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约瑟夫.海勒长篇小说的艺术特质不仅体现在"黑色幽默"的创作风格上,更表现在文本的重复叙事上。其重复叙事呈现出多种艺术形式,对深化小说主题有重大意义。海勒在其主要长篇小说中一方面以人物回忆、事件循环、互文性、病态模仿等变形手段丰富了重复艺术;另一方面,这些多元交叉的重复叙事策略强化了小说人物面对荒诞现实无能为力的窘境,解构了西方文学中"以人为本"的传统理想。  相似文献   

2.
《儒商》两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儒商》做了论述,先是肯定作家贴近中国社会现实,与生活的热点同步的创作态度;次则指出其“戏剧性”叙事语态,是为别具一格的长篇小说审美风范。  相似文献   

3.
先锋小说落潮以来,仍然有部分作家恪守先锋精神,在叙事学的层面致力于前卫性质的艺术探索,代表中原写作中坚力量的墨白即隶属其中。他的系列长篇小说集中反映了其先锋叙事的探索力度,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人自身存在的多维度透视。"欲望三部曲"系列基于身体叙事的基本伦理以及精神现象学的观照,一方面透视出个体欲望发生学的基本原理,一方面再现并审视了城乡二元格局逐渐松动下底层知识分子的精神生长史。出于作家的自觉意识,系列长篇小说在叙事学层面形成跨度和超越,从而建构了纵深有序的叙事空间。  相似文献   

4.
迟子建长篇小说的叙事结构问题,在迟子建研究中鲜有被论及。迟子建长篇小说序列的叙事结构,大致可分为多线并置式结构和U型结构两种模式。沿着历时性脉络考察迟子建小说的创作历程,可以发现其叙事结构的构想,既体现了对中国传统叙事文学"大团圆"模式的承继,又与宗教信仰影响下的宿命论,以及作家对人生体悟的逐渐深入等多因素相联。多种因素的交织融合,使文本呈现出复杂内蕴。因此,通过对迟子建长篇小说叙事结构的研究,整体上观照其人物命运轨迹,可以考察迟子建小说创作对中国传统叙事文学的承继以及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5.
薇拉·凯瑟出色的现代叙事艺术在其短篇小说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凯瑟短篇小说创作的题材和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重复、象征、反讽、故事中的故事、绘画语言五个方面。虽然凯瑟各个时期的短篇小说题材多样、风格不一,但常常与她的长篇小说互相呼应,在主题、风格、技巧上是一脉相承的。研究凯瑟的短篇小说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的探索其长篇小说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6.
论《大浴女》的叙事特点及其叙事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凝近期创作的长篇小说《大浴女》,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叙事方法并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在小说叙事方法的探索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小说体现出作者对于叙事学、文体学思想的自觉关注和在叙事技巧方面的积极探索,突出了叙事技巧在深化文本主题上的艺术表现功能.《大浴女》通过对叙述声音与叙事眼光的巧妙运用与转换,使其探讨灵魂,关怀人性的主题得以更好地彰显.  相似文献   

7.
马德清的长篇小说《厚墙裂痕》不仅在史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彝族传统文化及其变迁的民族志资料,而且在人物形象的生命气息、思想性和社会性及人物行动描写三方面凸显出其创作与生活同构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本细读法,重新审视<倪焕之>,认为<倪焕之>作为一部现代经典长篇小说,代表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心灵叙事传统,绵延呈现出20世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集体性的一种激进性心理状态,即急切狂热坚定地追求理想,表达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对自我价值的焦灼寻觅和痛苦抉择,其叙事特征和心灵书写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篇传奇小说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创举和破例.中篇传奇小说叙事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为明清以降白话中、长篇小说的繁盛,储存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实践和机会.以<钟情丽集>为考察中心,可总结出明代中篇传奇小说在叙事时空、诗词插附和意象叙事以及叙事制度等方面的基本叙事技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美国当代重要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一生都在致力于小说创作艺术的探索.<杜宾的生活>是马拉默德在继承和发展其前期作品的主题和创作技巧、融传统和现代叙事艺术手段为一体的基础上创作的一部优秀长篇小说,是其叙事艺术创作的集大成之作.本文从双重视角、自由直接引语、快速切换三个方面分析了马拉默德独巨匠心的叙事艺术,以期给读者提供一个欣赏该部小说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余华坚守以人为本体的乡土叙事。本文将以余华的乡土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为个案文本,通过平民生存的叙事视角、叙事内容、叙事话语三方面,分析作家余华的乡土文本如何重构了乡土文学本真的平民生存叙事。  相似文献   

