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西傣”:西双版纳的穆斯林文/马荣祖西双版纳是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是我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镶嵌在祖国西南边疆的璀灿明珠。西双版纳全州总面积近两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八十余万人,主要有傣、汉、哈尼、拉祜、彝、布朗...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碧波荡漾……”西双版纳是一个古老的傣语汉译名字。“西双”意为“十二”,而“版纳”则是“千田、区划”之意。西双版纳又被傣语称为“勐巴拉娜西”,意为“神奇而美丽的地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面积1.9万多平方公里,东西南三面与老挝、缅甸接壤,紧邻泰国、越南。全州总人口99万人,州府为景洪市。地处热带雨林气候的西双版纳,高温多雨,植被丰富,被誉为“植物王国”。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诞生在美丽富饶的祖国西南边陲。初夏的一天,我们来到了跨过半个世纪历程的西双版纳。  相似文献   

3.
关于云南﹃帕西傣﹄的族属问题文\辛智︵回族︶关于云南﹃帕西傣﹄的族属问题文\辛智︵回族︶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帕西傣”究竟是“傣族中的穆斯林”,还是回族?对其族属问题有不尽相同的两种看法。近年来陆续正式出版或发表的一些书刊、文章,对“帕西傣”的迁徙来源...  相似文献   

4.
刀世勋传奇:从末代傣王到语言专家文/刘增林摄影/马克刀世勋,傣族著名人士,曾任云南省西双版纳地方政权的领主“召片领”及车里宣慰使。1944年2月正式袭位,成为西双版纳地区的最后一位傣王。如今,刀世勋已经是我国著名的傣族历史、语言专家。他是如何走过这段...  相似文献   

5.
小辞典     
《泐史》是记录云南西双版纳家族统治阶级历史的一本傣文史书,因西双版纳傣语原称“勐泐”,故名。全书共分三卷。上中两卷记叙西双版纳傣族统治者的世系,由一一八○年第一代召片领叭真入主“勐泐”起至一八六四年第三十二代召片领逝世止;下卷杂记负担、庄园、疆界等。已有汉文译本。  相似文献   

6.
路崎岖,颠簸起伏,我乘坐的汽车摇摇晃晃地行驶在孔雀的故乡———西双版纳。“西双”傣语为十二,而“版纳”意指一千份良田。在16世纪时,傣族土司将田地重新分割为十二个田单位“版纳”,这12块富饶肥沃的宝地被后人统称为西双版纳。四月的西双版纳,犹如北方的盛夏,最高温度可达37℃。景洪是傣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景洪”为傣语译音,意为“黎明之晨”。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曾来西双版纳传经布道。某日,他沿着奔流的澜沧江向北走了一整夜,黎明时分来到一个地方,看到成群的孔雀漫天飞舞,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深有感触,遂将此地称作“景洪”。傣族…  相似文献   

7.
在整理相关文献并对泰国帕尧府清坎县傣泐历史记忆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清坎傣泐如何从西双版纳迁徙到泰北,他们如何记忆历史以及如何从这种历史记忆中找到其身份认同的。从中人们可清楚地看出西双版纳是清坎傣泐历史记忆的基础,清坎傣泐通过历史的重构展现了其族群及国家的双重认同,这一认同在当下、在内部,而不是在历史、在外部。  相似文献   

8.
在西双版纳的深山密林中,经常可以看到身背药箱的摩雅傣(傣医)走村串寨,为群众诊病送药。在傣族人民聚居的大村寨有傣医一、两名,小的两三个寨子就有一名傣医,这些摩雅傣半农半医,是名副其实的“自由职业者”。他们利用当地丰富的草药资源,采取适合当地习惯的行医方式,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方面有独到之处,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9.
美丽的云南西双版纳,傣语名为“勐巴拉娜西”这片魅力而神奇的乐土,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嚼槟榔就是这里流传的一个颇具特色的民俗。  相似文献   

