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夏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立国 1 90年 ,先后与宋、辽、金鼎立 ,地方二万余里 ,雄视一方。但是 ,元人修史 ,为宋、辽、金修了专史 ,惟独未给西夏修专史 ,究竟是什么原因 ?西夏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如何 ?应该怎样看待西夏 ?作者就以上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公元一○三二年(宋仁宗明道元年),在赵元昊指挥下的西夏军队又一次攻占甘州,从此,以甘州为牙帐的回鹘政权正式宣告结束。但是,甘州回鹘政权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甘州回鹘从此就在历史舞台上全部消失,它们还有着迁徒、融合,甚至又重新发展的历史过程,只是由于史籍的缺略而将这些史实掩盖起来,今天要尽知其底蕴虽已不可能,但探微索隐,窥其涯略,我认为还是一项于甘州回鹘史研究有裨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不少学者针对甘州回鹘的历史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写出了多篇具有一定深度的研究论文。但是,对这个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古维吾尔政权的基本史实却还有许多不太清楚的地方,本文拟就甘州回鹘最后一代可汗及西夏最后攻占甘州的时间二个问题略陈陋见,想解释文献记载的牴牿及纠正今人之误说。  相似文献   

4.
西夏(1038~1227年)与辽、宋和金、宋三足鼎立达一百九十年。西夏疆域除与宋、辽或金接壤外,还与吐蕃、高昌(西州回鹘,后为西辽属地)及蒙古高原诸部相邻。西夏立国的一百九十年间,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各部形成统一的蒙古部族前,西夏北邻主要是克烈部和塔塔儿部。而《辽史》笼统地把蒙古高原诸部称为阻卜,《金史》则称为阻?,南方宋人则称为塔  相似文献   

5.
甘州回鹘是9世纪晚期至1028年间由河西地区的回鹘人以甘州为中心建立的民族政权。史书对其记载甚少。唯敦煌出土古代写本与石窟考古资料对其有较多反映,弥足珍贵。从考古资料可以看出,回鹘由漠北迁入甘州以后,其宗教文化深受当地影响。宗教信仰上,原来被奉为国教的摩尼教虽继续流行,但势力越来越弱。而在漠北时期并不流行的佛教。却异军突起,取代摩尼教而成为甘州回鹘国最为流行的宗教,同时萨满教遗俗继续存在。在文化上,回鹘文开始流行,其服饰与风俗习惯虽保留旧有风格,但已深受汉文化的濡染。高度发展的回鹘文化反过来又对西夏文化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6.
公元十至十二世纪期间,我国北方的两个重要民族——契丹与党项,以及它们先后建立的两个政权——辽、夏之间的密切关系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密切程度如何?对两个民族两个政权有何影响?产生这种密切关系及数次关系破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呢?需要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西夏与辽的关系是从西夏政权的创建人之一李继迁时开始的,西夏政权的前身原是宋朝的定难军节度,到李继迁时,为了建立独立的政权,寻求辽政权的支持,遂于986年二月叛  相似文献   

7.
西夏时期佛教昌盛,与印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佛教联系。既有印度高僧入西夏讲经说法,更有西夏高僧赴印度求取真经。来自印度的高僧拶也阿难捺(Jayananda)不仅在西夏担任僧职,而且还被封为国师,积极从事佛经的翻译,促进了西夏佛教的发展。西夏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无论西夏与辽、宋、金的关系是紧张还是缓和,中印之间的往来僧侣皆可自由出入西夏境内,西夏在沟通中印佛教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所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立国以前,党项族作为中国古代一个少数民族载入隋、唐、宋、辽各代汉文史籍中,党项人的概念很明确。立国以后,自号“大夏”,因其位于宋、辽之西,史称“西夏”,于是历史上出现了“西夏人”(或称“夏人”)一词。当其王朝存在期间,“西夏人”理应泛指其境内各族人,不必限于党项族,常八斤便是一个很好的例  相似文献   

9.
北宋御边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政府的御边政策有一定的阶段性 ,北宋初期重北边轻西鄙 ,到中期防御重心从北边移到西北 ,自熙宁变法后 ,又以攻为守兼制西夏。这种政策的不断变化与调整 ,主要受北宋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影响 ,也与周边邻国辽、西夏、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兴衰有密切关系。它是北宋、辽、西夏、吐蕃等势力相互消长和制衡的产物 ,也是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另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0.
西夏和宋、辽、金四个政权共同存在于我国的中世纪后期.西夏主国的前期与北宋有着密切的关系:处于奴隶制上升阶段的西夏与北宋基本上以战争为两国关系的主旋律.令人注目的是自神宗  相似文献   

