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西方审美文化对中国文学审美意识的影响大致以1840年为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况,1840年前较为微弱,1840年后则不断地增强,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第一次高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审美文化,尤其是美学思想随着"西学东渐"的浪潮涌入并渗透到中国,引发了中国文学界自觉的美学意识,直接推动了中国文学审美意识的现代转型。一些受到西方美学思想影响的哲学家、艺术家,同时又是诗学家或诗人,他们纷纷自觉地以审美眼光观照诗歌,或者从审美视角进入诗歌现象,对古今中外诗歌进行深入研究,或者以自觉的审美意识来创作诗歌。西方美学思想,特别是诗歌美学成为中国现代诗学的催生婆,在中国诗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起了关键作用。中国现代诗学家或者直接引入西方美学范畴,或者受到西方美学思想的启发,对中国传统的诗学概念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中国现代诗学理论基础的形成正是中国现代诗学家们在西方美学思想启迪之下,对中国传统诗学进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意象是中国诗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中国现代诗学继承中国古代意象诗学传统,接受西方现代意象诗学影响.本文阐述了影响中国现代意象诗学发生的中国古代意象诗学源流与西方现代主义意象诗学资源,探讨了中国现代意象诗学的发生期的理论形态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中西方两种诗学传统的交汇处,提出了一个新的诗学范畴--"情象",文中不但论证了其概念内涵和交感化生的精神运演及存在形态诸问题,而且还把其视为跨文化语境中的诗学互为转换的机枢.同时还认为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在具体文体的创作中,都需要经过意象--情象--意境(本体)这样三个首尾相连的艺术环节,从而打通了中国古典诗学与西方现代诗学的隔阂,为中国现代诗学的重建提供了某种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西方美学、诗学对中国诗学范畴现代转型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刺激并促使中国传统诗学范畴的现代转化;其二是西方美学、诗学的某些因素或范畴直接进入中国诗学,成为其有机构成部分。梁启超等人以佛学格义西方哲学、美学、诗学,使得中西两种审美诗学在对接与互释中走向新的对话和融合,从而刺激并促进了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晚清佛学复兴在诗学中的表现,一方面是此期诗家引佛语以入诗;另一方面是在这种以佛学与西方美学的对接中产生了中国现代诗学的许多范畴,或者是在某些原有的中国传统诗学范畴中同时渗入了佛学和西方美学(诗学)的某些因素。  相似文献   

5.
面对中国现代诗学这一项未完成的工程,意象在中国现代诗歌中具有基础性和本体性的定位,因而对于中国现代诗学的建设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也就成为我们考量中国现代新诗的一个绝对标杆和命题。问题是为何在中国现代诗学的发展历程中,意象是中国现代诗学建构的一个制高点?又该如何清理和厘定意象的含义,如何规范意象诗学系统?进而在意象的规范系统基础上,本文以意象为基座,在“人道”、“现代汉语”和“意象”三个层面上综合重构出中国现代诗学,熔铸出中国现代意象诗学之基本框架,以完善中国现代诗学工程。  相似文献   

6.
唐湜的诗论对20世纪40年代中国新诗派的诗歌批评理论的建构有着重要的贡献。他的诗论力求解决中国新诗理论发展中始终存在的矛盾,力求平衡,以实现新诗发展的多向"合流":唐湜关注社会现实的同时也追求完美的个性诗艺表现;他主张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现代诗学的无痕融合,真正实现在新诗现代化的过程中既不失传统诗学的精华,也能适时吸纳西方现代诗学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诗学理论与新诗形式的现代化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波  魏建 《齐鲁学刊》2003,3(5):99-101
在中国现代新诗学理论的现代化建构中,闻一多的诗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闻一多诗学的语言观首先区分了诗性语与实用语,由此确立现代诗学的本体论形式观,并进而确认现代诗的"有意味的形式"。闻一多提出的新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原则,是其诗学理论的现代语言观和形式观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8.
西方诗学中有 “ 审美学 ( aesthetics)”也有 诠释学 herm eneutics)”“ ,但似尚无 “ 审美诠释学 ( aestheticherm eneutics),审美诠释学”是汉语诗学创造自身现代思想形式的一种努力。“ 审美诠释学” 首先是指一种独特的艺术“ 意义” 理论,其独特性在于强调艺术表达形式“ 意义指向功能”与其“审美功能” 的高度统一。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诗学意义理论与审美理论的简单勾勒,并通过对汉语古典诗学“ ”“ 兴 、神韵”等范畴所作的具体分析,初步提出创建 “审美诠释学”的构想,为促成汉语诗学在现代思想中生成、同时也是促成现代诗学思想在汉语中生成作初步努力。  相似文献   

9.
陈雪  郑家建 《东南学术》2006,5(2):143-151
诗学研究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关于文本解读、分析的方法论问题.对诗学研究进行清晰的理论描述和从方法论层面探讨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诗学研究的方法、程序,已成为现代诗学理论建构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域.立足于上述的问题域,本文围绕"何谓诗学","何谓诗学研究"和"诗学研究的综合视野"三个问题,试图具体阐释诗学的理论内涵,揭示诗学研究的起点、过程和终点三个内在层次,建构诗学研究的文本/作家、文本/审美传统对话视野,从而在理论和方法的两个维度上对现代诗学研究的核心命题做出我们的回答.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是中国现代诗学的先驱.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近现代之交诗学转型的重要历史时刻,如何在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诗学的碰撞与融合之中再造中国现代诗学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诗学的一个核心主题.19世纪中后叶的文学革命已经开启了中国近现代之交的诗学转型,而深厚的中西学术素养,毕生以学术为己任的执着追求,使王国维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近现代之交包括诗学在内的现代学术转型的开路先锋.  相似文献   

