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 世纪20 年代中期开始,以废名、沈从文、萧红、孙犁、汪曾祺、迟子建为代表的写意乡土小说家给中国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质朴的乡土气息,他们崇尚写意抒情的创作风格,对于乡村生活的严酷与苦难常作诗化的艺术处理,在对情绪记忆的艺术反刍中渗透出作家或浓或淡的主观色彩,使作品蒙上了一层梦幻的色彩与诗意的美感。它们超越了现实的悲凉,升华到一种新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2.
考察汪曾祺20世纪90年代小说,发现其审美追求无论从审美境界、主题思想、还是在主体感情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异80年代温情的审美主义被90年代冷峻的现实主义所代替,"和谐"之美已被打破;主题由简单明晰转而复杂深沉;主体情感由内敛平和转而任性放达,悲剧意识日渐浓烈.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自20世纪80年代初再次登上文坛,就以其小说淡雅平和的独特风格引起文坛的瞩目。作者受传统文化熏陶,其小说中蕴含着中国文人画的艺术手法和艺术精神,其代表作《受戒》便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人画的简约、淡雅和玄远之风。汪曾祺对于中国传统精神的呈现,是对中国传统文脉的继承,亦是对民族精神复兴的守望。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坛对“新小说派”及其作家作品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取得进展。流派研究的标志是80年代开始出现直接以“法国新小说派”为研究对象的论文。90年代后,学者们更为关注这一流派的艺术观念与表现手法。21世纪以来,学者们对新小说派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如有些文章开始对“新小说派”的技巧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理性总结,有些文章跨越国别、民族对新小说派展开比较研究。中国对新小说作家和作品的研究也开始于80年代,至今为止,对“新小说派”四大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创作,从内容、思想到技巧都体现出与传统文化的深厚联系,“美与趣”的思想显示出他对于小说艺术和社会影响的重视,一部分取材文革的小说对历史进行了冷静反思,他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以实践继承和发展了“散文化小说”这一路径,在重视其社会功能的同时将小说写短写精,扩大了散文化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发展、深化和突破问题,一直困扰着文坛。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宁作家因老工业基地的地缘优势等因素,始终关注着工业化的进程,亲历了转型期的种种变革,创作了一批很有影响的工业题材小说。对20世纪90年代后辽宁工业题材小说现状作了简要的疏理,从人物塑造、审美价值、艺术定位等角度分别对几位有代表性的作家的作品进行了分析,力图较清晰地勾勒出辽宁工业题材小说创作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有助于工业体题材小说创作的大"振兴"和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小说的重要情感品质之一是作品呈现的优美化;不但人与人之间大多充满了温情友爱,就是景物风情也有着温馨的色彩。汪曾祺小说的重要情感品质之二是情感呈现的感觉化;作家通过作品中的意象、形象把情感提供给感觉,同时提供出自己的情感评价。汪曾祺小说的重要情感品质之三是依附于感情表现思想。  相似文献   

8.
依据作家的写作动机以及作品主题,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小说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早期至80年代中期,少数民族小说主要追求地域乡土特色;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民族文化特质成为少数民族小说的核心主题;90年代后期以来,自然和文化危机成为少数民族作家的普遍焦虑,其作品呈现鲜明的文化生态意识。三次转向背后是社会文化语境的改变和少数民族作家"民族意识"内涵的变化,或可以此为启发反思并深化当前的多民族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是一位连接现当代文学的作家,20世纪40年代师从沈从文,新时期发表大量作品,与废名、沈从文、阿成、贾平凹、何立伟等作家同属一脉。他的小说以疏散平和的观念、平淡的叙述方式、散文化的结构、简洁准确的语言和“淡中有味,飘而不散”的风格显示了一种成熟的小说文体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小说的重要情感品质之一是作品呈现的优美化;不但人与人之间大多充满了温情友爱,就是景物风情也有着温馨的色彩。汪曾祺小说的重要情感品质之二是情感呈现的感觉化;作家通过作品中的意象、形象把情感提供给感觉,同时提供出自己的情感评价。汪曾祺小说的重要情感品质之三是依附于感情表现思想。  相似文献   

