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呼和浩特建立喇嘛寺院始于俺答汗时代,清代又修建了30座左右。在这些寺院中住坐的活佛(呼图克图、呼毕勒罕)达20名。本文提出的博格达察罕喇嘛虽也是其中之一,但其特别令人感兴趣的一点是,第一代博格达察罕喇嘛拉西扎木素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入寂,像这样能够上溯到明末清初的蒙古族活佛是非常罕见的。况且,由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即土观呼图克图三世,  相似文献   

2.
清代驻锡北京的喇嘛被称作驻京喇嘛,他们在弘扬黄教上起着较大的作用。清朝赐予他们国师、禅师等名号,这些转世活佛即驻京呼图克图,他们均为康熙、雍正年间,以敕命被迎请至北京的。清廷在京师赐予他们坐床寺以为居住。为了避暑,他们一般夏季住在多伦诺尔的坐床寺。作为转世活佛,他们也承袭驻京呼图克图的地位和头衔,到了清末,驻京呼图克图有十二人。《光绪大清会典事例》974卷“理藩院·喇嘛封号”中所见的有:章嘉、噶勒丹锡哷图、敏珠尔、济隆、洞科尔、果蟒、那木喀、鄂萨尔、阿蔗、喇果、贡唐、土观呼  相似文献   

3.
札雅葛根事迹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清代喀尔喀有许多活佛①,其中哲布尊丹巴、札雅班第达、额尔德尼班第达被视为三大活佛。1892年在喀尔喀作调查旅行的波兹德涅耶夫曾有如下记载: “试向喀尔喀蒙古人打听蒙古最伟大的呼毕勒罕是谁,他们回答说,察干噶勒图汗哲布尊丹巴、沙喇噶勒图汗札雅班第达、哈喇噶勒图汗喇嘛葛根,这也就是白色帐幕的汗哲布尊丹巴、黄色帐幕的汗札雅班第达、黑色账幕的汗喇嘛葛根。这三个呼图克图也表现在前述庶民的特殊的有色毡子上,即哲布尊丹巴为白色,札雅班第达为黄色,喇嘛葛根为黑色”。(《蒙古及蒙古人》,卷1,彼得堡,1896年)  相似文献   

4.
藏族寺院经济运行的历史与现状拉卜楞寺院经济调查张庆有藏族寺院经济是青藏高原社会经济之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学者对这一课题之研究与探讨,已有不少佳作面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藏族的寺院经济如何运行,活佛、喇嘛僧侣们的生计问题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5.
徐军峰 《今日南国》2009,(14):46-47
7月的新疆阿勒泰草原上鲜花盛开,新疆首届十大杰出母亲阿尼帕含辛茹苦收养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10个孤儿的事迹传遍了天山南北。  相似文献   

6.
佛光普照的雪域高原,一片离太阳最近的神秘沃土,孕育了俄珠多吉的艺术和他曲折的人生。这位时任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团长的著名藏族第一代指挥家兼作曲家,其成就蜚声海内外,其经历也富有浓浓的传奇色彩。喇嘛之子无心学经,但音乐却驯服了这颗好动的童心,通过占卜,“神”的旨意让他走上音乐之路1944年,一个新生命的第一声啼哭叩开了陌生的世界之门,从西藏日喀则一个不懂音乐的家庭里降生了俄珠多吉这位未来的音乐奇才。他的爷爷雪索喇嘛是藏传佛教宁玛教里学问极高的活佛。他家的房名亦因爷爷的鼎鼎大名而被众人称之为“雪索”。父亲尼…  相似文献   

7.
多吉帕姆不仅是西藏目前仅存的女活佛,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女活佛。到现在,还没有什么人对多吉帕姆的名称、驻寺、转世体系的由来,在中外文献中的记载,历世活佛的身世作过大致的科学的考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主要是因为有关多吉帕姆的文献相当零散,在考证中牵涉到藏、英、梵等多种语言,对于各教派的有关人物传记难以搜寻。 为了给藏学界及对多吉帕姆活佛体系感兴趣的同志们以一个大致的轮廓,笔者勾稽多种  相似文献   

8.
藏族作家尕藏才旦的《首席金座活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神秘沉重而又生动鲜活的历史之门。《首席金座活佛》所写人物数以百计,藏、回、蒙、汉各民族、各阶层不同人等陆续出场,演绎各自的悲喜人生。评论它,使我们再一次定睛瞩目充满向往的藏文明,是那样古老而鲜活、那样神奇无边而明白无误,肯定的说,我们有必要对草原文明重新探寻。  相似文献   

9.
在新龙藏区居民普遍信仰本教和藏传佛教。传入新龙藏区境内的主要藏传佛教教派有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等。现在新龙藏区的婚姻嫁娶以自由婚姻为主,择日而隆重嫁娶。也有不少人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进行婚嫁。新龙藏区的丧葬有塔葬、天葬、火葬、土葬、水葬五种形式。葬法有一定的等级界限,塔葬只限于著名的活佛和喇嘛,而一般平民主要是土葬、水葬、天葬。  相似文献   

10.
在祖国西藏和平解放的进程中,记载着一位为此而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活佛。他,就是至今鲜为人知的甘孜白利寺活佛格达·呼图克图。格达七岁成为甘孜白利寺五世活佛,与十四世达赖喇嘛的老师同窗学经,获得藏传佛教格画派最高学术──“格西”。1936年红军长徵到达甘孜,朱德、刘伯承专程拜访格达活佛,格达被称为藏族历史上第一个人民政府的副主席,他为长徵作出了重要贡献格达,原名更呷益登,於1903年出生於西康省甘孜县生康(一说白利)乡得希底寨子(今属四」;D省)一贫苦藏族家庭。7岁时作为格建四世的转世灵童而成为白利寺第五世活佛…  相似文献   

