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002漫山风雪一乡邮@周霖  相似文献   

3.
那年,他去西藏一个叫八宿的小学支教,支教两年后,他就可以顺利地回城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我家对面有座山,山腰上有所学校。童年,我就在这里上学。隔着弯弯曲曲的小河和绿油油的农田,我家的窗户正好对着学校张老师的窗户,我总喜欢向那里望。每个夜晚,那个窗口都闪烁着灯光。那一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天气也格外冷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早早就钻进了铺得软软的被窝一觉醒来我又习惯地向对面山腰望去透过纷纷扬扬的雪花张老师的窗口像往常一样闪烁着灯光在这沉沉的雪夜这灯光显得分外明亮、耀眼,我猛然想起,张老师的木柴已经烧光了!这样冷的天,张老师拿什么取暖?我急忙翻身下床,悄悄爬上小楼阁,把大哥留着大年三十炖猪头的好木柴“偷”了一捆,向对面山腰跑去。  相似文献   

5.
柳学书录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自唐以来研究者代不乏人,研究成果也甚为丰富,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术界涌现了一大批柳宗元研究的专著.本文对5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汇录与介绍,为柳宗元研究者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6.
五柳鱼     
张鏞 《家庭科技》2002,(3):25-26
在川菜中,有一道名闻遐迩的菜肴——五柳鱼,相传为唐代诗人杜甫所创,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 “安史之乱”后,杜甫弃官移家,四川成都浣花溪上几间简陋的草堂成了他家的栖身之所,每逢连绵夜雨,草堂里“屋漏无干处”,由此联想到无房栖身的天下寒士。一日,杜甫正在构思旷世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几位客人来访,谈得十分投机,谈着  相似文献   

7.
《新学术》2007,(5)
陈寅恪先生秉承自己思想与学术自由的追求,用自己的辛勤付出和满腹才学,在晚年费十年心血完成了学术巨著《柳如是别传》。是书为我们解读这位曾被视为"乱世名妓"的才女,提供了可供参阅的标本。把这位恃才傲物而又大义凛然的传奇女子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8.
迟子建小说的创作深受萨满教影响,柳意象的运用就是重要体现。《河柳图》中的柳具有原型意象的意义,它来自萨满教的自然崇拜。柳意象寓意的萨满教的祖先崇拜和女神崇拜,成为小说中寻父情结和女性意识的隐形结构。柳和人物的关系隐喻着作家的自然崇拜与生命幻灭的冲突,也成为迟子建小说带有普遍性的内化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9.
柳嫂是一名下岗职工,经过10年的商海拼搏,一步步由穷变富,竟然成为百万富嫂。 柳嫂文化不高,也从未学过经营之道。在刚开粮油店之时,为了吸引顾客,在别的经营者每袋面粉赚1元甚至2元的情况下,她每袋只赚5角钱。同样的面粉,便  相似文献   

10.
李畅 《理论界》2005,(9):182-183
吴祖光的剧本《风雪夜归人》共有四个版本:初刊本、初版本、人文本和中戏本。其中中戏本是还原到剧本的初版本,即严格来说《风》剧只有三个版本。而这三个版本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剧本的尾声部分。而作者最后还是回到了初版本,觉得初版本的尾声最为理想。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比较这三个版本的尾声来说明,为什么初版本的尾声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治柳州,有永贞革新的经验教训和永州十年理论深化的思想基础。四年的吏治,是他的自然观、历史观、政治思想在永贞革新之后的重要实践。柳宗元结束了废置十年的贬谪生活,出任刺史,从此“怀印曳绂,有社有人”。他给李愬的信里说:“意者殆不可自薄自匿以坠斯时,苟有补万分之一,虽死不憾。”态度非常积极。补什么?无非早年在长安从政“利安之道,将施于人”的抱负。关于柳宗元被贬后,从此“悲观失望”的说法,事实上是对他很大的误解。  相似文献   

12.
绿香柳是采用面粉、鸡蛋、调料与各种蔬菜拌合后,入沸油中炸,顿时香飘四溢,且炸出的食品形态万千,异常美观,吃时酥香无渣,回味无穷。只需普通锅、炉就可摆摊,利润十分可观。一、主要原料:香菜(也可用其他蔬菜)、面粉、鸡蛋、盐、味精、孜然粉、辣椒粉等。二、调料的制备:将大茴香、小茴香、红扣、肉扣、白志、丁香、干姜、草扣、草果、三奈、毕拔、千里香各50克,  相似文献   

