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协会,简称“AAMFT”,是婚姻与家庭领域的专业协会,代表美国、加拿大及海外24000名婚姻与家庭治疗师的专业利益。  相似文献   

2.
以我们的错误为戒:希望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现代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西方国家所进行的实验,招致过多传统家庭替代形式的出现。然而,客观的研究显示,此等替代形式削弱了婚姻制度与家庭,而婚姻与家庭正是社会的基础。这就引起了许多社会问题,我们必须从这种错误当中吸取教训,发展适当的策略,使年轻人对婚姻有适当的准备,从而使离婚案例有可能减少。美国家庭的现状美国一直是受到婚姻与家庭生活瓦解的现代潮流严重冲击的国家之一。美国在世界各国中素有离婚率最高的弊病。在美国头婚夫妇中有一半以上离婚,二婚夫妇情况更糟,有60%的离婚率。直到最近还有人认为,离婚率在80年代已经达到了顶点,然而,威斯康星大…  相似文献   

3.
面对美国的家庭问题,不管是工作-家庭、青少年性行为、儿童贫困或是婚姻破裂,人们通常会提到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一系列家庭和福利政策,并断言只要当这些政策在美国得以实行,美国的家庭生活就会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美国究竟能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那里真正学到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句古话,“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意即婚姻之事乃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自然发展阶段。美国人在婚姻上大抵也是如此。如同美国人的家庭模式已发生重大变化一样,美国人的婚姻也经历了从传统方式转为现代方式的变化。这种在婚姻方面发生的变化,一方面折射出美国社会的大变迁──由一个相对封闭、传统性的前工业社会到一个高度发达、全面开放的后工业社会。另一方面,这种变化还反映了美国人在婚姻观念上的大转变──婚姻中的功利因素趋于下降.婚姻中的感情成分不断上升。走了圣坛的婚姻观从历史发展来看,美国早期殖民时期的婚姻习俗基…  相似文献   

5.
陈璇 《社会》2008,28(4):173-186
社会的发展与家庭模式的变迁在美国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领域。本文从理论上追溯了功能主义者对现代家庭理想模式的建构,及其对美国家庭研究的影响,分析了美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家庭的研究,从离婚、单亲家庭、非婚同居、同性婚姻等方面探讨后现代背景中美国家庭模式的巨大变迁。经验的事实表明,在美国,现代家庭模式已失去了现实中的主导地位,而且现代婚姻家庭制度的基础也受到了强烈的挑战。女性主义者提出了“后现代家庭”的新概念,学者们也从理论上思考这个时代家庭的走向。美国家庭模式变迁的经验成果与理论探讨为我们研究全球化时代中国婚姻家庭的变迁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威廉·古德的一本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古德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不同社会处于不同历史时代的婚姻、家庭作了较为概括的论述,尤其是就工业化对家庭带来的各种影响作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引起了社会学界的广泛重视。在这部著作中,古德还对家庭的定义、择偶与婚姻、家庭中的角色关系、家庭结构及其变迁过程、亲属关系及关系网络、婚姻的解体等家庭社会学的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这些观点和见解时我们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同志及对社会学感兴趣的同志都会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作用。本刊选载这本书的编译文章。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性、婚姻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再思考和研究,认为:性不仅是一种自然属性,更是一种社会属性;婚姻的核心是男女互爱为基础的性关系;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和基础,家庭则是婚姻发展的必然结果。性对婚姻和家庭的建立与稳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启忠 《学术交流》2001,(1):122-126
从宗族、婚姻、人际关系等方面去考察,关东古代家庭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特点一是家、族、国为一体的宗族家庭;二是家庭婚姻的多维形态,即古代婚姻的多样性与近代婚姻的变异性;三是家庭中封建礼教的淡化与人伦关系的松弛.  相似文献   

9.
霍宏伟 《社会》2002,6(12):36-4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婚姻则是家庭成立的基础。对婚姻关系的研究不仅与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利益息息相关 ,而且还影响、制约着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 ,继而作用于社会整合与社会变迁。婚姻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便是婚姻的地域范围———婚姻圈的大小。本文研究的婚姻圈仅是有形的地域范围方面的婚姻圈 ,而并非抽象意义上的文化婚姻圈。根据婚姻关系的一般性规律 ,随着经济的发展 ,婚姻圈应该越来越大 ,而近年来 ,我国北方一些农村的婚姻圈却在逐渐缩小 ,这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婚姻圈的大小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地区的发展与稳定 ,此问题不容忽视。于是笔者…  相似文献   

10.
当代德国是属于西方文化范畴的发达工业国。德国人民历来有重视婚姻与家庭的传统,政府也十分重视家庭对社会发挥的作用,作为联邦德国立国大法的《基本法》第六条开宗明义地规定:“婚姻和家庭处于国家的特殊保护之下”。尽管40多年来,德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令人瞩目,婚姻和家庭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围绕婚姻和家庭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德国的婚姻依然延续,家庭并没有解体。德国家庭的变迁轨迹宗教改革前的德国家庭是传统型的家庭。尽管当时德国经济有显著的发展,商业也很繁荣,但还是落后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追求爱情、婚姻、家庭丰富的内涵和完美,对爱情、婚姻、家庭这个古老而又重复,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问题,总想弄清这究竟是为什么。为此,试想借鉴一些已有的理论来建立爱情、婚姻、家庭各自的三角形理论和三者相互组合形成的锥体理论,来分析、解释爱情、婚姻、家庭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其悲喜结果。一、爱情三角形理论关于爱情,美国的罗伯特·舍恩伯格和埃尼·贝尔建立了爱情三角形理论,把三角形的三个边分别表示为情爱、性爱和建立持久关系的能力。等边三角形象征着理想的爱情,理想的爱情总是将情爱、性  相似文献   

