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现代性视角,从尼采、海德格尔、福柯对形而上虚无主义的现代性反思及其悖论出发,剖析当代中国社会在价值、历史、文化和网络生存领域中存在的"无根性危机"、"断裂性迷茫"、"困惑性麻木"、"陌生性慌乱"等衍生态的虚无主义思潮,指出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及其在中国学术思想观念体系、社会公共话语体系和社会意识形态三大领域中的侵害,并提出,当代中国"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为消解中国现代性虚无主义思潮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同时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建设,积极构建中国特色"主导论"价值形态,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代社会思潮奔腾百年,曾提出过无数治国与救国的方案,而推动近代社会思潮汹涌向前的是近代"中国梦"。依循近代社会思潮产生、形成、嬗变和发展的轨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贯穿各大思潮之间保国梦、救国梦、强国梦的主线,可以品味近代"中国梦"之夙愿与情怀,可以追踪其根源与归宿。在历史、现实、未来的立体时间轨道中审视近代"中国梦"之意义与价值,可为中国政治发展的未来走向提供历史文化资鉴。  相似文献   

3.
加强对社会思潮的科学引领,对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要科学引领社会思潮,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和掌握当今主要社会思潮。科学引领我国当今社会思潮,应坚持一元主导与多元共存相统一,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坚持科学分析、区别对待,着力提高引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努力扩大引领的群众基础;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切实增强引领的实效性;加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为引领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4.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科学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应遵循"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的目标,采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运用阶级分析、历史与逻辑统一、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等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的文化保守思潮历时久远,影响较大,其思想家研究国学,反对西化,呼吁现代化建设应注重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发挥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其发展也陷于困境,如保国与卫道的顾此失彼;"卫道"与"开新"的事与愿违;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尖锐对立等。由此使思潮出现某些歧途:开始脱离社会,走入象牙之塔;思潮作为历史发展的惰性力量的倾向初现端倪等。应该指出,这也是时代矛盾的反映,加之外患的急迫和传统积淀的深厚,思想家难以深思熟虑,细心建构,总体来说,思潮的理论贡献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6.
吴小莲  李律成 《理论界》2008,(10):67-68
思潮是一种社会现象,本文论述了法学思潮的历史嬗变,阐释了法学思潮对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社会变革的影响,提出了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法学思潮,并引导法学思潮朝着促进社会变革、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和谐社会、民主国家建设的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理论界》2017,(5)
通过对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普世价值论、新左派、新儒学等当代中国主要社会思潮的研究发现,影响这些社会思潮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存在是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产生的决定性因素,西方思潮的渗透是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产生的诱发性因素,民众的社会心理是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产生的直接源泉,"思想家"的理论概括是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产生的关键环节,互联网的快速高效传播是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产生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8.
历史思想,是历史变迁的反映,反过来,又影响历史事变。本文试图就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谈谈历史事变与社会思潮的关系。一、嘉庆中衰与经世思潮经世思潮是中国近代主要社会思潮的第一站,也可以说它是以后洋务、维新、革命诸思潮的启蒙性的序曲。康乾盛世,官民上下各得其所,“海内宴安,民生富庶”,社会处于无为之中。影响到思想界,盛行“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相似文献   

9.
1 社会思潮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一部份人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 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社会思潮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它对社会发展进程的作用也有促进和阻碍之别。先进的社会思潮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催化剂,而反动落后的社会思潮则是阻碍社会前进的绊脚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0多年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先进社会思潮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她象  相似文献   

10.
在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冲突是制约中国当代社会思潮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力图从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文化背景入手,探究当代社会思潮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主要特征及其文化冲突在人们的社会心理和观念形态上所引起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吴雁南、冯祖贻、苏中立主编的《清末社会思潮》一书已于1990年8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由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等七家单位的几位历史研究者合力撰著,是一部探索之作,很有特色。其特色主要有: 一、系统性强。从明清之际到清末的社会思潮,不断发展变化,先后形成与出现了爱国主义思潮、变法维新思潮、民主革命思潮、君主立宪思潮、教育与实业救国思潮、国粹主义思潮、无政府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潮等等。这些思潮在当时以至今日都不同程度地产生影响。清末社会思潮显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课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形势下,要更加正视社会思潮对舆论的影响,认真研究当前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及其传播规律,正确处理好社会思潮与舆论引导的关系,既要包容引导,又要抵制批驳,提高主流思想舆论引导社会思潮的能力,用主流社会舆论占领和巩固马克思主义舆论阵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3.
"解严"前后至今是当代台湾社会和政治剧烈转型的历史时期,也是当代台湾思想转折的年代.如何理解和描述当代台湾思想史的这一重大转折的脉络,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这一时期台湾地区文艺思潮发展十分复杂,"后殖民批评"、"本土论"和"左翼论述"三大理论思潮相互绞缠,各种"台湾论"竞相登场,相互角逐,交锋辩证.一系列的充满歧义的话语显示出理论的紧张与思想的焦虑.  相似文献   

14.
所谓中源西流,就是说"西学出于中学",西方文化,中国"古已有之".这种说法在近代演化成一种社会思潮和普遍的社会心理,影响颇大.本文仅就中源西流的思想内容、历史动因和社会影响作以剖沂,阐明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扫除中国现代化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15.
姜志强 《天府新论》2006,(1):100-102
社会思潮是一种常见的和重要的社会意识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思潮大量涌现出来,“社会思潮”这个词已经成为当代思想界和学术界常见的用语之一,因此弄清社会思潮的涵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研究社会思潮的意义第一,理论意义。社会思潮能够为人们开拓出巨大的理论空  相似文献   

16.
面对当下改革开放深水区和攻坚期的新格局,当代社会思潮层出不穷,各种社会思潮在理论上与马克思主义不断碰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积极回应当前社会思潮,在价值目标上应形成互动逻辑,在实践教学中,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社会思潮,增强大学生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社会思潮的思辨力。  相似文献   

17.
从思潮的角度来看,当代散文的发展演变主要有两个高峰期,一是20世纪60年代,一是20世纪90年代。60年代的"诗化"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不散"、显在象征和营造意境,其代表作家是杨朔。"诗化"散文思潮皈依传统的散文艺术美,对纠正当时直露粗糙的散文倾向有积极作用。90年代散文思潮也呈现多元倾向,分为通俗散文思潮、"文化散文"和"新艺术散文"。当代的散文思潮虽然规模不及小说诗歌,但仍然为散文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8.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的社会思潮属于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是一元主导与多元包容的有机共存。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社会思潮对意识形态的主观能动性,科学认知其对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为此,我们在牢牢掌控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应适时把握社会思潮的发展与变化规律,从而实现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由于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冲突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中国现代性建设没有完成.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当代反现代性学术思潮对现代性的批判就缺乏合理性.当代反现代性学术思潮主要为后殖民主义和国学思潮.后殖民主义认为中国的启蒙主义运动是西方殖民主义话语的产物,国学思潮认为儒家代表的中国文化可以弥补甚至取代现代文明,它们都具有反现代性的倾向.为了建设现代文化和现代学术,必须批判这两种学术思潮.  相似文献   

20.
刘忠 《晋阳学刊》2007,1(5):117-120
"五四"时期,人学观念的建立与自由主义思潮的形成是联系在一起的,人学观念的倡导为自由主义的中国化营造了必要的社会氛围,自由主义思潮的形成为人学观念的深化提供了思想、文化资源。不过,围绕人性抒写和社会改良等问题,自由主义文学在与革命文学展开多次论争之后,也因远离中国革命的社会现实而遭到进步知识分子的批判,不得不溢出个体信仰层面,承担群体使命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