11.
“赵氏孤儿”戏文是明代剧坛上流传甚广的经典剧目,有富春堂、世德堂、汲古阁等多家坊刻改本流传于世,杭州人徐元的《八义记》亦是其中一种。然清初至今,诸家曲目著录此剧多有讹误。最近德国国家图书馆藏继志斋本《八义记》的再发现与回传,表明继志斋本即徐元所作。徐本与明代富春堂本、汲古阁本在主旨、情节和文词上都存在较大区别,表现出鲜明的文人化倾向。徐本的存在,不仅补上了南戏《赵氏孤儿记》向文人传奇《八义记》演进的关键一环,而且和其他三种明代坊刻“赵氏孤儿”所组成的文本群,成为再认知明代改本戏文形态和性质的代表文献。  相似文献   

12.
贡唐仓活佛传承世系概述张庆有,耿登贡唐仓活佛系拉卜楞寺四大“色池”之首,他以一世佛贡唐仓·根登彭措荣登甘丹寺第50任色池宝座而得名,该活佛转世系统均以其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德行而名扬中外。今贡唐仓活佛传承世系已至第六世,为使读者了解该活佛转世系统详情,...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武钢钢花中学的英语教师胡曼莉,从1989年起,先后抚养、救助70余名孤儿,并首创世界上第一个以双亲健全家庭形式抚养孤儿的中华绿萌儿童村。这是一种全新的抚养孤儿的形式,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美国洛杉矶的一位记者说:“我到过许多国家考察儿童村,可从来没有见过用一个健全家庭来抚养孤儿的福利院。”  相似文献   

14.
元杂剧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算得上跨文化传播的先驱,两个多世纪前流传到西方,引起了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伏尔泰将之改写为<中国孤儿>.<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除了"搜孤""救孤"这一基本点相同之外,其他如时代、剧情、人物、结构、结局、创作意图等各方面都作了极大的改动.<中国孤儿>是跨文化传播中文化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二世策墨林诺们罕是清代西藏著名活佛,原籍甘肃省洮州厅卓尼土司辖区,曾任西藏摄政(1819-1844)、第七十三任甘丹赤巴和十世达赖喇嘛的正师傅,是西藏历史上权势最大、结局最为悲惨的摄政活佛。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六月其被革职查办,拘禁拿问,次年(1845年)奉旨流放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国内外史学界对其最终结局、圆寂时间、圆寂地点、享年岁数及其呼毕勒罕三世策墨林活佛的出生年份历来众说纷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表明:成丰十年四月十九日(1860年6月8日),二世策墨林诺们罕活佛在新疆喀喇沙尔乌讷恩苏珠克图旧土尔扈特蒙古南部落的札萨克卓哩克图汗旗圆寂,享年69岁(1792-1860年),遗骨奉旨安葬于该旗境内的佑安寺(又称永安寺、巴伦台黄庙),其呼毕勒罕三世策墨林活佛出生于成丰十一年(1861年),而非其他年份。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文化是草原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草原游牧文化的典型代表。本文力图以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的蒙古族婚姻习俗为切入点,从聘礼形式、求爱手段、新郎的装束、崇尚白色、请喇嘛诵经保佑等几方面来透视和分析蒙古族婚俗中的草原文化特色。同时,草原文化又是一种动态的文化,历来有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的蒙古民族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而且还积极吸收了汉、藏、满等民族的先进文化,还包括对西方文明的接纳和吸收,在与不同文化的相互吸纳、交融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了北方草原文化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7.
灾难后孤儿与孤老的心理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每次灾后的援助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心理上的。文章从灾后心理援助的发展与现状出发,具体分析了灾后孤儿和孤老的心理特点,提出了对于我国灾后孤儿、孤老的心理援助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儿童恶性事件的频繁爆发,国家不断加大对孤儿的救助力度,对孤儿的养育、教育、医疗、康复和成年后的就业、住房也做了制度安排,但孤儿的安置渠道不完善、救助体系不科学使得超过三成孤儿仍然没有得到经常性的制度救助。而想要改善中国的孤儿救助体系,让所有孤儿都能在基本生活、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有所保障,必须优化孤儿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缩小地区及城乡差距、加强心理建设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达赖喇嘛 西藏宗喀巴创立的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的两大活佛之一。达赖,蒙语,意为“大海”;喇嘛,藏语,意为“上师”。明万历六年(1578年),明朝蒙古族顺义王俺答汗邀请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首领宗喀巴第三辈大弟子锁南嘉措,到青海仰华寺相会,俺答汗赠锁南嘉措为“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称号。明万历八年(1580年)俺答汗尊锁南嘉措为达赖喇嘛。万历十五年明朝又封锁南嘉措为“朵儿只唱达赖喇嘛”,即达赖三世(前二世是追认  相似文献   

20.
苗族的《孤儿与龙女》故事与根据汉族民间流传而定型的“龙女”型故事在母题上有很大的差异,通过这些差异的比较,苗族的“龙女”故事更具有曲折悲婉之美,塑造出的龙女形象更人性化,有着一般“龙女”型故事所没有的母性的光辉,更贴近苗族妇女的生活与她们所受的苦难,少了神性。传说性片断的插入更增加了《孤儿与龙女》故事的悲剧性和创作者们的道德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