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首先对诗歌语言作了界定,然后讨论了诗歌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关系以及现代诗歌语言与古典诗歌语言的关系。这之间虽然存在断裂,却不可能绝然分开,现代诗歌语言还不成熟,应当充分地从古典诗歌语言中吸收养分,熔铸成新的诗语。最后作者从语言本质、语言变化、语言教学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诗歌语言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鲁涛 《云梦学刊》2010,31(5):59-59
《现代诗歌理论与技巧》(谭德晶著)于2009年9月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研究现代诗歌理论与技巧的专著,它吸收了几十年现代诗歌创作与理论发展的积极成果,体系性强,论述深入而富于创见,解诗精当而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3.
年届古稀的吴开晋先生的诗论集《新诗的裂变与聚变—现代诗歌发展的历史轨迹》是他几十年研究新诗结出的硕果。这个集子收入了一百三十篇诗学论文,这里面既有高瞻远瞩的长篇宏论,也有短小精辟的佳作细品,集中展示了一个著名学者的博大襟怀和评论家的敏锐眼光。第一编诗论选篇,是作者从以前的新诗论著《现代诗歌与欣赏》和《当代新诗论》中选出的。是对中国诗坛的宏观扫描,也是对现代著名诗人的论析。在《新诗潮的涌动与走向》一文中,开晋先生指出了二十世纪中国诗坛的两次大的浪峰。他着重分析了新时期这第二次浪潮的新特点,并预测新诗潮的…  相似文献   

4.
如何系统科学地建构中国新诗的形式诗学,一直是百年新诗不容回避的重要理论课题,而现代汉语是研究新诗形式美学的原点。王泽龙的专著《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诗歌》较深入地发掘了现代汉语与现代诗歌形式建构的内在关联,解析了现代汉语白话、虚词、人称代词、节奏、分行、对称等现代语言要素在新诗形式建构中的特性、功能及意义,丰富了新诗形式美学的内容。同时,该书始终聚焦于语言问题,既从发生学的角度,对早期新诗的合法性予以中肯的现代语言诗学阐释,又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现代诗歌传播接受与新诗形式建构关系做出了历史的逻辑的考辨。《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诗歌》显示出新诗形式诗学建构的综合意识和方法论上跨学科、系统性的特征,是新诗理论与形式本体研究的一项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5.
我们觉得诗歌翻译的本身就是体现诗歌美的过程,另外诗歌的翻译体现了作者的再创造的过程,诗歌好坏,取决于作者的翻译再创造过程,甚至超过原著的翻译,让整个诗歌更美、更直觉化,总而言之,诗歌的翻译是需要意美、音美、形美。首先我们从唐诗和现代诗歌入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诗歌是一个重新创造作者与读者的历史过程,它在迂回探寻的实践中,不断寻求和修改着自己的现代诗歌梦想。100年来,它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古典诗歌语言与体制的破坏阶段;二、现代诗歌形式和象征体系的建设阶段;三、美学分化和多元对话阶段。如今的诗歌,不再是新不新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的问题,是能否在已有实践的基础上,于分化、无序中找到规律,建构稳定而充满活力的象征体系和诗歌文类秩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这些年与中国读者讨论中国现代诗歌的时候所遭遇的某种特殊的挫折感促成了这篇论文的写作.我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鲜明的印象是绝大部分中国读者无法建立起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尊重.即便是在诗人和诗歌批评者自己的圈子里,这种态度也非常普遍,甚至有些时候,这种态度似乎成为了华语知识话语的一部分.不时听到的意见有两类:第一,中国现代诗歌让人看不懂.第二,因为中国古典诗歌具有杰出的形式美,中国现代诗歌终究无法与之媲美.  相似文献   

8.
摆在我面前的,是一本厚实的书:潘颂德著《中国现代诗论四十家》.继《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一书之后,作者又完成这部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第一次较完整的研究新诗理论的著作.捧读之后,我感觉到了它的沉甸甸的分量.《四十家》对我国现代诗论作了认真的系统的梳理,清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诗论的发展脉络.作者以其新颖的理论视角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出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发生与流变的清晰图象.  相似文献   

9.
王泽龙 《人文杂志》2006,7(4):80-85
诗歌意象的都市化特征是中国现代诗歌接受西方现代诗歌影响,区别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现代诗歌意象的生成与演变特征: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日益都市化、工业化变迁,以及它所带来的人们内心世界的复杂化,是现代意象生成的土壤。20年代较少都市生活的意象诗,体现的是过渡期诗人与传统审美理想不易割舍的心理意绪;30年代意象的都市化蔚成风气,多体现为象征性内涵,作用于人们的心理体验;40年代的诗歌以九叶派诗歌为代表,都市意象较彻底地告别了传统诗词的乡土意象与山水意象情结,体现了现代社会复杂的人生经验与生命体验,现代诗歌意象具有了智性深度,表现了现代诗歌意象的现代性深层发展。现代都市意象世界中,恶美的意象形态的突出表现及其审美意义。现代诗歌的都市化意象,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诗歌审美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蜕变。  相似文献   