12.
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是小说文本叙事的重要内容。"空间"在毕飞宇的长篇小说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对细节的重视与关注,完成了对易逝"时间"的补充,是小说空间叙事功能的体现;对空间节奏的把握与个体空间的凸显也使得其长篇小说拥有了自己的文本特征。当然,这些与作者对"宏大"小说的理解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在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亲情伦理叙事、婚姻伦理叙事和门第伦理叙事是其所要着力呈现的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3个维度。上述伦理叙事皆呈现出非常规性的叙事特征。小说中的伦理叙事又暗含着具有作家主体性的叙事伦理,也就是说"无根的无奈与寻根坚守的追问"和"真实的存在与存在的庸俗"这对富有启示性的叙事伦理指向。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按写作和出版的时间顺序看,其小说叙述方式和叙述视角都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叙事体态也相应有着较明显的变化,逐渐由全知型过渡到限制叙事和纯客观叙事类型,较明显地表现出叙述客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人在历史中成长”是现代长篇小说的基本叙事要素,但不同的“个人”概念,会产生不同的“成长”叙事,导致建构主人公的不同原则,进而选择或生产出与之相适应的布局结构。“五四”以来,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渐次影响下,“个人”从生物性存在至社会性存在的转变过程,与早期现代长篇小说从个人生物时间与历史时间合一的历时性纵轴结构向以人为节点的横向几何网状结构的转折密切相关。这一关联性及其所引发的转折,在开创者张资平与范式确立者茅盾的作品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对此后长篇小说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6.
曾庆仁的长篇小说《虚度一生》,潜心构思30多年,深刻反映了当下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在小说结构、叙事语言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创新,作品风格鲜明独特,是一部中国当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长篇巨著。  相似文献   

17.
彭见明长篇小说《天眼》的叙事颇具特色。首先,《天眼》吸纳了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的叙事方式,这不仅体现在分章回目上,也彰显在故事框架的建构和预述上。其次,《天眼》驻足于民间化叙事立场,叙事呈现出"乡中人"的叙述姿态和散漫性、原发性的思维特征。然而,《天眼》又并不属于回归传统的写作或民间化创作,其叙事是对传统叙事和民间叙事的双重超越和创造性重构。  相似文献   

18.
何顿长篇小说《黄埔四期》注重交互叙事,主要表现在穿插藏闪技巧的应用上。其辅之以历史场景的深度还原和日常生活写实,双线分叉并进,增进沉浸感,这不仅带来了鲜活生动的阅读体验,更显示了传统叙事手 法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理想主义叙事贯穿在徐则臣的小说创作中,长篇小说《夜火车》是讨论徐则臣小说中的理想主义叙事时绕不过去的作品。陈木年这一理想主义人物并没有彻底地完成自我。陈木年的三个人生镜像,揭示了徐则臣早期小说中理想主义叙事的局限性;徐则臣只有克服和超越《夜火车》中的理想主义叙事模式,他所念兹在兹的理想主义才能产生落地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女作家鲁敏长篇小说《六人晚餐》、迟子建中篇小说《第三地晚餐》、英国当代作家麦克·盖尔长篇小说《双人晚餐》共同描写了“晚餐”这一日常生活事件,体现出一种互文性的对话关系。这三部小说呈现出不同时空背景下的错综复杂的性别图景,探讨了制约男女两性关系和谐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如爱情对现实的屈从、夫妻一方发生不忠行为、夫妻间缺乏信任等,进而揭示出促进男女两性关系和谐发展的因素,如爱、忠诚、信任、独立空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