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隗芾同志在《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1987年第一期)上,发表题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以下简称《关系》)的文章指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有相通之处”,“这些相通之处,就是马克思主义能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萃的基础。”(见《关系》,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者均见此文)因此,作者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必须也只有同中国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提出的由来及其实质 《思想战线》今年第3期上王叔武《<南诏德化碑>作者问题答疑》(以下简称《答疑》)一文,是对我上年发表在《云南社会科学》第4、5两期上《<南诏德化碑>碑文作者为王蛮盛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一文的答辩。我的《质疑》文章,是在读了王叔武发表在《思想战线》1978年第2期上《(南诏德化碑>作者考》(以下简称《作者考》)之后,就其全文论证《南诏德化碑》(以下简称《德化碑》)的作者应为王蛮盛而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宝库,是中国人民的财富,有待深入学习研究。石仲泉同志在《哲学研究》1987年第10期上发表的题为《马克思主义哲苑的奇葩——评介<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的重要哲学观点》(以下简称《评介》)为人们学习研究(《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以下简称《批注集》)开了一个好头,读了之后深受启发,得益匪浅。但也有值得商榷的观点,例如,《批注集》第427页的批注: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年《理论与实践》第一期刊载了《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光明日报》八○年元月二十日在<百家争鸣>副刊上作过介绍。以下简称《传播》)一文,文章认为:早在十月革命前,“当时在宣传马克思学说并为之身体力行,即试图在现实生活中鼓吹实行马克思的学说者,仍不乏其人。”文章并以《甘宁青史略》(以下简称《史  相似文献   

5.
李方祥 《中华魂》2008,(6):38-43
《炎黄春秋》杂志2008年第1期发表了《胡适与陈独秀关于帝国主义的争论》(以下简称《争论》)一文,该文美化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丑化社会主义的苏联,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光辉历史。特别是在何为帝国主义的问题上,该文颠倒黑白,令人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一书写于1886年,最初发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机关刊物《新时代》杂志第四期和第五期上,至今整整一百周年了。《费尔巴哈论》是马克思主义极为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部著作是恩格斯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哲学遗产。这份珍贵遗产“在今天也还具有充分的价值”,我们必须很好地把它继承下来。  相似文献   

7.
段若非同志在《哲学研究》1980年第2期上,发表了题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史中的一个问题》一文(以下简称“段文”),对哲学界一向认为的列宁确定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或核心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段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早已详细考察了辩证法规律之间的内部联系,着重研究并确定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列宁在辩证法核心问题上没有什么发展,如认为列宁在这个问题上有重大贡献,就是违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史的“混乱”  相似文献   

8.
文达三于1988年在《湘潭大学学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诗中有画”辨》(以下简称《辨》)的文章,笔者读后觉得有诸处不妥,便写了一篇文章兼与之商榷,题为《试论王维诗“诗中有画”的主体内涵——兼与文达三同志商榷》(以下简称《内涵》)也在同刊1991年第1期发表;文达三阅后写了一篇《答赵玉桢同志》(以下简称《答》)的驳论文。观其文章,我认为,仍有必要澄清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夏慧玲同志在题为《相对剩余价值和货币流通量规律之我见》(以下简称《夏文》,《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86年第3期)一文中,对姚正学同志发表在《经济学周报》上的题为《对货币流通量规律补充公式的质疑》(以下简称《姚文》)一文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看后,在某些问题上颇受启发,但同时感到《夏文》的基本观点似难成立。  相似文献   