11.
论文在对西方现代诗学史的研究状况进行考察、检讨的基础上指出:为了能够进一步推进、深化对于西方现代诗学史的研究,我们必须要加强断裂意识、现代性意识。具体来讲,就是要在对西方现代性进程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在这一进程当中所呈现出来的诗学问题,并进而审视西方现代各诗学流派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与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探测到西方现代诗学的生成之源;才能够不仅从根本上真正认识到西方现代诗学“是什么”,而且,还能够进一步辨清它“为什么”;才能够真正发掘出西方现代诗学生成的运作机制与规则,从而可以为当今的文学理论建设提供一种“活的”文化运作机制和规则。  相似文献   

12.
从汉语诗学的整体发展状况来看,30年代的诗学理论侧重于主“智”,主“智”的诗学强调创作主体对于其对象的自主性“构建”活动,它可以人为地通过对语词的排列、组合或中断、省略,来营造一种需要智力活动参与的诗学形态与氛围,以使接受者通过对这一特定形态与氛围的智力性“赏玩”来“体味”其间的奥妙。主“智”的诗学携带着汉语诗学浓郁的文人传统,这就形成了一种力求使西方现代诗学与中国传统诗学能进一步趋于“融和”的发展路向,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了以后汉语诗歌的基本精神面貌及其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13.
陈学祖 《江汉论坛》2003,2(5):78-82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美学思想随着“西学东渐”的浪潮涌入并渗透到中国知识界,引发了中国知识界自觉的美学意识,直接推动了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西方美学思想,特别是诗歌美学成为中国现代诗学的催生婆,在中国诗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起了关键作用。西方美学思潮成为中国诗学观念从传统向现代衍变的外在动力和契机。本文主要论述“中国诗学现代转型”的概念、时间界域、思维路向及其要解决的主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汉语诗学范式必须涵融这样三个方面:传统诗学、西方诗学(特别是西方现代诗学)、现代汉语诗学中已经积淀下来的诗学观念。这三者之间的冲撞与协调、张力与合力的焦点,将是现代汉语诗学范式的立足点与生长点。从表面上看,现代汉语诗学中已经积淀的诗学观念,相...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初开始,西方话语的输入给中国现代诗学带来了思维的结构性嬗变。中国现代主义诗学以一种较为自觉的方式,逐渐转向了对于诗的知性的现代性的追求。具体而言,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知性思维的建构与完善,又主要是以三种理论阐释流向之合力共同促成的。即:经验的传达说,抽象的思考说和张力的综合说。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诗学观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诗歌语言意义研究的先河,其"师承"是西方现代诗学,他所提出的诗学主题对中国现代诗学有着丰富的启示,对于今日诗歌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比喻及其组织,直指现代诗歌旨趣的核心,从瑞恰兹、燕卜逊而来的诗歌意义分析也为中国诗学的现代化作出不可忽视的贡献。然而其诗歌实践与"远取譬"诗学主张,终究未能到达语言本体论上的诗学认知。朱自清对新诗的合法性与独立性的阐述表明,在明了"传统"的内涵以及传统诗与现代诗的根本差异之后,中国诗歌应该踏上现代性的自主发生之途。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从诞生起 ,自始至终存在着两对最基本的矛盾 :一是西方现代诗学与中国传统诗学的矛盾 ,二是坚持启蒙救亡与坚持诗歌本体的矛盾。针对第一对矛盾 ,袁可嘉、唐等“九叶”派诗论家继承“五四”以来周作人、梁宗岱、朱自清、穆木天、闻一多、朱光潜等前辈新诗理论批评家融汇中西诗学的理论成果 ,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诗学 ;针对第二矛盾 ,胡适、象征派、现代派、七月诗派等诗论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在此基础上 ,九叶诗派提出了“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求得平衡”的主张。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正是在不断地寻求妥善解决这两对基本矛盾的实践过程中 ,逐步萌芽、滋长、发展、丰富、深化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诗学建构方法论是指在理论建构过程中主体所采纳的一种协调中西文化要素及理论内部构件的一整套方式与法则.在中国现代诗学建构中形成的方法论包括以西释中、移花接木、镜像互观、摹西制中、西体中用和以中化西,而收获了悲剧诗学、意象诗学、节奏诗学、人格诗学、情本体诗学以及兴辞诗学.方法论蕴涵着学术伦理,体现出建构意识,同时与中国古典文化精神有着隐秘的关联,支配着对西方文化的取舍立场.  相似文献   

19.
朱湘诗学理论有为人生的爱国主义诗学、融通中西的比较诗学、唯美的形式主义诗学,其诗论成为新诗从解构向建设、从功利向唯美、从诗的革命化向诗的本体化等诸种转型中所不可忽略的理论山峰。从一定角度讲,朱湘的诗学理论超越了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成为现代诗学理论宝库中的一笔丰富遗产。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主义诗学是与现实主义诗学、浪漫主义诗学并列的中国现代诗学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它在强化诗人与诗学的思想深度,拓展诗学新的风格以及促成中国诗学体系的现代化建构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建树。它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成为古典诗学向现代诗学转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也成为中国诗学由传统向现代实现质的裂变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