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伴的唠叨是半路出家,可算是自学成才。要问何时发觉她开始唠叨的,还很难说出准确时间。它有个孕育、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一句话,发觉她唠叨时,已经是具备相当的水平了。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爱唠叨是女人的天性。这话虽说有些绝对,但也反映了几分事实。妻子一进家门,话匣子就打开了,说单位的工作趣事,马路上的见闻,同事的秘密,领导的长短……,反正是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林林总总,点点滴滴,反反复复,一点不剩地全倒出来似乎才感到痛快。 不少家庭就是这样在妻子的唠叨中度生活,而大多数男人却又把妻子的唠叨当成烦事。听多了,不免生硬地来上一句:“喂,你烦不烦哪!”这时,正在兴头的妻子必定有几分伤感和失意,甚至因此而和丈夫发生矛盾。看来,丈夫对妻子的唠叨采取这种否定的不友好的态度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3.
刘大妈来自安徽农村,养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3个孩子大学毕业后都在城市成家立业。10年前,刘大妈在镇上开了一家小铺子,卖点针头线脑,替人卷个裤边啥的,补贴生活。后来,刘大妈的老伴病逝了。孤身一人的刘大妈只好关了小店进了城,住进了大儿子家里,替儿子照顾4岁的孙子。一晃8年过去了,刘大妈每天忙着做家务,照顾一家人的吃饭,接送小孙子上下学。  相似文献   

4.
2007年中秋节,68岁的上海老人张爱珍给儿子提了个特别的要求:中秋节不用送月饼了,买只鹩哥回来就行,省得儿女们走后没人说话。  相似文献   

5.
小剑 《老人天地》2008,(1):18-19
80年人生经历,60载从艺生涯,他写出了一千多首脍炙人口的歌词作品,被称为我国当代文艺界的"词坛泰斗"。"青山在,人未老",年过八旬、淡定超脱的"乔老爷"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有个稳定的家庭,有个贤慧的妻子,这是他一生事业平衡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老伴     
戴海 《老年人》2009,(8):29-29
在公园,在街市,在林荫道上,在旅游途中,到处能见到一对对老夫妻,或相扶,或相随,或在前头耐心地等候。他们有个质朴而亲切的称呼:老伴。  相似文献   

7.
老伴     
每天虽有若干船只到此停泊,小城中商业却清淡异常。沿大河一方面,一个稍稍像样的青石码头也没有。船只停靠都得在泥滩与泥堤下,落了小雨,上岸下船不知要滑倒多少人!我平日想到泸溪县时,回忆中就浸透了摇船人催撸歌声,且被印象中一点儿小雨,仿佛把心也弄湿了。  相似文献   

8.
老伴     
刘钧涛 《老年人》2011,(2):31-31
时光过得飞快,弹指间我和老伴结婚已经四十余年了。人生苦短,四十余年却很漫长。我很想为老伴写点什么,只恨笔头太轻。对于她的好和她的不平凡,不能表达于万一。  相似文献   

9.
老伴     
当婚姻磨合到互称老伴时,互相同的感情远比我爱你所表述的要深沉,因为我们已互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某日在香港收看一则对汪明荃的采访,只见人称阿姐的她,从容地一口一声老伴来称呼罗家英。老伴之说,应来自北方,且应在1949年后才在上海流行起来,且必要用普通话才上口,至于流传到香港,应是在回归之后,想不到阿姐竟已说到那样谙熟,难得的是,香港人也一听就懂。老伴,真是个令人动容的字眼。内含的,不仅是爱,更是一种无可取缔的地位。从新婚燕尔要修炼到老伴这个级别,远比从小公务员升到局级职位要难上难,这里得有多少  相似文献   

10.
小海 《老年人》2007,(4):28-29
1998年4月.德德玛在日本演出时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是丈夫的爱使她重新站立起来,继续她的演唱事业。在德德玛的心中.引以自豪的不是自己辉煌的事业,而是拥有一个美丽的家,拥有一个好丈夫。  相似文献   

