利的体育项目。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相扑中所体现的日本文化作了分析,认为相扑作为一项竞技体育活动,虽然有其竞争的残酷性的一面,但是贯穿于始终的是由力士们以及整个相扑界都严格遵守的独特的相扑之礼。作为日本国技繁荣起来的相扑,在世界上已被当作代表日本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3.
日本文化中的妖怪文化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发展轨迹和历史作用。妖怪文化大体可分为事件性妖怪、超自然性存在的妖怪和造型化的妖怪:事件性妖怪即事件性或现象性的妖怪,如“洗小豆”、“倒天狗”等;超自然性存在的妖怪即为不能解释或控制超自然存在的妖怪,人们将其人格化后,使“妖怪文化”有了划时代的意义;造型化妖怪,即将妖怪做可能化处理,使妖怪形象化,具有固定化的模式,日益成为大众娱乐的对象。妖怪文化丰富了日本文化的种类,“妖怪”这一文化元素渗透到了日本文学、美术、戏剧、装饰、影视等等领域。因此,通过研究和探讨日本妖怪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有深刻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潘畅和 《日本学刊》2007,(5):108-115
日本文化发生于分隔、封闭的狭小地域。众多分隔、封闭的生存空间又叠加为整体结构,相互形成对立、排斥、竞争关系,从中引出你我分界的政治逻辑。这种逻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最终导致普遍的、恒定的价值判断的缺失。日本民族在走向"世界公民"的过程中,其特有的民族逻辑将受到世界的评判。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与日本外交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文化分析的角度探讨一国外交模式的特点 ,是当前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种视角。分析日本国民性与日本外交的非理性、假想受害的特点 ,探讨日本人交往中的“协调一致”与外交“暧昧”特征以及“amae”心理与日本外交政策的制定之间的关系 ,可从人文层次理解日本文化对外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日本文化发展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中,日本文化的发展具有独特性。本文通过对日本文化精 神层面的哲学思想、宗教 观念、伦理思想等的概括分析,认为缺少哲学思想导致日本了文化发展没有深厚的根基, “泛宗教意识”导致了日本社会价值观的混乱,而伦理精神的丧失则使日本经济缺少发展 的精神动力。新世纪日本文化的发展面临着精神文化价值的反思与重建。  相似文献   

17.
胡令远 《日本研究》2011,(4):101-108
在与中国江南文化、主要是故乡的越文化的对比观照中,周作人认为质朴、自然是日本生活文化之重要特色,而滑稽趣味和游戏的心情则为一般日本文化所共有。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考察,揭示了具有文化渊源关系的不同国家和民族间了解、研究对方文化的一般规律。也即以趣味为原始或基本动力,从形而下的生活文化入手,以利收两者相互观照与发明之功。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以求了解对方文化之堂奥。  相似文献   

18.
日本动画中对死亡现象的关注,背后的文化动因是对生命的留恋。这种留恋通过生命的另一极——死亡展现出来。其动画文本的死亡审美通过三种方式达成:一是死亡为与生命一样的日常,死亡因通向平凡的日常性而具有感悟的超脱之美;二是对生命的本体崇拜与生命轮回说体现了对永生的追求,平行世界的设定和此死彼生的情节给予死亡生的善意,死亡因之具有德性的希望之美;三是为了弥补彼世的破除和生的短暂与有限,死亡的瞬间被凝固于永恒存在的想象性弥补中,从而使死亡具有辩证的悲剧之美。对生死两端的奇妙融合给日本动画带来独特而民族化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9.
周作人日本文化研究方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令远 《日本学刊》2012,(1):132-142,160
周作人对日本文化的三个层次,即生活文化、形而上的纯文化以及宗教文化,分别采取了体验观照、盆栽式、迂回式等研究方法加以探讨。一方面由此揭示了日本生活文化质素简朴、纯文化富于俳味等特点,另一方面在对日本的本土宗教即神道教的奥义的探讨上,却以不可解而告终,显示了周氏日本文化研究方法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李兴盛同志撰写的《东北流人史》一书,最近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31万字,除作者《前言》外,共分3编。上编为《明代与明代之前的东北流人》,中编为《有清一代的东北流人》,下编为《东北流人的处境、抗争及历史作用》。书后并有《东北流人大事记》、《东北历代流人著述简表》及《主要引用书目》等6种附录。全书阐述了自西汉至清末二千余年间东北流人的概况与历史作用。这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性质的流人史,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水准与浓郁地方特色的史学开拓之作。多年来,作者一直致力于东北古代史,尤其是东北流人与东北文献之研究,出版有《边塞诗人吴兆骞》、《清实录黑龙江史料摘抄》、《黑龙江历代诗词选》等许多著述。其中,《吴兆骞》一书,曾得到知名学者钱仲联与罗继祖教授的好评。对东北流人及其著述进行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为撰写本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种意义来说,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科研实践的总结。作为一部歼拓性的学术专著,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