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简称MST,也称微插管鞘技术)在PI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科2010年10~2012年12月外周血管条件差,无法行传统PICC置管的551例患者,经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导管。结果551例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8.3%,其中498例1次置管成功,23例2次置管成功,21例3次置管成功,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B超引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穿刺置管显著减少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缩短了穿刺时间,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有效的解决了肿瘤患者经多次放疗、化疗后肘部浅静脉血管很差,无法直接穿刺置入PICC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化疗是目前治疗肿瘤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绝大多数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并且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炎,为了保护老年患者的外周血管.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为患者进行化疗的重要措施之一,这样,一些穿刺相关的并发症就出现在临床工作中,气胸是其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为1%-10%,我科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为老年化疗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48例,确诊术后气胸者1例,处理及时,未引起医患矛盾,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三种通过外周静脉穿刺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办法的临床运用成效。方法从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肿瘤科接受治疗且要开展PICC置管的患者中选取180例当作研究对象,依照进院时间的前后把他们划分成传统的PICC置管组(简称传统组)、改良塞丁格技术的盲穿组(简称塞丁格组)以及血管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组(简称超声+塞丁格组),各组均为60例,剖析、对比三组患者以下指标:置管一次成功率、置管时期穿刺点个别部位渗血、静脉血栓与静脉炎的发作概率,还有置管用时等。结果超声+塞丁格组的PICC置管办法,其一次成功的概率、穿刺位置局部静脉炎、渗血、静脉血栓的发作率与置管用时都比传统组与塞丁格组优秀(P 0. 05)。结论超声+塞丁格组的PICC置管大幅地提升了穿刺一次成功的概率,降低了个别组织损伤、出血等合并症的发作,对于防范静脉血栓与机械性静脉炎疗效明显,减少置管用时,对于提升患者的满意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PICC置管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是将硅胶软管经外周大静脉插入上腔静脉,在肿瘤的化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硅胶软管可在X线下显影,能中长期地留置患者体内或输注刺激性及高渗性药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治疗的耐受性。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共置管15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6例,发生率为3.92%,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老年患者由于血管硬化,血管的弹性下降、脆性增加,加上皮下脂肪层薄,静脉易滑动。特别是对于长期静脉输液的老年人,对静脉穿刺的要求更高。针对老年人静脉的特点,我科改进了静脉穿刺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老年食管癌患者PICC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151例行PICC置管的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5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76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PICC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食管癌患者的PICC置管过程中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总结15例高龄血管性痴呆并四肢挛缩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成功留置PICC导管的护理体会。血管性痴呆并四肢挛缩高龄患者在置管前进行充分地评估,置管过程中采用特殊方法:穿刺侧手臂采用特殊体位摆放,纵切方法扩皮,利用指压法预防导管异位颈内静脉,心电定位导管尖端位置是置管成功的关键,降低了导管的异位率,缩短置管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置管后良好的护理保证了导管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各种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方法对300例肿瘤患者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及其引发的各种并发症。结果发生PICC相关性并发症38例(12.67%),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论影响留置PICC导管并发症的因素复杂,管理好老年患者、加强培训提高置管水平、实施PICC健康教育、尽量缩短留置时间可以减少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也能避免其他各种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发生导管异位的基本原因,同时提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本院自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62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实施平均分组,分为参照组(n=31例)以及试验组(n=31例),将采取常规置管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规范化置管患者作为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组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异位发生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异位发生率为3.22%、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对比参照组患者异位发生率(19.3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4.19%)差异显著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采取规范化置管操作,同时配合有效护理措施,可有效避免发生导管异位现象,提升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日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老年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穿刺前先局部热敷的应用效果及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入住我科,老年血管条件极差的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由两名N4级护士操作,观察组穿刺前先局部热敷穿刺侧肢体数分钟后再常规穿刺,对照组进行常规留置针操作,通过调查分析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并发症等评价标准。结果两组患者穿刺中,观察组在一针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发生例数、患者满意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穿刺前先热敷穿刺侧肢体数分钟,对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减少静脉治疗并发症方面有很大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用于老年胃癌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胃癌PICC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对照组只实施PICC置管常规护理,每组60例患者。对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导管阻塞率、患者满意度及依从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和依从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年龄、男女比例、癌症分期、导管留置时间、尖端位置、病情及临床表现等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老年胃癌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经验,为临床老年患者输液提供借鉴。方法对经上臂静脉置入改良型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的89例老年患者资料进行总结,从导管置入长度、留置时间、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89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5.51%,导管置入长度为25~30cm,留置时间为13~44天。其中穿刺点渗血2例,穿刺点感染1例,静脉炎2例,导管堵塞1例,1例因抢救无效于第13天死亡,其余均使用至疗程结束。结论改良型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置入操作相对简便、创伤小、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舒适度高,在老年患者的抢救、静脉营养输注、长期输液等治疗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便携式微量泵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以及使用该方法相应的护理体会。方法以我院2013年8月以来收治的42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PICC管联合便携式微量输液泵持续注射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进行化疗,总结PICC置管方法、便携式微量输液泵使用操作步骤以及在化疗前、化疗中和化疗后的护理体会。结果42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均接受PICC管联合便携式微量输液泵持续注射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进行化疗及相应护理,按期顺利完成化疗计划,疗效比较好。结论便携式微量泵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极大减少了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痛苦,配合相应护理,疗效非常好,临床上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可减少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操作方法简捷易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直接在病房操作。PICC导管材料由特殊聚氨酯制成,由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顺应性,导管非常柔软,不易折断,可在体内留置5天~1年,置管后患者生活习惯基本不受影响。因导管可直接进入上腔静脉,此处血流量大,可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或因化疗药物造成局部组织疼痛、坏死、静脉炎  相似文献   

15.
静脉置管术输液作为一项护理操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小儿外周静脉较为纤细,难以固定,穿刺失败率较高。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成功率高,能更好的满足临床定时给药和快速的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16.
老年肿瘤患者常因肠外营养及化疗,需长时间进行静脉输液,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全胃肠外营养液对血管的刺激,常使患者承受静脉炎及渗漏性组织损伤的痛苦,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可长期使用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老年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0例老年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行闭式引流术前后治疗过程进行总结。结果60例患者置管引流出液体最多达14600ml,最少为6800ml,平均5650±220ml,置管期间无胸膜反应,无引流管脱出、感染、皮下气肿、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取代传统的穿刺抽液,既减少患者的恐惧和痛苦,又减少护理工作量,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可靠;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药物种类与日俱增,但部分药物对外周静脉血管有明显的刺激和损伤。对于需要长期、大量输液的患者,应用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可以避免外周静脉的反复穿刺损伤,更重要的是PICC可以避免静脉滴注时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血管壁的刺激损伤。与此同时,导管穿刺并且长时间置留静脉血管内引起的诸多并发症,如导管各部位的堵塞、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等引起的炎性损伤、导管异位、导管脱出等成为需要临床警惕的问题。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其使用方便、灵活快捷、廉价、无辐射等优势,在PICC并发症的确定及处置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的穿刺成功率和使用率.方法 采用逆行静脉穿刺法,观察局部穿刺部位血管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 静脉逆行穿刺法因针头部位肿胀或滑脱而重新穿刺的几率明显低于静脉顺行穿刺法,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论 静脉逆行穿刺术十分适合于长期输液的老年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云南白药外敷在治疗PICC穿刺点渗血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99例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血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接受云南白药外敷穿刺点,对照组49例,接受常规的PICC维护,治疗3天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云南白药局部外敷可促进PICC穿刺点渗血的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