10.
易武茶山话古今西双版纳勐腊县在历史上是著名的产茶区。“勐腊”这个名称在傣语里就是“茶乡”之意。据清代檀萃《滇海虞衡志》记载,普洱府所属六大茶山,其中依邦、革登、曼庄、曼撒、易武五大茶山都在勐腊所属的易武、象明两区。革登山过去有茶王树,当地居民每年采春茶前还要去祭祀。为了搞清当前易武区茶叶种植的状况,乳白色的“小面包”车又载着我们直奔易武山区。易武原名镇越县,县治最初设在象明,后迁勐棒,又迁易武,改名易武县。易武邻近老挝丰沙里,在清代有“万亩茶山万担茶”之称。著名的易武元宝茶是清代向皇帝进献的贡茶。大约十八世纪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的勐海县及勐腊县、景洪市竟有一支傣族穆斯林一一“帕西傣”。他们在固守祖宗遗训和伊斯兰传统的前提下,兼有傣族生活文化的某些特点。阿訇的言传身教,外来穆斯林的影响,尤其老人们对传统生活习惯的尊从是形成其特色文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于一九五三年一月二十三日成立,位于云南省的最南部,西南与缅甸毗邻,东南和老挝接壤。全州总面积约二万五千多平方公里,居住着傣、哈尼、布朗、拉祜、瑶、苗、回、佤、景颇、汉等十多个民族约六十四万六千多人。西双版纳素有“植物王国”的美称,风光秀丽,物产丰富,稻谷一年三熟,我国植物大约有二万五千种到三万种,而云南一省就占一半,其中许多种就生长在西双版纳。这里还是一个拥有许多珍禽异兽的动物世界,有世上稀有的野象群、犀牛、飞龙、飞虎、孔雀、天  相似文献   

13.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它与其他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中,受其他民族的影响,从而产生了一个个特别的边缘群体。回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交往中产生的群体,著名的有云南迪庆的“藏回”、大理的“自回”、玉溪的“彝回”和西双版纳的“傣回”,内蒙阿拉善的“蒙回”和青海的“托茂人”等等。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回族与汉族的交往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受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1986年,云南民族出版社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概况》一书,对州内的壮族作了如下的介绍:“壮族,自称‘布洋’,汉族称他们为沙人。语言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族,壮语支。人口共一千三百多人(1982年),主要分布在勐腊县瑶区的河谷地带。据称他们过去是从江城、元阳一带迁移过来的”。介绍十分简略。 1988年4月,我们到西双版纳布据州民委的介绍,西双版纳傣自治州辖景洪、勐海勐腊三个县,壮族分布在勐腊县。由于壮族在自治州和勐腊县人口很少,不引起人们的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经过笔者田野调查,以西双版纳曼村为例,介绍傣锦的工艺流程及其在傣族人民生活中的运用。傣锦作为一个族群特殊的标志,不仅在人们的生活中大量被使用,而且还承载着人们的民族感情和精神信仰,成为了傣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化符号。  相似文献   

16.
傣族自称为“傣”,“傣”是傣语中自由的意思。在汉朝文献中,曾记为“掸”或“擅”,与“傣”字音很相近。历代汉文史籍,对傣族的称谓繁多。汉代以前对傣、壮、布依、水、侗、黎等族统称“百粤”、“越人”。汉代文献对“越人”的西部一支(实际上是傣  相似文献   

17.
西双版纳傣语地名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西双版纳傣语地名作为分析对象 ,分别从跨界性、多重性、空间层次性、混合性、语词特殊性五个方面论述了傣语地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月27日 阴有雨 曼边傣寨 1984、1985年,我曾两次到西双版纳,也到过勐仑镇。当时的活动,主要在农垦系统各农场,很少深入傣家村寨。  相似文献   

19.
苏蓉  戴沛蓉 《民族学刊》2020,11(6):48-58, 160-161
禁忌现象普遍存在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类型中,其否定性指向一方面可维护社群秩序、确立社群边界,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打破日常生活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现实意义。在傣泐社会,禁忌既可以指代被避讳的人或事,也可以指代这种避讳行为本身,被禁忌的对象往往代表着一种反社会、无序、力量与危险,通过人们的正面或负面的仪式实践而被赋予仪式价值。本论文立足于西双版纳曼那寨禁忌现象的田野调查,对禁忌的形式、结构、社会效应及符号隐喻进行分析,理解当地禁忌的实践过程和社会体系间的关系,阐释生发于社会习俗中的禁忌在傣泐社会中如何实现“功能和谐”、发挥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20.
美味可口的傣菜如果你到了西双版纳,傣家好客的主人,往往把你这远方的来客请到用藤蔑编制的饭桌旁,叫你尝尝用香茅草捆绑着的烤鱼、烤肉;用芭蕉叶包裹着的蒸肉、蒸脑花;还有炸牛皮、油炸青苔等。你就会对这些傣家菜肴赞不绝口。傣家风味菜肴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