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从汉英翻译存在问题的角度探讨了理解的各个层面及其对表达的影响。这种理解包括对特定词义的理解,对句子、语篇的全面把握和对语言以及文化差异的认识。作者认为,只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理解才能保证译文既忠实原意又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汉英翻译存在问题的角度探讨了理解的各个层面及其对表达的影响。这种理解包括对特定词义的理解,对句子、语篇的全面把握和对语言以及文化差异的认识。作者认为,只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理解才能保证译文既忠实原意又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3.
《扬州师院学报》1980年第4期,发表了杨福新同志的《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吗?》(下简称《道路》)一文。作者提出这样的命题,并不是为了“正确”与“唯一正确”一词之争,而是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还另有一条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或者说存在过另外一条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这是一个必须澄清的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国内出版的一些哲学史著作中,有的作者把黑格尔哲学称为“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把黑格尔称为“普鲁士王国政府的官方哲学家”。他们的这种观点对吗?我认为,他们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下面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考察的主题是:我们实际上是以何种方式理解各种各样的心灵现象的,以及我们这样理解的理由是什么。在这个大的主题下,本文对如下论题展开了一些研讨:“心灵”作为“内在(内部)之物”的隐喻;“成形化”的理解与“定型”的理解;理解与知识的关联;与疼痛相关的“他心之知”问题;身体活动与行动;观察与理解的关联。当然,所有的内容都涉及对“理解”概念和“心-身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理解”一词,在当今社会使用的频率是比较高的。例如,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售货员与顾客、干部与群众、工人与农民、城市与农村,等等,各行各业内部存在的相互之间的关系,无不都说需要“理解”。公认的“理解万岁”不胫而走,成为人们交际的口头语。揣摩这里“理解”的意思,是了解、谅解、词情、支持的意思。但是,语文科阅读教学中的“理解”是什么意思呢?“理解”的标准是什么呢?怎样使学生“理解”呢?本文想探讨这几个问题。一、“理解”的地位《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指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已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在这里,毛主席指出了唯心主义两个流派——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中国哲学史上朱熹的“理学”和王守仁的“心学”,就是上述这两种唯心主义反动思想体系的典型。本文从朱熹认识论的基本特征,来说明“从天上掉下来的”这样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实质,以便加深对毛主席这个马克思主义论断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孙正聿在《哲学研究》( 2 0 0 1年第 1期 )撰文认为 ,当我们把哲学作为被定义项而界说为“世界观理论”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时候 ,作为定义项的“世界观理论”本身并不是没有歧义的 ;事实上 ,正是由于人们对“世界观理论”赋予了各不相同的理解和解释 ,因而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也被赋予了迥然有别的理解和解释。作者认为 ,应讨论三个问题 :一是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与它的“基本问题”是何关系 ?二是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 ,这里的“世界观”是站在“世界”之外“观”世界 ,还是人把自己同世界的“关系”作为对象而进行“…  相似文献   

9.
生产关系能不能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这是理论界正在讨论的一个问题。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我在这里谈几点粗浅意见。我这样理解这个问题究竟对不对,请同志们指教。 一、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的“一定条件”从来没有出现过吗?  相似文献   

10.
我理解了爱     
赏读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对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年后,作者从中认识到它们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文中这样说:“一个作家,  相似文献   

