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片面共犯论     
在刑法理论中,片面共犯是否成立,历来存在着肯定和否定的论争,论争的产生在于论者所持的基本立场不同,依据的理论基础有异。片面共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正视和解决该问题不仅在法律上应当予以规定,而且在理论上时其的承认也成为必然,但必须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当且仅当规定物质帮助犯可能构成片面共犯时,片面共犯的生存才具有法律实践的意义和其自身独立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片面共犯     
片面共犯是在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实证学派的共犯理论交锋之后得以确立 ,片面共犯在理论和立法上是成立的。片面共犯具有共同犯罪的哲学基础 ,符合我国刑法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 ,符合修正的犯罪构成 ,是修正的共同犯罪形态 ,可以适用共犯处罚原则。  相似文献   

3.
论片面的对向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坤 《兰州学刊》2009,(7):134-136
片面的对向犯是指以存在双方相互对向的行为为要件,且刑法只规定处罚一方的犯罪形态。“可罚的规范目的说”能够说明对于片面的对向犯中对向性参与行为不可罚的根据。理论界对于《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第四款和《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的批判理论依据不足。  相似文献   

4.
片面共犯是中外刑法理论上激烈争论的问题。片面共犯的存在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肯定片面共犯有利于指导司法实践,也有利于完善共同犯罪理论。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不是单极化、西方化,不是全球资本主义化。全球化不应该磨灭民族文化的差异。文章试图通过论述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关系,指出全球化与多元化进程中“文化霸权主义”的危险,阐述中国的“和而不同”原则在全球趋势下的多元文化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总结出中国的“和而不同”原则是化解异质文化间冲突的良策。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和希腊这两个古老的民族,在各自的童年时代都产生过十分丰富的神话故事,何以中国没有产生出象《伊利昂记》和《奥德修记》那样的史诗来?荀子有云:“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劝学》)不同民族的发展进程,不也应当这样吗?中国和希腊这两个民族,当他们呱呱堕地的时候,睁开双眼,身边的一切都觉得新鲜,他们用同一种方式表述了自己最初的智慧的闪光,这就是神话。可是,当他  相似文献   

7.
19世纪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短暂的一生、奇特的经历、丰富离奇的内心世界、饱受痛苦的心灵和由此激荡出的充满睿智的诗作,折射出诗人的艺术特质,勾勒出一幅独特的"心灵风景图"。  相似文献   

8.
自公元392年基督教被正式定为罗马国教后,宗教便成了西方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对苦难的慰藉,对情感的宣泄,对人们不死愿望的满足,使现实中的人有了一种依恋和期许,尤其是宗教教义以诫命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与社会伦理道德重合后就更是深入到了信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社会生活为反映对象的文学,自然而然地要在作品中表现出对人们宗教生活的关照,同时传达出作家及时代的宗教态度。西方文学中的宗教态度大致经历了由尊奉到批判再到召回的过程。 一、尊奉 中世纪是西欧封建社会形成、发展、繁荣的时期,也是宗教达到…  相似文献   

9.
《琼州学院学报》2017,(3):22-26
汉代涉及隐逸话题的赋体文学,在其思想潮流、生活方式、文化理念等时代特色孕化下,开辟出了"招隐""不遇""自适"三大母题,不仅丰富了汉赋的呈现和功用,亦为魏晋南北朝文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后来者递相祖述,踵事增华。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新疆和全国各地一样,积极开展了以股份制改造为突破口的企业改革。截止1994年底,全区共批准设立股份制企业435家,其中股份有限公司27家,有限责任公司408家,股本总额23.68亿元。由于企业股份制改造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企业改革尝试。因此有些人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解,这些误解主要表现在: 一、把企业股份制改造简单地等同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党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今后企业改革的明确方向。这种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在要求,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为保证,以产权清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机制灵活、管理科学为条件的,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新型企业制度。这是对我国传统企业制度的创新与革命。人们通常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简称为建制。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多种多  相似文献   

11.
对于当前出现的观念扭曲、道德滑坡、社会风气衰落等现象,多数人感到忧心,例如观念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归根结底是排斥一切利他主义的利己主义。表现在社会风气中诸如权钱交易、关系学盛行、见利忘义、见死不救、麻木不仁、不讲人格、不讲公德、不追求真诚、正直、善良、友爱等等反文明现象。但对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人们却有种种不同解释,反映了不同的认识,而这些认识又关系到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加以纠正这类消极现象,所以不能不予以明辩。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分析这类现象,就不能不涉及到作为经济基础范…  相似文献   

