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质观的辩证内容,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是一个薄弱点。而作为自然辩证法自然观理论基石的自然物质观,其核心内容,显然正是这个物质观的辩证内容,因为自然界的一切辩证法,其根本出发点是自然物质内在的辩证法。自然物质内在的辩证法,是由自然科学的发展逐步揭示的。可以说,科学的发展,实质上是人类物质观深化的反映。历史上,物理学就先后绘出了物质结构的机械力学、电磁波动力学和量子力学三个图景,深刻地揭示了物质实体的存在方式——运动的辩证内容。而从机械论到相对论,则展示了物质通过其运动的形式——时空所反映的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  相似文献   

2.
苏联《国外社会科学文摘(哲学和社会学类)》1982年第1期,刊载保加利亚学者介绍关于哲学的对象的文章。作者认为,通常人们都把哲学理解为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普遍规律的科学。作者在研究有关世界图景、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的特点以及部门科学认识与哲学认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时,指出:哲学  相似文献   

3.
苏联《哲学科学》1978年第5期报道,1978年1月23日—25日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苏联科学院等单位召开第一次全苏学术会议,讨论“社会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问题”。会议分以下八个组进行活动:1.社会和自然界相互作用的哲学问题;2.环境的保护和组织;3.社会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的特点之一,是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哲学要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就必须总结、概括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在新的科学成果中,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问世,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突变论的崛起,向哲学提出了无情的挑战。深入探讨这方面的成果,是哲学理论工作者的迫切任务。本文拟着重就系统论深化、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谈一点看法。一 系统论首先是个本体论问题,它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指出:“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而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物…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所注页码均见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本)中提出了关于“人化的自然”的思想,这不仅一直为美学研究者所重视,而且也开始为哲学研究者所重视。但是,现在有一种看法,比如赖金良同志在《哲学研究》1982年第1期发表的《试论认识对象的生成和发展》和《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2期发表的《“人化的自然”是认识的最终源泉》这两篇文章(以下简称赖文)中提出,认识对象只能是现实的感性世界,即“人化的自然”,而不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整个外部自然界,并且似乎认为这是马克思在《手稿》中的观点。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究竟什么叫“人化的自然”?翻开《手稿》,我们可以读到:“因为不仅是五官感  相似文献   

6.
在对当代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的“三个世界”的理论的评介中,有两种观点是值得讨论的。一种观点以黄顺基等同志为代表,认为波普的“三个世界”的理论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此,国内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我是不同意这种观点的。另一种观点则是回避“三个世界”的理论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多元论和“世界3”的客观唯心主义性质。例如杜汝楫同志在《三个“世界”的学说——波普哲学介绍之一》一文中(以下简称杜文),通俗地介绍了波普的“三个世界”的理论,这有助于人们了解这一学说,但杜文把从哲学基本问题上对“三个世界”的理论所作的分析说成是对波普的“误解”,认为“三个世界”的理论不是一个本体论问题,“世界3”与柏拉图的“理念”和黑格尔的“世界精神”“根本不同”。这种观点是难以使人同意的。本文想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与杜汝楫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7.
哲学恩格斯“哲学终结”观的若干比较与分析外推背景下的总体性:对总体性的一种辩护西方话语霸权下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之反思“海阔天空各自飞”:中国哲学史研究方式管窥萨特:前进一逆溯的方法—《辩证理性批判》解读中国和合思想与21世纪的人类和平后现代哲学与当代理性观构建论心理学哲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哲学视野中的主体心理学与存在心理学,’,合”的“形而上学”—论心理学哲学的理论根基、内容与功能试论现代历史观念的演变与问题【当代哲学问题探索】认知思维方式的生存论转向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人的生存维度…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5,(3):143-145
马克思在批判和继承过去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尤其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人本学)的基础上引入科学的"实践"范畴,进而在建立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确立了"新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品格,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在理论上区别开来。因此,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是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关于自然界、人、社会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轨迹论说的一把钥匙。笔者认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正是最集中地展现马克思实践观的最基本特征,即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统一的特征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据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3年第4期报道,去年9月在新西伯利亚召开了全苏青年学者进修学校讨论会,其议题是:“逻辑学与科学方法论”。此次会议是由苏联哲学协会新西伯利亚分会、俄罗联斯邦高等教育部“科学方法论和科技进步”专题委员会组织召开的。  相似文献   

10.
据《哲学问题》2 0 0 0年第六期报道 ,俄罗斯于 1 999年创办了一份新的科学杂志——《科学学》,季刊 ,每期篇幅 1 5印张。这份杂志运用不同学科 (包括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史学、心理学、统计学和科学信息计量学等 )的方法综合地分析俄罗斯及世界科学。它的目的是把那些对俄罗斯科学现状、发展趋势、历史传统和发展前景及对俄罗斯有借鉴意义的其他国家科学组织发展经验的研究系统地组织起来。这份杂志的独特性就在于其内容都是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并附有证明资料。它研究科学团体的发展问题、科学技术革新政策和科学组织的问题 ;分析科学…  相似文献   

