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 革命和改革是人类社会解放生产力的两种方式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只有通过一定手段,打破这个桎梏,实现社会变革,代之以新的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形式,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民俗与人相伴相生,不同的民俗文化在有形无形中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均产生深沉的影响.<江西民俗>体例统一,结构完整,内容厚重,装潢精美,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江西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涵盖了物质民俗、社会民俗以及精神民俗等诸多方面,把江西各地生动活泼的历史、地域民俗特色及其人文精神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这是中国民俗学界的一件盛事,是地域民俗文化研究的新发展,对民俗学的学术研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信息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生产力是一个大系统,如果把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来看,其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就不尽相同,信息作为生产力系统的一个独立软要素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尽相同,其作用的发展变化过程是信息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第一阶段,自然生产力或原始生产力的阶段。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劳动者、劳动工具  相似文献   

4.
一、信息成为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 生产力是一个大系统,如果把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来看,其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就不尽相同,信息作为生产力系统的一个独立软要素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尽相同,其作用的发展变化过程是信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过程。 第一阶段,自然生产力或原始生产力的阶段。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劳动者、劳动工具几乎是生产力系统中仅有的要素。信息的作用只能是语言和手势,不可能形成一个信息产生与处理的过程。 第二阶段,农业生产力或手工业生产力阶段。这一阶段的生产过程虽然也伴随信息的产生和处理过程,但却是在劳动者体内和简单的全体劳动者之间进行的。在十九世纪末以前,信息领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信息的记录和储存的方式上,信息的传递和处理还依赖于劳动者本身。  相似文献   

5.
一、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次新的重大技术革命技术就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谋取和创造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财富的一种手段。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在一定意义上讲,可以说是技术不断发展的历史,技术创造了物质财富;技术的发展程度产生了相适应的精神文明;技术革命导致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6.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传统认识上的生产力结构考查观的变革。 传统认识上的生产力结构主要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要素组成。这种认识的局限在于仅从是否能够独立存在的静态方面去考查生产力的构成要素,而忽视了从生产力各要素在生产过程中与科技有机结合的动态方面去考查。 人类生产和科技发展的历史表明,在16世纪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以前,由于科学技术尚未形成独立的知识形态和理论体系,它主要是通过劳动者的经验和技术、技能应用于生产过程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18世纪,科学技术成长为系统的和全面的科学。从此开始,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发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最突出的标志是从18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中期,人类历史上相继发生的两次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力迅猛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从这两次技术革命中发现了“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并由此得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文化也是生产力仇保兴,蒲心文人类社会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阶段文化与生产力似乎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两个范畴。生产力系统中不包括文化是传统经济学理论长期以来形成的稳固观念。但是,在现代生产力发展水平阶段,生产力的结构、性质变了,因此我们重新审视文化与生...  相似文献   

8.
走进民俗的象征世界——民俗符号论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民俗文化的象征体系.民俗符号的基本结构及其各种各样的符号系统,是形成民俗文化传承的要素.因而,探索俗民生活中传送并接收民俗信息的基本规律,便成为当代民俗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民俗符号的构成入手,着眼于言语系统的民俗符号与非言语系统的民俗符号的两大视野,对民间口头文艺的民俗语言编码特征,神话语言的思维特征,做了民俗符号的阐释.对听觉的、视觉的和其它感觉系统的声响、标志、纹饰、图像、色彩及实物象征等等符号的指符,进行了结构性的解析.初步构筑了当代民俗符号学的底层框架.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史,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史正是生产力的诸要素、诸系统的发展史和生产力诸要素、诸系统组合方式的发展史。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整体功能状况,而其整体功能的优劣状况,又是由生产力各要素之间在一定结构下的协调和同步作用决定的。因此,对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系统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几乎都是有机整体,且又都自成系统、互为系统;每个系统都是在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中变化发展,并能保持动态稳定的开放系统;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保持一种有序状态。人类社会是一个价值系统。人类社会的价值在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人类社会是不断进化发展的,并且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在发展的过程中又总是要从旧社会中不断产生新社会。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贯穿于社会发展运动的始终,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社会不断致力于建设一套化解矛盾的机制,保证我们的社会在矛盾与冲突中得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不断地追求更理想的和谐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1.
李习彬 《学术研究》2007,3(7):59-62
"1 1≠2"的系统整合原理揭示了自然界进化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真谛。基于系统整合原理,我们可以给出生产力的科学定义,并得出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形成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之一的结论。因此,经典政治经济学中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并列为"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等基本论述是不能成立的;改革开放中,将计划体制存在的诸多弊端解释为超越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也是不能成立的。而这些似是而非的解释,是"姓资姓社"争论存在的理论基础。由系统整合原理可以推断出"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不可预测性"。这一基本命题,在理论层面提出了人类认识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限度;而在实践层面,还原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设想的地位,从而揭示出,改革开放中的"姓资姓社"争论,在科学理性层面,是一个不需争论的伪命题。  相似文献   

