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谈提高我国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行政方式提供公共产品可以节约居民间的交易费用 ,能较好地建立起公共产品的成本和收益关系 ,相对于市场机制而言 ,是富有效率的。但在实践中 ,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比较低 ,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 ,需要认真探讨其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是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术界以往的研究多是基于农村公共产品的性质和类型来进行供给方式的选择,他们没有考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选择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综合考虑诸多影响因素,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选择的技术路径,并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选择提出了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3.
基于节约视角的城市公共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共经济不仅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私人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我国城市当前普遍存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短缺的现象,已经制约着私人经济的发展,由此造成的损失和浪费也不容忽视.而且,由于城市公共经济由政府主持,往往存在不计成本的浪费现象.因此,大力发展城市公共经济,也要以节约的尺度来衡量,也就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既不能滞后,也不能不顾成本-收益的约束,要寻求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最佳供给量和最优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广东河源欧村为研究对象,以新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内部的三个利益主体的策略型博弈模型为研究框架,通过对博弈均衡收益的分析,分析了该制度在微观环境中经济绩效的实现。文章认为:各利益主体在微观环境约束下具有不同的成本收益反应弹性,会采取不同的博弈策略,进而影响新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经济绩效的实现;最后认为可以改变各利益主体的成本收益反应弹性,提高制度的实际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5.
在对农村公共产品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供给短缺、结构失衡、农民负担过重、供给主体单一的问题与困境。提出了加大财政支付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供给机制;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顺序;明确权限职责,减轻农民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成本负担;鼓励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公共产品供给是指经由一定主体组织,形成公共产品,并通过一定机制体制将公共产品配置给受益群体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一个动态过程。当前,发达国家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已经发育比较成熟,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很多。尤其是发达国家之间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对当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发展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低绩效的,对其评价还不够完善、不透明。利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其建立评价模型。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农村公共产品进行了划分,包括满足基本生活的公共产品类、满足发展的公共产品类和娱乐性公共产品类。由此建立了包涵一个目标层、四个一级指标、十二个二级指标和三十五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随即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来评价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绩效,并提出了在计算机上实现该模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看,农民增收缓慢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有密切的关系。文章依据数据资料分析我国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效率低下的现实,针对问题提出一个较完善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以及在财力有限条件下确立农村公共产品优先顺序的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首先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对高等教育产品属性进行了定位:高等教育产品是具有正的外部效应的准公共产品。然后运用成本—收益理论分析了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现行高等教育供给短缺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论农村公共产品与农民负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依据公共产品理论 ,确定农村公共产品的含义和范围 ,进而分析农民负担过重是由于制度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软性约束 ,农民分担的成本增长过快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责任划分不合理 ,供给主体错位现象严重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 ,农民负担的非累进机制———种地越多负担越重的矛盾 ,农村公共资金管理混乱 ,滥用、挪用现象严重。因此应当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决策机制 ,积极推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 ,撤乡并镇 ,减少吃饭财政 ,积极引进私人投资 ,构建多层次的公共产品供给结构 ,加强对公共资源使用的监督、检查 ,改革干部评议制度。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得以发展的前提保证。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着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效能低下和供给主体错位等问题。当然,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主要从两方面来分析,并根据这两方面原因提出了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建立农民需求表达机制,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和完善相关监督机制等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主要环节和中心枢纽,承担着全国70%农产品集散任务,具有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供应、稳定价格等公益性职能。在分析农产品批发市场公益性建设必然性的基础上,探析公益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寻找农产品批发市场公益性实现的有效路径。这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群体性事件为代表的社会冲突现象越来越成为当下社会聚焦的问题。在现代经济学的视角下详解冲突的发生机制和化解方法,通过将精英和社会大众这两个阶层之间的冲突行为纳入到以博弈论为基础的分析框架内构建模型分析,进而发现,产权保护的加强和收入分配的改善都会减少群体性冲突行为的发生,反之,两者同时恶化往往是冲突爆发的重要潜在原因。在一定范围内,精英通过改善收入分配可以同时改善双方的收入情况,以达到帕累托改进,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政府打开了施政的空间。从长远看,产权保护的加强和收入分配的改善不仅是构建完善的社会稳定机制的微观基础,也是社会大众实现中国梦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圈地运动可以通过科斯定理得到公共经济政策解释,其直接动力来自土地产品价格的变动和 不同土地经营方式的绩效差异,根本动力来自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圈地运动在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损害了社会公平。这为转型期的中国相关公共经济政策提供了启示:社会发展的成本和收益如果不能被公平地分担,将转化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阻力。公共经济政策的完善是推动社会在效率与公平的和谐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构建财政分权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数理模型,从理论视角阐述由于中央政府相对于地方政府在对本地居民偏好的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存在效率损失,实行地方财政分权比中央统筹统分的财政集权更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利用省际面板数据验证模型结论,指出实行财政分权可以有效缩减城乡收入差距,且财政分权对缩减城乡收入差距的实施效果存在显著地区差异。通过进一步考察控制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人力资本、城镇化水平、人均经济增长率、金融市场环境、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均与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而对外开放水平、市场化进程与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农村公共产品的普遍短缺,已严重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亟需创新。应走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之路,分阶段、分步骤构建合理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相似文献   

17.
公用事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企业价值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用事业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这要求公用事业企业必须以合理的价格、优良的质量、较为充足的数量向社会稳定安全地提供产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共同条件,从而促进社会总体经济效率的提高及社会福利的增加。对该行业企业价值进行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现其问题并得出相应的对策。在此选取公用事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作为样本研究对象,对该行业进行研究,既可以解决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在与国计民生相关行业的理论关系又可以对此进行具体分析研究,使其企业价值达到最大的同时为国家人民做出重大贡献,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水电资源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还没有完全走出传统管理模式的公共产品成了政府绩效管理最为敏感的领域。时下的农村与城镇公共基础设施都存在着管理成本过高现象,而现行的政府行为软约束制度是造成公共产品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这种高成本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社会和谐。因此,如何在和谐社会理念下建立对公共产品管理的制度绩效评价体系,是一个必须认真讨论的重要问题。文章针对公共产品管理活动中的不良激励,建立公共产品管理制度的绩效评价标准,并把具体的成本分解为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以启示人们正确评价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19.
运用价格杠杆,推动城乡和谐发展,必然要求继续深化价格改革,理顺城乡价格关系,将价格的市场化改革与运用价格杠杆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结合起来,消除制约城乡和谐发展的价格障碍,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公共产品供给和小城镇建设,不断降低农民在城乡的生产生活成本和发展成本,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