11.
据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3年第4期报道,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哲学讨论会中央理事会、土库曼科学院哲学讨论会理事会和土库曼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于1982年11月在阿什哈巴德组织召开了题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与历史学和考古学方法论问题”的学术会议。莫斯科等城市的科研所和高等学校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前出版了研究以下主要问题的题纲汇编:历史学和考古学的一般方法论问题;物质生产、自然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社会关系和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意识及其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苏联正在陆续出版三部关于唯物辩证法理论的多卷本著作。一部是以Φ.康斯坦丁诺夫为首的写作集体编著的,书名为《唯物辩证法》,共5卷;另一部是由M.米丁主持编写的,书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法》,共8卷:第三部是由Л.伊利切夫主编的,书名为《唯物辩证法是发展的一般理论》,共4卷。关于唯物辩证法理论的对象、结构和叙述方法等问题,苏联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直进行着激烈的争论。一部分哲学家根据恩格斯给唯物辩证法下的一个定义:“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39页),认为唯物辩证法论述的是有关实在客观世界的辩证法,其研究的出发点应该是对物质概念的分析。这种观点被称为“本体论主义”,康斯坦丁诺夫主编的和米丁主编的两部多卷本唯物辩证法专著都属于这一派。另一部分哲学家根据恩格斯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定义:“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还仍旧独立存在的,就只有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恩格斯:《反杜林论》,第23页),主张从认识论方面说明哲学的对象。这种观点被称作“认识论主义”,以Б.凯德洛夫、П.科普宁、З.伊里因科夫等为代表。其他许多哲学家站在较为折衷的立场上持综合的观点。伊利切夫主编的4卷本专著可以说是这种观点的具体体现。这部专著根据列宁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定义: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认为只要从这个角度出发,辩证法的所有其他方面和特点就都可以正确理解和认识。本文作者阿列克谢耶夫是米丁主持的编写集体的成员,但他不同意把唯物辩证法定义为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认为这个定义是不够完善的,在本文中提出和论证了自己的定义。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职能问题,他也不同意那种有多少组成部分就有多少职能的观点,认为唯物辩证法只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两种职能。  相似文献   

13.
论天人合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天人合一宋志明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汉书·司马迁传》说:“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反映出中国传统哲学的独到之处。中国历代哲学家对这一问题十分重视,邵雍曾说:“学不际天人,不足以为之学。”(《观物外篇》)他认为作...  相似文献   

14.
据苏联《哲学问题》1981年第6期报道,第三次全苏现代自然科学哲学问题讨论会已于今年4月22日至24日在莫斯科召开.此次讨论会的目的是进一步发展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联盟,总结近十年来的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工作,确定这方面有待研究的新问题和总路线.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和各科学中心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800多人,其中苏联科学院、各加盟共和国科学院和部门科学院的正式成员和通讯院士70多人,科学博士250多人.苏联科学院院长A.?.亚历山大罗夫院士在讨论会上致开幕词,副院长?.H.费多谢耶夫院士作了题为《列宁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总结与展望》报告.会上听取了《物质的演变及其结构层次》、《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知识的分化和整体化》和《科学技术革命时代的人、社会和自然界》等报告.  相似文献   

15.
这部理论专著除序言外共分两部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社会学科学》与《苏联社会的社会发展辩证法和社会学科学》,又各分三章论述,共六章。作者在序言中开宗明义说明此书注意的中心是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问题。但是,作者声  相似文献   

16.
据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4年第3期报道,1983年9月,在奥地利德意志堡举行了每年一度的“科学和人道主义”传统讨论会(自1973年起)。这次会议是由奥地利路德维希·博兹曼学会科学研究所和埃尔兰根大学社会和科学研究所共同组织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奥地利、瑞士、联邦德国、美国、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苏联等国研究科学发展的哲学基础和社会问题的33位学者。  相似文献   

17.
这篇书评对哈贝马斯的《伦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和克·埃德尔的《以国家为组织形式的社会的产生——关于社会进化的理论》作了评论,认为哈贝马斯等人的理论纲领不是要叙述一种包罗万象的历史,而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重新说明认识社会诸形态的水平,提出了关于“社会组织原则逻辑序列”的理论。他们的历史进化理论既不同于己被证实了的历史哲学,也不同于历史编纂学。  相似文献   

18.
范振杰 《学术交流》2006,(11):15-17
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实质上是科学本身的发展观,它只是相对于传统哲学而言的一种新的哲学态度。它是对何以作为科学事实或科学真理的一种哲学思考。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倡导:科学的客观真理只允许确认事实,要求科学必须排除一切价值判断,因此“形而上学”必须排除,既而哲学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从逻辑实证主义理论自身的发展来看,逻辑实证主义者们都力图排除形而上学,使哲学科学化,但是他们最终无法建立具有普遍性的科学观,因而使理论自身陷入不可走出的困境。逻辑实证主义从经验证实原则出发来企图获得绝对真理的努力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科学虽然是人类理性的事业,但作为理性的承载者的人的价值和信仰也是不可排除出去的。科学本身就包含着人的价值等非理性因素,因而作为认识论的科学观必然要包含“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9.
弗洛伊德的学说丰富多彩,涉足哲学、精神病学、心理学、历史、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其中文明观也是富有重要意义的一部分。《文明及其缺撼》一书首次把文明发展与人性本能的对抗问题系统地提出来并加以理论化了。在《文明及其缺撼》中,弗氏给文明下了一个定义:“文明不过是意指人类对自然之防卫及人际关系之调整所累结而造成的结果、制度等的总和。”(以下引文凡未注明都出自《文明及其缺撼》一书)这表明,弗氏对文明的看法包括两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前者是显而易见的,人类一直不断  相似文献   

2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不是一部心理学专著.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作为对人的特性及其本质的深入研究,马克思在《手稿》中比较深刻地论述了人的心理的自然性、社会制约性,以及实践活动对人的心理的作用等问题。对此加以探析,对于揭示马克思关于人的心理属性和本质的一般理论无疑颇具意义.《手稿》分析了人以及人的心理与自然界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人的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人的心理具有自然属性的思想。1.《手稿》论述了人与自然界的辩证统一关系,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