12.
浅析原始宗教在国家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宗教是人类宗教的早期形态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在国家产生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一 )在人类产生之初 ,由于生产力水平和思维能力极其低下 ,还不可能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经过长期的劳动 ,人类的大脑有了进一步的进化 ,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有了初步的发展 ,大约到距今二、三十万年前 ,人类已经产生了最原始的宗教观念——巫术。巫术就是以虚构的法则、幻想的方式来影响和控制各种客观对象的观念和行为。根据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的观点 ,巫术大体上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模拟巫术 ,一种是接…  相似文献   

13.
孙宗伟 《天府新论》2007,3(4):37-41
剥削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它的表现方式以及实现形式也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变化;它最终将会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以及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而趋于消失。也就是说,作为生产关系范畴的剥削,在它还能容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能够彻底消灭它存在的条件的时候,是决不会退出人类历史舞台的。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人类最本质的文化特征。语言现象和人类文化现象存在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作为各民族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语言无疑是民俗传承的工具;而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本身又是一种重要的民俗事象;作为各民族图解世界的一种文化符号,语言的力量更在各种民俗信仰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因此,在人类思想史上,“民俗”(Folklore)这个概念的初始语义正是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并非来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而在于其内在的两种力量。一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它的存在构成了社会生产力形成的逻辑起点 ,它的发展构成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继动力。二是物质生产力与科技生产力的矛盾。这对矛盾的特殊功用 ,使其成为了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6.
<正> 生产力作为一种改造自然并取得物质资料的能力,是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向前发展的.当科学技术水平低下,人类社会还处在农业时代时,人们用手工工具劳动,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明显,所以人们没有把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要素来看待就是自然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蒸汽机等机器后,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时代,人们主要用机器来生产了,科学技术对生产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人们也就逐渐认识到科学技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的祭祀习俗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的祭祀习俗及其变迁陈烨祭祀是古代原始民族崇拜、信仰观念的一种行为表达方式,是一种内涵特殊的文化行为。其延续、传承便构成了人类社会在一段时期内世代陈袭的习俗。由于祭把的内容和方式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水平及社会发展意识相适应,因而祭祖习俗也随着人类物质...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作为生产力范畴的科学技术,其地位和作用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的上升趋势,在当代,科学技术更是一跃而成为社会发展首要的决定因素。一、科学技术是社会动力系统中的一个独立的特殊的动力因素随着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从科学进入现实生产过程而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以后,科学也就在社会发展中获得了独立的意义,它从直接劳动过程中分离出来,成为人的一种独立的活动领域,“一种特殊的职业”①。由于科学必须通过技术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作用于现实的生产和社…  相似文献   

19.
刘道兴  沈庆怀 《中州学刊》2002,23(3):134-140
经典生产力理论无法回答什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重大理论问题。本文借用牛顿力学和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提出了社会生产力包含“生产力大小、生产力方向、生产力结构”的新三要素论,分析了这三种要素在社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为认识现代杜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先进生产力界定标准及其发展要求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产权制度是按照“一大二公三纯”的指导思想建立的,没有反映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诸多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源。特别是国有企业15年改革由于没有触及产权问题,成效甚微。本文将从经济管理体制与产权制度之间的关系入手,深入研讨我国产权制度的改革问题。 一、经济管理是决定产权制度的直接因素 科学技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要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生产力系统。而起这种组合作用的唯一力量是经济管理。可以说没有经济管理就没有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要素加上微观经济管理构成单位(企业)生产力;众多的单位生产力加上宏观经济管理构成社会(国家)生产力;众多的社会生产力加上国际经济管理构成全球生产力。微观经济管理处于单位生产力的最上层;宏观经济管理处于社会生产力的最上层。它们与生产关系的基础——产权制度(所有制)直接相联系。单位生产力直接决定企业的产权制度;社会生产力直接决定社会的产权结构。因此,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否相适应,是否促进或阻碍生产力发展,是通过产权制度与经济管理的适应状况体现出来的。如果产权制度不适应经济管理的要求,就会导致管理失效,单位、社会生产力的效用下降甚至出现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