10.
刘半农与刘大白是五四时期著名的诗人。中国现代诗歌与声乐具有密切的合作关系,现代诗歌创作受到了歌曲的影响,刘大白与刘半农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1.
我这些年与中国读者讨论中国现代诗歌的时候所遭遇的某种特殊的挫折感促成了这篇论文的写作。我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鲜明的印象是绝大部分中国读者无法建立起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尊重。即便是在诗人和诗歌批评者自己的圈子里,这种态度也非常普遍,甚至有些时候,这种态度似乎成为了华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现代诗歌对古典意象的继承与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表现传统。这一传统主要得之于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古典诗歌的意象表现给了现代诗歌艺术以深刻的启迪 ,同时也成为现代诗歌意象营造所改造的对象。现代诗人有一部分直接承继了古诗意象 ,但对其加以现代性的改造 ;更多的诗人则从相反的思路理解和营造意象 ,使得新诗的意象成为具有非传统化的、体现出现代风采的诗性载体。  相似文献   

13.
十多年前,刊于《待探索》上孙玉石的《新诗流派发展的历史启示──〈中国现代诗歌流派〉导论》,第一次对现代诗歌思潮、派别进行宏观扫描,梳理出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也称现代主义)三大思潮和十几个派别,可说是中国新诗流派史的一个预设框架,但因是论文,未能充分展开。去年,柯文博的《中国新诗流派史》(海峡文艺出版社1993年2月版)和游友基的《中国现代诗潮与诗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版)两书相继出版,从思潮、流派观角系统全面地研究现代诗歌发展史。前者属线性结构,以流派纵向发展为线索,融入三大思潮…  相似文献   

14.
刘东方 《齐鲁学刊》2012,(3):143-146
郭沫若的现代歌诗观念是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之一,相对于诗歌、小说、历史剧等研究而言,现代歌诗是郭沫若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他的现代歌诗观包括配乐演唱的现代诗歌和具有诗歌元素的现代歌词与新歌剧剧词三部分,其现代歌诗观念对当下诗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海 《北方论丛》2013,(1):49-53
科学思潮是中国现代诗歌思维方式转换的时代因素.在科学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现代诗歌诗思由重直觉性向情与理相结合转变,由倾“虚”向倾“实”转变,由偏于“字”思维向偏于“句”思维转变.探究科学思潮对新诗的影响也有助于我们对当下诗歌的理解,因为科学思潮对诗歌的影响并不是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汉语诗歌又面临着科学的再一次冲击.现代科技对诗歌创作又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历史语境中科学思潮与现代诗歌密切关系的分析,不仅能从发生学的角度上探究到新诗在思维方式上的变化,洞察到这种变化对新诗形式选择的直接影响,而且对于理解当下诗歌的流变及其形式选择也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现在公认的那些现代诗歌经典,是近百年来传播接受与经典化的结果。经典化是多重力量参与完成的动态过程,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批评、选本与文学史著。批评选择有意味的新诗文本予以解读、阐发,揭示其内在意义;选本在浩如烟海的文本中遴选出供读者阅读的新诗范本;文学史著以"史"的权力,确认重要诗人诗作在文学史上的位置。三者既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特点发生作用;又往往相互合作,形成结构性力量,推动着现代诗歌经典化进程。批评、选本和文学史著作为中国现代诗歌传播接受与经典化的三重向度,受传播接受场域制约,与现当代多重话语建构联系在一起,因而以它们为主导力量所遴选、塑造出来的那些现代诗歌"经典"是否可信,便成为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诗歌理论批评史》在建构中国现代诗歌理论批评框架与话语系统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其特点为:强化史的意念,坚持科学性,突出当代性,具有谨严简约的文风。  相似文献   

18.
董迎春 《浙江社会科学》2013,(1):135-140,160
现代诗歌书写当下的困境与误区之一表现为对汉语诗歌的想象、想象力的淡化、忽略。倡导诗歌的幻想、幻想性,有助于深化想象力的培育与诗意表达的艺术可能,强化现代诗歌表达中的艺术之魅、神性之美。幻想成为当代诗学的重要概念、范畴,推动当下汉语诗歌的诗学建构与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诗韵新探     
汉语语音的特点是有声、韵、调;并由此构成音节,以汉字的书写形式加以表示。为了加强表达效果,古往今来的作者在写作文章,特别是写诗歌时,充分调动汉语语音手段,如双声、叠韵、押韵、平仄等等。押韵古已有之,现代诗歌也讲究押韵。故鲁迅先生曾说:“我以为内容且不说,新诗先要有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  相似文献   

20.
吴开晋教授是当代著名诗评家、诗人 ,前不久他从 80年代中期以来所发表的数百篇论文和评论中筛选出 80篇 ,裒为一书 ,是为《当代新诗论》 ,已于 1999年 11月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对诗艺诗美的探索 ,是贯穿该书的一根红线。吴开晋先生长期致力于诗歌的教学、研究与创作 ,早有《现代诗歌名篇选读》、《现代诗歌艺术与欣赏》、《李瑛诗论》(合著 )、《当代诗歌名篇赏析》(主编 ,合著 )、《新时期诗潮论》(主编 ,合著 )等多部论著问世 ,已形成了自己完整、科学的诗学体系 ,在诗评界自成一家 ,为中国新诗学的建设与开拓作出了贡献。他这部《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