11.
品味唠叨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我曾经很讨厌老伴的唠叨,尤其是在心烦意躁时。好在她的唠叨不是暴躁的斥责和恶毒的挖苦,而是温柔的倾诉和友善的埋怨。所以,真要抵制和回击总是于心不忍,就只好麻木地不予理睬,或者装聋作哑,躲之避之。这样经历得多了,老伴的唠叨有所收敛了。然  相似文献   

12.
品味唠叨     
叶恨秋 《老年人》2006,(1):42-42
农家喝茶,不像城里人在茶馆那样讲究。高雅斯文,细品慢饮,是文化人的作派。农家喝茶,则牛喝马饮,虽然有些不雅,但能喝出乡土情趣,喝出稼穑艰辛的清淡味。农家茶,其实就是家常茶,平时自家备用,有客也用来招待客人。我的家乡地处湘东,是茶叶之乡,家家户户备用的茶叶,无不采摘于各  相似文献   

13.
钱先生:76岁的赵奶奶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平时聊天时,我经常听到赵奶奶的儿子、儿媳抱怨:老太太整天唠叨,没完没了的,烦死人了!请问,对待爱唠叨的老年人,晚辈该如此应对或者排解呢?  相似文献   

14.
老伴戒烟     
去昆明旅游,回来特意给“老资格烟民”——老伴背回来两条正宗云烟。  相似文献   

15.
老伴歌     
乃贵 《当代老年》2009,(3):17-17
我与老伴相濡以沫,感情甚笃。有一次,老伴因病住院,我让几个儿媳轮流陪护她,自己留在家里专做家务。一天,我做了鲫鱼汤给老伴送去,老伴不仅没有一点高兴的意思,反而狠狠地把我数落了一顿。我感到莫名其妙,回家后怎么也想不通,一生病脾气就变得古里古怪了?后来我去陪护了一天,老伴又像过去一样温顺祥和,有说有笑了。我好生疑惑,就两三天没来,老伴竟会如此不悦!  相似文献   

16.
老伴,老伴,一人一半文老尚图/孙群我和妻子毛妮今年加起来是一百零八岁。我们家常的口头样是“老伴老伴,一人一半”。细细想来,那“仓颉”造字,将“伴”字造得真美妙。我们经常在傍晚散步,总有说头,总有玩头。一边走,一边打扑克,是我们的发明。一副扑克,一人一...  相似文献   

17.
夸老伴     
夸老伴唐金陵我老伴邓艾伶,今年59岁,退休前是江华县林化厂的工会主席。在厂里她是“老先进”,在家里孝敬公婆她更是有名。1958年,我因被错划“右派”下放,二十六七岁的人了,还没结婚。那时,父亲上班,小妹妹念书,家务事就靠体弱多病的母亲去做。有时母亲病...  相似文献   

18.
唠叨的父爱     
卫宣利 《当代老年》2010,(10):35-35
结婚后有了自己的小家。父亲很不习惯,他每天都要给我打好几个电话:你知道排骨怎么炖吗?豆角一定要炒熟了才能吃,不然会中毒;厨房的煤气关好了吗……  相似文献   

19.
唠叨当歌     
启慧 《当代老年》2006,(8):23-23
我的老伴过了六十岁以后,由过去随和温顺、少言寡语,变成脾气固执、唠唠叨叨了,而我又是一个争强好胜、个性倔强的人。老两口退休后经常吵吵闹闹,弄得面红耳赤……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人老了说话口罗嗦,特别是老两口之间,老太太整天絮絮叨叨,总有道不完的理,说不尽的话。可要细细品味,老两口的唠叨中透着几多的关切与情爱啊!这里且说老周,他原是乡镇企业的领导,退休后荣归故里,和老伴一起欢度晚年。他的老伴黄氏,是个家庭主妇,贤惠能干。黄老太太做的菜,色香味俱全,馋得让人流口水。其中最拿手的菜就是火焙鱼,将小鱼熏得黄生生的,分外香。还有石灰水蒸蛋,又嫩又香。吃饭时,黄老太太见老周吃得斯文,便用调羹舀着蛋羹往老头子碗里倒,嘴里却唠叨开了———“你是胃口不好,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