13.
肖歌 《快乐青春》2014,(11):11-11
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少年时字写得七扭八歪,后经苦练大有起色,因而得到同窗的称赞、先生的夸奖,为此他有些扬扬得意。 一天,柳公权在村头的老桑树下摆了一张方桌,挥毫写下“会写飞凤字,敢在人前夸”十个大字。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这是个风云突变,山河易帜的时代。明代统治者的腐败和对于被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与剥削,不但激起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而且引来满族铁骑入关,有如摧枯拉朽,使朱氏王朝迅速瓦解,并导致清王朝的建立。在这世积乱离,历史变色的年代里,一般老百姓固...  相似文献   

15.
韩国学者李钟周先生借鉴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分析高句丽始祖起源传说,得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①但是,由于李钟周先生没有将高句丽始祖起源传说放入历史的框架中考察,没有注意到此传说产生及演变的历史背景,使其立论建立于错误的前提之上,因而其文章得出的结论也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本文试结合高句丽史事谈谈个人对此问题的看法,求正于李钟周先生及东北史界先达。一中国史书所载高句丽始祖起源传说与朝鲜古籍基本相同,只是未提到河伯女与天帝子解慕漱私通一事。最早记载此传说的中国史书是《魏书·高句丽传》:“高句丽者,出于夫余…  相似文献   

16.
古文成于韩柳的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文不始于韩柳而成于韩柳,其原因可从古文运动的背景、“文以载道”说的演变等多方面去寻找。如就古文自身的发展而论,用刘师培所说韩柳“以笔为文”(《论文杂记》)一语来概括其成功的关键,是切中肯綮的。只是语焉未详:文笔之辨在南朝提出,主要用于分别文学作品和应用文章。韩柳很少有专为文学欣赏而作的散文,那末,他们使文章由应用转为文学性的主要标志和特征是什么?要回答这一问题,只有联系唐代古文发展的状况加以考察,才能得出较为翔实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柳如是别传》又名《钱柳姻缘诗释证》,是著名历史学家、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寅恪先生最后的一部著作。全书共约五十万字。解放后,党和政府对陈寅恪先生的工作和生活给予妥善的照顾,使这位早年双目失明的学者的著述工作,从未中断。对此,他曾多次表示对毛主席和共产党的感激。陈寅恪先生于1969年逝世。他在去世前用了十几年的工夫,研究了大量明末清初的史学、文学材料,终于完成了《柳如是别传》,这种学术钴研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蒋帮的一些无耻文人,政客,因为陈寅恪先生十多没有发表文章,便大谈他的晚年遭遇,并借此进行反共宣传。这部洋洋数十万言的著作,就是给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党集团,使毛主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在社会科学领域中重新得到贯彻,《柳如是别传》也将整理出版。我们特地选登它的第一章,供读者了解这部著作的概貌。  相似文献   

18.
陈寅恪先生之《柳如是别传》对柳如是嘉定之游考证详尽,但受当时资料检索不便之局限,柳如是嘉定之游仍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唐先生遗稿》的发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唐先生遗稿》中关涉柳如是嘉定之游的诗篇与程嘉燧的相关作品互为补充和佐证,使柳如是嘉定之游得以更加清晰和完整的面貌呈现。  相似文献   

19.
“柳”的国俗语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俗语义是指在词汇的概念意义上添加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地理环境等文化色彩的语义.汉语的"柳"一词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可以表达离情别绪,可以喻指人的容貌及境遇,也可以表达避邪等意义.  相似文献   

20.
曹志平 《兰州学刊》2012,(11):53-58
柳永趋众从俗,自得自立;苏轼排柳黜俗,自成一家。苏轼文化探索和建构的思维触角遍及其文化实践,他在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词里也找到了文化整合的语境和价值建构的世界,在词体进化的同心轴上找到了自我树立的参照坐标。苏、柳对峙,不但表现为创作主体以自觉的鲜明的意识指向独树大旗,而且以自觉的创作实践争雄于词坛。苏、柳对峙,不仅仅是词体发展自律情态中偶然出现的词坛壮景,而且是词体发展他律状态下必然出现的文化奇观。苏、柳对峙中反映出雅俗两种文化心理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