10.
段若非同志在《哲学研究》1980年第2期上,发表了题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史中的一个问题》一文(以下简称“段文”),对哲学界一向认为的列宁确定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或核心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段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早已详细考察了辩证法规律之间的内部联系,着重研究并确定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列宁在辩证法核心问题上没有什么发展,如认为列宁在这个问题上有重大贡献,就是违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史的“混乱”思想,因而需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1.
蔡振华同志在《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上发表的题为《关于中图法K21/27仿K20分的探讨——兼与苗绍武同志商榷》一文,对《中图法》“K21/27中国各代史”的“代”作了解释,提出了只有“代”才可仿K20分,列出了“代”的类目和各“代”史仿K20分加“0”和不加“0”的规则,指明了我发表在《大学图书馆通讯》1986年第6期上的题为《仿“K20通史”复分“K21/27中国各代史”图书加零或不加零问题的探索》一文中有一个“原则的错误”。现就蔡同志的文章(以下简称《蔡文》)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1956年我在《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第3期,发表了《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校注》(以下简称《校注》),对《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以下简称《金碑》)作了初步整理。二十年后,即1976年夏,为了辅导同学参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即武州山石窟),根据《校注》的某些推论,结合北魏当时的历史情况,编写了《云冈石窟分期》的参考材料。粉碎“四人帮”后,略作修饰以《云冈石窟分期试论》(以下简称《试论》)为题,发表于《考古学报》1978年第1期。1980年2月,日本长广敏雄先生写了一篇《驳宿白氏的云冈石窟分期论》(《宿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如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命运一样,不是一帆风顺的,建党初期除了被军阀政府诬为“过激主义”而遭到攻击和封锁外,还受到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所谓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等思潮的挑战。于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思想战线上与他们展开了论战,其中与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论战最旷日持久。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这场论战的起始时间还没有搞清楚,因而对论战的内容、意义的探讨就存在着巨大的空洞。本文指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批判,不是在1920年底,由张东荪发表《由内地旅行而得之又一教训》一文而引发的,而在此前6个月,李汉俊在上海《星期评论》第20号(1920年5月)上发表的《浑朴的社会主义者底特别的劳动运动意见》就已展开。  相似文献   

14.
<正> 读了《中国经济问题》1986年第一期胡培兆同志的《“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并不存在》(以下简称《胡文》)和1986年第六期刘惟佳同志与胡商榷的文章《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是普遍经济规律》1以下简称《商榷》),深受启发。故谈谈自己的浅见,以求教大家。  相似文献   

15.
《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九年第4期发表的林志浩同志《通达彼岸的“桥梁”》一文(以下简称林文),重新评价了三十年代出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瞿秋白同志的杰作《〈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以下简称《序言》) 林文对《序言》的所谓“不足之处”作了所谓的“具体的分析和说明”,以指出它的所谓的“缺陷”。然而,林文的这些批评,对整个《序言》的再评价,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1期发表了邓广铭先生的《就有关宋江是否投降、是否打方腊的一些史料的使用和鉴定问题答张国光君》(以下简称邓文)一文,针对同刊1978年第4期发表的拙作《<历史上的宋江不是投降派>一文质疑》提出八点答辨,并重申作者的两个结论:“一、不能把历史上的宋江同《水浒》上的宋江混为一谈;二、历史上只有一个宋江,这个宋江并没有向张叔夜投降,而是在反抗斗争失败后被折可存等人的部队俘获了的。既不曾投降过,当然更不可能有从征方腊的事。”  相似文献   

17.
文艺学大纲     
本文作者近年来发表的论文有《浪漫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文艺》(载《贵州社会科学》1983年第6期),《关于艺术的根本特征》(载《人文杂志》,1984年第4期),《试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逻辑起点》(载《当代文艺思潮》1984年第4期,《新华文摘》1894年第10期),《意象与艺术细胞》(载《贵州社会科学》1984年第6期),《关于艺术系统的分析和思考》(载《当代文艺思潮》1984年第4期),《论典型与意境的异同》(载《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社会主义文艺的理论基石》(《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第五卷,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等。以上论文反映了作者构思《文艺学大纲》的部分主要观点,读者在阅读此大纲时,可参阅上述论文。  相似文献   

18.
读了陶胜先同志在《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1期上撰写的《对<真理包含错误的观点不能成立>一文的几点质疑》(以下简称陶文),很有感触。真理同错误的关系问题,事关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确有必要讨论清楚。  相似文献   

19.
<正> 南宋张孝祥的词,向来受人重视.但直至建国前尚无人为治年谱.宛敏灏先生的《张孝祥年谱》五十年代发表(《安徽史学通讯》1959年第四、五期合刊)后,于近年定稿问世(《词学》第二、三辑),华东师大出版社1983年10月、1985年2月出版.以下简称《宛谱》).经过订正的《宛谱》对谱主的生平、行迹、著作进行了广泛而详细的考  相似文献   

20.
张传湘同志在《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5期发表了《再论“绝对理念”并非时间上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以下简称张文)一文,又一次强调了“绝对理念”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互不可分的观点,并回答了我们的质疑。为了澄清问题,我们再谈几点浅见,以就教于张传湘同志。 我们认为,黑格尔主观上是想建立一个“绝对理念”对客观事物逻辑上在先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但是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对外部世界有两点优越:一是可以“独立自存”,二是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