11.
《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的西夏译本存世较多,与敦煌、宋、辽、金等汉文本内容基本一致.西夏译本至迟在天盛八年(1156年)已有抄本,卷尾发愿者题名有两姓不见于存世西夏文献,经文其他附加内容承自汉文本.多个西夏译本内容相同,为同一本子翻刻或复抄.但拜寺沟方塔出土、黑城本与西夏本内容有异,似乎另有来源.  相似文献   

12.
中国 10 - 13世纪的历史 ,学者们通常把它划作宋、辽、夏、金史分别研究 ,这种分工虽是自然形成 ,但行久渐生弊窦 :学者自限封畛过严 ,通识互补不够。此弊以西夏史研究最甚。宋史学界的前辈、名家邓广铭等曾提出“大宋史”的思路 ,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把宋、辽、夏、金史打通研究 ,从而推进了此段中国史研究的深入与发展。西夏历史上的许多重要问题分别和宋、辽、金史交织在一起 ,非通识不能措手或深入地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 ,其主要标志是边疆地区辽、夏、金等各少数民族社会先后步入了封建化。宏观地把握这一历史大势是一个很重大的课题 ,更需要宋、辽、夏、金史学者通力合作才可完成。西夏史的研究也可由此纳入中国通史的研究而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夏避讳制度初探韩小忙避讳问题是西夏历史研究中一个很特殊的方面。由于西夏无纪传体专史,仅于宋、辽、金诸史中附《夏国传》之类传文,记述极其简约,致使西夏史料散佚湮没,加之近现代发现的西夏文献不多,因此,欲窥避讳方面之详情,实属不易,故一直未引起史家对此...  相似文献   

14.
奇女退辽军     
张兴旺 《快乐青春》2013,(12):44-45
宋真宗年间,辽国20万大军南下,直逼澶州,宰相寇准率军抗击,在韦城同辽军交战,两军相持不下。有一位叫赵明的宋将,奉命坚守韦城,但因辽军来势凶猛,韦城一时形势危急。因担心一旦城池不保,势必祸及无辜百姓,赵明下令让百姓转移。  相似文献   

15.
略谈西夏雕版印刷在中国出版史中的地位徐庄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在我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封建割据王朝。它与宋、辽(后为金)鼎足而立,从元吴称帝(公元1038年)到被蒙古灭亡(公元1226年,以下均为公元纪年),立国长达190年之久。西夏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的西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存在了190年(1038~1227),与宋、辽、金长期鼎立。促使西夏走向强大的原因很多,本文拟从文化角度进行论述,从而肯定了以党项羌为主体的游牧文化与以汉族为主体的农耕文化之间在矛盾斗争中最终走向统一(即: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认同),这一因素是促使西夏立国并走向强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本文对农耕文化传入西夏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与西夏后期的武备松弛、军队战斗力减弱导致亡国之间的联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辽史》中所记的阿萨兰回鹘,既非甘州回鹘,也不是喀喇汗王朝,而是高昌回鹘,并探讨了该政权与契丹的交往。  相似文献   

18.
西夏官服制度是以党项民族服饰为基点,融合唐宋(汉)、吐蕃(藏)、辽(契丹)、金(女真)、回鹘、鲜卑等民族服饰而成,尤其是受中原官服制度影响颇深。西夏官服可以说既是党项民族服饰文化积淀的结果,也是整合周边其他民族服饰的结果。本文在全面介绍西夏官服制度的形成发展、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将其纳入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大系统之中,进行横向比较,从而揭示西夏官服广收博采、兼收并蓄、蕃汉杂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试论西夏的文化教育李雯西夏民族,即党项羌族,早在7世纪时,就与中原汉文化发生了密切的联系。11世纪初,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仿照汉字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而且以今宁夏为中心,建立了封建割据地方政权──西夏,先后与宋、辽和金抗衡200年。在此期间,产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西夏王朝在当时中国的版图中位于宋、辽、金、回鹘、吐蕃各政权之间,由宋朝的肘腋之疾最终酿成心腹大患.西夏以武力为基础,以经济为后盾,辅以外交手段,有国近两个世纪,除其注重军事,发展经济外,其统治者的治国理念,特别是对儒、佛信仰和其间关系的处理颇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