11.
对“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来 ,理论界一部分人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农村公社问题的思想简单理解为俄国以及中国等东方落后国家能够“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纵观马克思、恩格斯对俄国农村公社问题的一系列研究 ,作者认为 ,“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提法在思想上并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 ,在实践中导致我们长期搞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农村公社问题思想的研究 ,重要的不在于答案本身 ,而在于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2.
关于希腊哲学的几个疑问及试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肯定我国古希腊哲学研究成绩的前提下 ,针对一些重要的论述提出了五个疑问 :普罗塔哥拉是“感觉主义者”吗 ?高尔吉亚的“逻辑混乱”吗 ?柏拉图的 idea是“相”吗 ?什么是《巴门尼德篇》中的“矛盾”?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怎么会“倒转”?在提出问题的同时 ,作者尝试性地作了解答 ,以期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3.
解释学认为,作者思想的命运就是文本在理解中的命运:“前理解”、“语言”、“间距”和“解释学循环”等理解条件的辩证性决定了理解结果的辩证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二者是相辅相成、有机同一的,不能用一个方面否定另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指出:“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同等作用)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反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08页。)传统的观点,都把这段话解释为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这种解释是否符合列宁的原意是值得研究的。下面谈谈我对这段话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关于如何理解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赵宝云同志在《恩格斯提出过“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命题吗?》(《求索》1985年第5期,《新华文摘》1986年第1期,以下简称“赵文”)一文中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和观点,对进一步开展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很有益处。但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我认为是不确切的,特别提出“列宁对恩格斯的论述作了并非原意的注释”,得出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所概括的“‘在恩格斯看来,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的说法,也就难以成立”的结论难以令人信服。因此,本文就此问题谈些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赵宝云同志和学术界的朋友们。  相似文献   

16.
随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事业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的“应用”、“理解”、“发展”本身也逐步成为理论问题。过去的历史表明,“应用”包含着理论性的创造,正确的应用必须与正确的理解为前提。正确的理解也是“发展”的基础,“理解”突出了理论形态和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意义,它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必然是理论形态和理论体系不断演变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最终也是在实践的应用中表现的,总之,马克思主义的“应用”、“理解”、和“发展”是一个完整地统一体。  相似文献   

17.
“简单”是个常常挂在嘴边的词,其义如字,确实简单。但它的内涵也许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简单。“简单”的内涵究竟该怎样理解才算正确?“简单”这个词能引起我们什么联想?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简单”的事吗?你认为人是否应该活得简单些?请以“简单”为话题,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8.
理解     
一个店主在门上钉了一个广告,上面写着:“出售小狗”。这信息显然把孩子们吸引住了,一个小男孩出现在店主的广告牌下。“小狗卖多少钱呢?”他问道。“30至50美元不等。”店主答。小男孩将手伸入口袋掏出一些零钱:“我有2.37美元,请允许我看看它们,好吗?”店主笑了笑,吹了声口哨,一名负责管理狗舍的女士便跑了出来,她身后跟着5只毛茸茸的小狗。其中有一只远远地落在后面。这个小男孩立即发现了那只落在后面的一跛一跛的小狗,“那只小狗有什么毛病吗?”小孩问。店主解释说,那只小狗没有臀骨臼,所以它只能一拐一拐地走路。小男孩说:“就是那只…  相似文献   

19.
全面地理解校长负责制的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地理解校长负责制的含义,是正确地实施校长负责制的重要前提。校长负责制,在领导体制的类型上属于“一长制”,而其包括的内容却是多方面的,这些内容既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分量均等的,其核心是校长全面负责。这样理解校长负责制的含义,符合列宁“一长制”理论的基本思想,反映了“委员会制”和“一长制”领导体制类型的发展趋势,适应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客观要求。正确地实施校长负责制,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先秦政治思想中,民本是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虽然一向受关注,但其内在的含义却未见得都已研究清楚。前一阵一位研究生就提出疑问:儒家并不承认人民的自然生活状态是合理状态,一心想要教化,何可谓“民本”?韩非以人民自然的生活状态为合理,以之为政治的根据,岂不是真正的民本?我答道:民本是儒家的概念,韩非未尝用,我们不能以意强扭。但是后来细想,觉得其中确有些问题。古人所谓民本的含义,我们真的搞清楚了吗?这次看到庞慧梳理《吕氏春秋》中“民”的地位的论文,觉得对古人原意的探究,这篇文章是有点登堂入室的感觉了。作者的具体观点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