12.
宗教境界·艺术境界·审美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人之所以能在低级的社会形态下创造出不朽的艺术,正在于他们把人的自我意识推崇为最高的神性精神,并将以能动性、可能性和创造性为本质规定的人之神性作隆重的宗教礼仪式地赞颂,而这种“宗教”是对人之自由实现的神性理想虔诚地膜拜,因而希腊宗教就是艺术本身的宗教,它与艺术境界和审美境界是合一的。而人之人性和人之神性高度合一这种理想状态正是通向现代的“永恒的角度”,它强烈震撼和感召着在资本主义下失去了精神家园的现代人重返故里“诗意地栖居”。这种对人之神性的皈依和守望情愫,从古代一直绵延至现代,历史终于首尾相衔地完成了由低级向高级、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认识的逻辑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中华书局>1975年7月第一版<金史>卷一二八<卢克忠传>记:"卢克忠,贵德州奉集人.高永昌据辽阳(笔者按:1116年,高永昌自称大渤海王,先反辽后抗金),卢克忠走诣(金军主帅)金源郡王斡鲁营降,遂以撒屋出为乡导.斡鲁克东京(辽阳),永昌走长松岛,克忠与渤海人挞不也追获之."<金史>校点者,每在全书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爵号的左旁侧,皆标以竖线书名号,使读史者认定清晰、准确.但是"遂以撒屋出为乡导"的"撒屋出"三字,因未标定出专名号,使读史者,既不能认定撒屋出是一个人名,又可误读成"撒屋出,为乡导",或"撒屋,出为乡导".  相似文献   

14.
在生活中,倒影是富有迷人的魅力的,不然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家为什么常把它作为描写与讴歌的对象呢? “月出峨嵋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李白)借随江而流的月影,衬托诗人旅途上对乡土、友人的怀念;  相似文献   

15.
现实·真实·虚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亚里士多德 :“诗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1 普通常识的看法认为 ,感性直观中的东西是最现实的 ,因而也是最真实的 (真的 ) ① 。例如个别的桌子、椅子、个别的方形的东西或圆形的东西都是最现实的 ,因而也是最真实的。按照这种看法 ,凡符合感性直观中的东西的判断就叫做真理 ,或者说这样的判断是真的。例如我说我背后墙上的画挂歪了 ,此话是否真 ?只需转过身去 ,凭感性直观看看现实情况是否符合我的判断 ,就可以证实我的判断是真还是不真。在普通常识看来 ,凡非感性直观中的东西 ,看不见、摸不着 ,都是非现实的 ,因而也就是不真实的 (不真的 …  相似文献   

16.
遗稿手迹第一页注写“请交柯灵”,根据遗稿毫无排版痕迹,并查阅同时期柯灵主编的全部刊物均无此文,可以确定,此遗稿未曾发表过,是较珍贵的新文学资料。文中有“两年以后的今天……”句,其中的“两年”是相对鲁迅逝世周年而言,又可断定此文写于1939年下半年。 王任叔同志于1939年8月17日编辑完成《学习与战斗》一书,其中收入《鲁迅先生的治学方法》理论文章一篇。由于该书迟至1946年才出版与读者见面,故遗稿中大段引用了该文内容。  相似文献   

17.
自由主义平等主义是从自由主义思潮中发展出来的致力于矫正自由主义机会平等理论的一个分支,其理论旨趣在于限制或者消除非自愿的选择(特别是原生运气)对分配的影响。然而,在分析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G.A.柯亨看来,自由主义平等主义仍然有着保守的一面,即对非必要的或非正义的不平等妥协。柯亨对自由主义平等主义的批评揭示出社会主义平等主义与自由主义平等主义之间的本质分歧,也呈现出一种可欲的社会主义平等理想。  相似文献   

18.
正确的思想从社会实践中来,正确的理論也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因而,我們必須强調理論工作者投向实际,投向火热的阶級斗爭、生产斗爭和科学实驗三大革命中去。但投进了社会实际,有了社会实践,不一定就能得到正确的思想和正确的理論。有些人参加了多年的斗爭,工作經驗很丰富,但談起理論来,却很头痛。有些理論工作者下了乡、下了厂,也不一定就能出理論。实践、經驗,不可能自然而然地成为理論。要得到正确的认識、正确的理論,还须对实践經驗  相似文献   

19.
《社会科学论坛》2013,(10):113-119
伦理主义政治文化较多地希望用人的内在修养、品德约束政治行一为,作为建构政治制度的基础,不像西方科学主义文化那样较多地用外在规则约束人的政治行为,作为建构政治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焚巫·祭月·祈雨──《诗·月出》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出》一诗的主题,应是陈国贵族公开烧死了一位女巫,目的是为了祭祀月神而祈雨。古人认为,月神是雨的主宰,祈雨必由女巫主持祭月。《月出》一诗为我们所描绘的正是一幅月下焚巫、祭月、祈雨的场面。诗的作者很可能是巫的丈夫或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