11.
《南都学坛》2015,(6):52-55
汪曾祺作为京派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的传承人,他的小说延续了京派创作"梦幻乡土"和"诗意抒写"的风格,对现代工业文明保持了一定的距离,甚至排斥的情绪。在汪曾祺的小说世界里,充满了优美的田园风光、古朴的民俗风情与健康本真的人性之美,散发着农耕文明时代的生态气息与意蕴。那是一片明净如水的世界,无论是乡土家园的自然生态,还是底层人生的精神生态,在汪曾祺的笔下都呈现出一种未受现代工业文明污染的澄明之境与清纯面貌,充满了和谐的诗意美与生态美。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独立性、艺术的自觉和多元化等角度以及思潮流派色彩弱化、长篇小说繁荣和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等方面说明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成就高于80年代的小说成就。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在多元文化语境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少年“成长小说”、动物小说、幻想小说、新潮童话异军突起,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儿童素质的发展。但同时,由于一些儿童文学作家艺术表现手法的单一化、成人化,导致了对儿童素质的负面影响,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女性小说创作及其批评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的重要文学现象,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批女性作家和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生于70年代的一批女性作家,在西方女性主义和女性文学的影响下,高举性别旗帜,用独特的女性话语描写女性心理与生活体验,在文本中凸显女性意识,对传统男性中心文学进行解构和颠覆。从“私语小说”到“身体书写”,90年代新生代女性小说具有不可质疑的文化反抗的积极意义,但也包含着致命的偏狭。  相似文献   

15.
京派与现代派的遇合--汪曾祺早期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20世纪40年代小说呈现出京派与现代派遇合的状态.其京派小说运用写实手法从文化视角和风俗学视角切入现实人生.其现代派小说受存在主义影响较深接触到生存困境人生荒谬的命题,触及存在意义的体验,批判存在中的"自欺",对荒谬的存在表示"恶心",提倡积极的人生选择.其艺术形式,诸如叙述模式,人物的符号化、象征化,意识流手法,散文化结构等方面都具有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晚生代代表作家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作者认为 ,晚生代小说创作有效地继承了前代小说家所积累的思想艺术经验 ,对中国 2 0世纪 90年代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富于艺术意味的表达。文章概括出晚生代小说创作的五大主题 ,并作了深入的分析和阐发。  相似文献   

17.
残雪是新时期创作颇丰、影响较大的现代主义小说代表作家。她的小说以其“审丑”的艺术观念、“变形”的艺术手段,表达了作独特的潜意识生存感受——悲哀和痛苦,是对“革”题材最一般、最真实的艺术概括。其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的坛上是一朵开不败的奇葩。  相似文献   

18.
崛起于80年代后期的新写实小说对当时的小说创作理念进行了大胆的质疑与反拨,但这种反拨有一些矫枉过正了。90年代的社会现实变化要求新写实作家从困惑彷徨的精神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扛起现实主义精神大旗,积极借鉴小说叙事艺术探索的成果,对新写实小说叙事进行调整。90年代,新写实作家在保留新写实小说叙事合理性因素的基础上,拓展了小说的叙事空间,强化了小说的故事性特征,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期的小说家中,汪曾祺并不是高产作家,然而却以为数不多的作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他文体意识的自觉,创造了一种只属于他自己风格的文体.“汪曾祺的小说很有风格”,而汪曾祺小说的风格,就在于他的作品充分地运用了淡化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崛起于80年代后期的新写实小说对当时的小说创作理念进行了大胆的质疑与反拨,但这种反拨有一些矫枉过正了.90年代的社会现实变化要求新写实作家从困惑彷徨的精神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扛起现实主义精神大旗,积极借鉴小说叙事艺术探索的成果,对新写实小说叙事进行调整.90年代,新写实作家在保留新写实小说叙事合理性因素的基础上,拓展了小说的叙事空间,强化了小说的故事性特征,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