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具有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它不仅反对国内的民族压迫,主张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而且反对一切外来民族压迫,力主恢复中国在世界各民族国家中的国际地位,正确地回应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民族问题上存在的严重危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以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近代民主国家为目标,始终与近代民主主义相结合.贯穿着近代民主精神.孙中山在倡导民族主义的同时,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革命党人进行民族革命、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更新改造,从而把对于民族主义的倡导、民族精神的弘扬,建立在发展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而影响着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并惠及亚洲一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尹朝晖 《天府新论》2014,(6):144-148
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份民间外交报刊,《外交报》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外交思想.该报吸收了西方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的先进理论,在国内首倡“国民外交”,坚持新型国家权利观,积极关注领海、领水主权,基于国际法的视角评价中国外交,倡导文明排外.该报还将均势外交等作为晚清政府地缘外交的重要策略.《外交报》依靠大众传媒的优势,传播现代外交观念,形成民间外交舆论,对于启发民智,推动近代中国外交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梁启超早期思想之激进与晚期思想之保守的矛盾,与他的民族主义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经历了由带有文化和种族主义色彩的传统民族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近代民族主义的演变。在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日益成熟之时,他的思想在表面上却越来越保守起来,呈现出向传统的道德伦理价值回归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但后人对其民族主义思想的研究尚嫌不够。本文力图通过对梁氏民族主义思想及理论的探讨,揭示他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一大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国际社会系统性特征十分明显,国家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就是要素和系统之间的关系,任何一个国家在构建本国外交战略时,都必须顾及这个最基本的关系,遵循系统论的基本规律.当代中国外交既散发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深刻体现着现代系统论的思想.新时期中国外交系统性思维特点明了,对中国外交实践意义重大,也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民族主义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一种,已不再是经典作家所处时代明确反对的"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所以不能对其全盘否定。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间的紧密联系使它自然地在国家危难时刻体现为爱国主义,在和平时期则转化为维护民族自尊自信的心理与行为蛰伏。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地区性的紧张则始终围绕在我国周边。民意基础作为社会思潮传播的必备条件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推动"却存在着不确定性。面对和平与威胁并存的局面,对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民意基础进行探讨则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特征有三:一是争取国家独立及其作为主权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平等地位;二是境内民族关系的重新整合以及在此基础上各民族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共生共存;三是国家政治的民主化。三者构成了中国民族主义的"近代性",也赋予了近代中国作为"民族国家"应有的内涵。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有一个理论上的建构过程,这一过程紧密关联着西方民族主义的输入和中国人民的政治实践。中国不少有识之士为此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中国"民族主义"文本话语建立的历史机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作为文本话语最早是在西方出现的,它是16世纪以来西方诸国建立现代民族国家运动的产物.在中国博大深厚的文化传统里,民族思想虽然早在先秦时期便具足了体系,但却未能从其思想逻辑里演绎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到了20世纪初,由于西方"民族帝国主义怪物"的迫压,加之西方思想主流迁变的影响及日本"保存国粹"运动的启示,中国思想界才开始了建立并演绎"民族主义"文本话语的波澜壮阔的思想运动.这一文本话语的建立,不但改变而且也基本上决定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民族主义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功用问题,是一个极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建立民族主义与现代民族国家的恰当关系,对于后进国家的现代化,实在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这一特定历史时段,民族主义的形态与功能具有多样化的表现。辛亥革命时期民族主义在革命势力中具有种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二元论倾向,它对于推翻满清和民元共和建设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作用。民初革命势力的国家民族主义观念,由于过份强调国家和政府的同一,于是堵塞了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正确结合的渠道,变态地成了当时流行的“以专制治立宪”的保守主义社会思潮的思想基础之一。民族主义是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前提。现代民族主义必须与现代国家主义相结合,具体说来,现代民族主义必须以现代国家为偶像与附着物,现代民族主义的合理运作,必须以现代国家主义的真正实现为条件;现代民族主义的理性超越,必须以现代化的实现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以民族主义救中国的呼声骤然而起,在“五四”运动前后,民族主义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并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从而掀起了全国民族主义意识的大觉醒。这次民族主义的思潮无论是人员参与方面还是它的影响程度都是空前的,这也标志着中国近代社会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1.
