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们生活在充满隐喻的世界上,充满创造力、新奇的隐喻比比皆是。认知语义学者莱考夫与约翰逊在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首次构建起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使人们逐渐意识到隐喻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机制。文章在较大规模收集《圣经》语料的基础上尝试性地辨认、分析和诠释宗教语篇中隐喻机制的重大劝谏性功能。文章指出,隐喻机制通过指称司空见惯的个人体验和社会活动来与广大信徒构建起尽量多的共同点,是宗教教义中传播核心信念、价值观念和哲学理念等劝谏性要素的母体和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2.
我们生活在充满隐喻的世界上,充满创造力、新奇的隐喻比比皆是。认知语义学者莱考夫与约翰逊在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首次构建起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使人们逐渐意识到隐喻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机制。本文在较大规模收集美国总统布什的演讲辞为语料的基础上尝试性地辨认、分析和诠释政治语篇中隐喻机制的重大劝谏性功能。文章指出,隐喻机制通过指称司空见惯的个人体验和社会活动来与广大民众构建起尽量多的共同点,是政坛领袖传播核心信念、价值观念和哲学理念等劝谏性要素的母体和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3.
在民主社会当中,国内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均是通过选民的意志所决定的.执政者需要发表演说,力争在可信度、诚信性、道德感和言行一致等方面给选民留下深刻和良好的印象.本文以人所称颂的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演讲辞为语料,尝试性地证明:隐喻机制具有强大的劝谏性作用,对政治性演讲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而且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存在于人类思维中。人类的话语中充满了隐喻。从认知角度对隐喻话语进行解读,隐喻话语建构的特点体现为:主体认知性、修辞性和社会性。隐喻话语解读的特点体现为:动态开放性、审美互动性和意象塑造性。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语言中最平常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语言现象。因其具有的独特思维性而成为语言学和哲学的研究对象。从隐喻的定义和它与儒教、道教、基督教等宗教及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得出结论:因为有了隐喻,我们的语言、我们的世界变得越发精彩起来了。  相似文献   

6.
修辞中的隐喻、隐喻性思维和相似性思维是人们解释语言、思维和世界的关系的三个层次。修辞上的隐喻认为隐喻是对不同的客观事物所存在的相似点的揭示和创造;隐喻性思维借用了修辞隐喻的相似理论,认为隐喻是认知世界的手段,它充满了我们的日常语言中,并对语义的衍生和发展起作用;相似性思维理论也是从认知的角度,认为人们总是以特定的认知模型把新的知识和体验与大脑中的相似块相耦合,相似性思维的过程就是对知识和体验的概念分类和综合过程;“相似性思维”理论比“隐喻性思维”理论能从更广泛的范围上解释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当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深深地扎根于人类的认知结构,已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层面,更多地涉及了人类的思维层面。隐喻并不仅仅属于诗歌语言、比喻性语言,而是"日常普通思维和普通语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隐喻是不可取代的;通过隐喻,我们可以理解自身和世界,任何其他思想方式都无法起这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隐喻的民族性及其认知阐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还是一种认知思维方式.隐喻承载了大量的民族文化内涵,所以各民族的隐喻方式不同.我们对于世界的感知和解释影响了特定的隐喻模式,特定的隐喻又以特定的模式影响我们对于世界的感知和解释.理解隐喻性话语的关键就是在隐喻性话语与认知语境之间寻求最佳关联.隐喻的民族性折射出其认知性特点,因而可以运用认知语言学知识进行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9.
超现实主义艺术以人类非理性复杂体验的无意识精神内涵为对象,通过自己独特的言说方式——隐喻,最终构建出实现其形而上哲思趋向澄明的符号世界。这一独特的言说符号体系在艺术求新求变的自为性机制、两次世界大战所带给人类的幻灭感等心理机制和人类无意识功能与内容的矛盾调节机制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  相似文献   

10.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而且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存在于人类思维中.人类的话语中充满了隐喻.本文从认知角度探讨了隐喻在话语建构和理解中的作用,探讨了影响隐喻话语建构和理解的因素:语境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