12.
本书是一部系统、全面地阐述社会学在婚姻和家庭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的著作。作者在书中较好地作到了把对科学原理的阐述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见解、建议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本书既具有学术性,又具有相当丰富的教育和启发人们(特别是青年人)思想的内容。读者阅读本书不仅能了解到社会学有关婚姻和家庭的系统知识,而且可以通过它了解美国社会在这方面的许多历史及现实情况,了解当代美国  相似文献   

13.
婚姻和家庭是社会关系的特定形式,两者是密切联系的,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是男女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这种结合形成了为当时社会制度确认的夫妻关系,而家庭则是缔结婚姻的结果。是以婚姻、血缘和共同的经济生活为纽带而组成的集属团体。我国社会主义的婚姻家  相似文献   

14.
锐词     
《东西南北》2014,(1):6-6
指夫妻共同为家庭账户存的钱越多,他们的婚姻越幸福。美国高级编辑梅甘·麦卡德尔在他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每个月把80%的钱拿来用作家庭共同储备的人,要比那些每个月把70%的钱拿来用作家庭储备的人要快乐得多,以此类推。而那些不愿意共同存钱、各自为政的夫妻经常为钱的小事发生矛盾,共同财产是婚姻背后沉默的“小三”。麦卡德尔认为,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我国社会的细胞,家庭问题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的发展,而婚姻又是家庭赖以建立的基础。婚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主要方面,当前良好的婚姻关系是我国婚姻关系的主流,但也有不少问题。我们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来探讨婚姻的冲突与调适,  相似文献   

16.
闪婚现象的成因及家庭社会工作的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闪婚"是一种快餐婚姻,它的出现与蔓延既存在深刻的社会原因,也存在诸多个人主观因素。运用家庭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家庭个案工作、家庭团体工作和家庭社区工作,可以使闪婚双方化解心理危机、促进相互了解、增进责任意识,从而减少甚至克服闪婚带来的消极面,维持婚姻的稳定和家庭的幸福。  相似文献   

17.
婚姻与家庭是两个概念 ,前者的外延比后者大些。这是因为许多非法婚姻或不道德婚姻并不以建立家庭为归宿。如果将性交理解为“自然结婚”的话 ,那么 ,20世纪无疑是“自然结婚族”的天堂。封建桎梏被粉碎之后 ,性 ,也像小鸟飞出牢笼获得了自由。人们以百倍的报复心理 ,释放着封建禁锢带给他们的压抑 ,享受着性自由的愉悦。性解放发源于美国 ,美国人就像当年开发西部那样 ,开发起“性”这块处女地。一时间 ,与连姓名还没有来得及问的异性朋友行一夜之欢成为一种时髦 ,简单到只要分手时说上一句“BEY—BEY” ,性伙伴就又形同陌路了 ,然…  相似文献   

18.
《社会》1986,(6)
今后几十年内,我国城市家庭是否会出现核心化趋势?有不少学者认为中国家庭已趋于核心化,并且今后也会象发达国家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必然趋向核心化。对此,刘炳福在《婚姻与家庭》1986年第8期撰文提出异议,认为在今后几十年内,我国城市家庭结构主要以两种并存的形式为主,即:核心家庭和直系家庭,且直系家庭有缓慢增长的趋势,不会出现家庭核心化趋势。理由是:第一,有些学者认为,核心家庭是工业化的产物。但据美国哈丽雯教授及其他学者研究,在工业革命以前,英国、法国、瑞典、德国等国的主要家庭形式就是核心家庭。三百年来,美国的主要家庭  相似文献   

19.
萧弘 《社会》1991,(11)
家庭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已经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在美国学术界影响颇大的美国社会学协会,将家庭社会学列为最重要的学科之一。现在,全美每年平均出版600多种有关家庭社会学的著作与杂志。在640多所大学社会学系最常开设的课程中,家庭社会学是其中重要的课程之一。J·罗斯·埃什尔曼于1974年出版的《家庭导论》,是美国比较有影响的家庭社会学著作。该书在美国社会学界受到高度重视,被许多大学和研究生院的社会学系列为教科书。自初版以来的11年时间里,已经三度再版,在美国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中并不多见。该书的理论观点和统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农村的婚姻与家庭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是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人类发展中曾以家庭为单位占有生产资料,组织生产劳动,实行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生息和繁衍后代。社会生活离不开家庭,家庭是社会生活的细胞。而家庭又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由平行的夫妻关系和垂直的父(母)子(女)关系组成,正如《易·序卦》所言:“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即“合二姓之好”达到“上以事宗庙,下以续后世”之目的。就是说,婚姻从形式上看是男女两性生理上的结合,而本质则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结合,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婚姻与家庭的变迁不仅反映了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习俗的变异,而且涉及到伦理道德、社会意识和心理学等许多领域,是社会的缩影。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旧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被彻底推翻,文化意识和社会习俗因之而产生了很大变化,延续近三千年的婚姻与家庭制度亦伴随着一个个政治运动,在每一个历史时期表现也具有浓郁时代气息的特征。经济在发展,政治在进步,社会在前进,作为社会生活细胞的家庭与组成家庭之先导婚姻自然而然地也在向完善的方向发展。本文拟就建国四十年来中国农村的婚姻与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