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学科群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喜所 《河北学刊》2003,23(6):160-167
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学术文化的现代转型过程中,现代学科群的构建起了关键的作用。而促进中国自然科学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立的主力则是"五四"前后逐渐涌现的留学生新知识群体。这是留学生学贯中西、具有西学与中学双重文化因子的必然结果。考察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学科的互动关系,可以从一个重要侧面去准确地把握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天朝中心论与跪拜礼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开玺 《河北学刊》2001,21(1):117-120
清廷的天朝大国思想意识,是由中国自身政治制度、统治阶层政治意识、社会历史、普遍的民众意识等层面及中国周边某些国家认可、西方国家自身行为的影响等各种历史因素的综合凝结。跪拜礼则是由古人的坐姿演化而来。要求外国使臣以跪拜之礼觐见清帝,并不符合近代国家关系的发展趋向。但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的是中国人自己的认识、反思,而不是外交的强迫,更不是武力的战争。  相似文献   

13.
犯罪标签理论是西方犯罪学中重要的学说之一。它认为 ,人的行为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内在性质 ,而是取决于社会解释方式 ,即社会将这些行为称作什么以及由这些称呼所包含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个体对这种称谓的反应。个人犯罪就是社会对行为人贴上了标签的结果。这一理论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基于该理论思考我国的刑事法治建设 ,做到洋为中用 ,期望对我国刑事法学和刑事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服务业FDI流入与制造业生产率: 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服务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服务业日益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外资将成为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笔者以中国为研究对象,探讨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与制造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FDI的流入能够促进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其主要作用机制是资本溢出效应。该结论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以依赖于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加快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步伐,有效承接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视文艺与社会生活相互影响并促进,而社会生活具有多重维度,当代电视文艺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演进而随之产生系列性变化。考察电视文艺这种艺术生活方式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生活方式或社会形态的关系,能够为电视文艺自身的价值预设、艺术视野以及审美超越寻找到现实依据。因此,采用历时性与共时性、宏观与微观、外部与内部相结合的研究视角,聚焦于当代电视文艺与其生成的社会文化语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对我国当代电视文艺与社会形态的独特演进路径作了整体性关照,试图在对二者的动力性阐释中寻找到当代电视文艺存在发展的本质、依据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我国陶瓷业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了瓷器业发展对我国国际交往、贸易的历史作用。目前,加入世贸组织已成定局,在此之后,如何重现我国陶瓷业的历史风采,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齐欢  杜涛 《学术探索》2003,(1):37-40
加快云南边疆的发展 ,对于保持我国西南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保持民族团结和保障边疆安全 ,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重大意义。因此 ,充分发挥云南边疆优势 ,发展云南特色外经贸事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特色外经贸的发展现状出发 ,分析了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 ,并对进一步推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特色外经贸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的涉外商事纠纷,作为一种法律范畴内的社会关系,对转型期中国的法律变迁,产生了不容低估的影响。从观念层面来看,它推动了近代中国民商立法观念的萌动,促进了中国民间私法观念的培塑和诉讼观念的激扬。总之, 它潜移默化地推进了中国传统法观念的更新,并为中国的法制近代化提供了另类形式的思想源。  相似文献   

19.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的国际化运动逐步加快。到目前为止,对外投资已成为经济全球化中的一股重要力量。虽然大多数人相信,外国投资者并不关心东道国的社会发展,并且常常将东道国的社会发展状况与投资决策脱钩,然而实际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本文通过研究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对跨国投资与东道国的社会进步两者之间的关系做一些推测性的检验和考虑。我们认为,外国投资趋于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状况,这或者是跨国公司自身活动的一个直接结果,或者是投资所导致的状况改善的一个间接结果,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20.
和谐世界与中国对外战略的转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前对和谐世界新理念的理解与界说正处于热烈讨论之中。对这一新理念应从价值指向、政治诉求、学理要义三个方面予以审视和挖掘。和谐世界的理念是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中国反思并重新确立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对外战略的标志性成果,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对外战略的转型,涉及意识形态、国际定位、外交哲学。这一战略转型,无论对于中国本身还是对于世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