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朋友给我推荐了几本散文,其中有一本1995版《大地上的事情》,很薄,装帧朴素,作者苇岸,我未听说过的一个名字,朋友说作者英年早逝。多年来我更多地阅读了语言华丽、文笔流畅、富于韵律和节奏感的文字,我一直认为这是一种具有诱惑力的文字,其中有许多赞美自然的诗与散文。这些过分艺术化的文字以暗含的趣味、机巧、玄妙、暗示引领我一次次入其彀中。然而对于自然,它们的作者只是寄情者、欣赏者、旁观者的角色。在这里我无意谈论使用文字的风格问题,而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另外的风格,那就是简约、节制。苇岸关注的是自然中具有原初意义的意象:…  相似文献   

2.
作者把心中的情境变成文字编织成文章,教师在破译这些静态文字的时候,不仅依赖外在的语言因素传达其表层次的信息,更要挖掘作品中蕴藏的深层次信息,化静为动,把作者的激情引进学生的心房,使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立体化,不再只是单纯的物质载体.这种审美上的主体、客体情感上的交流融合升华共鸣,就叫“情境的再造”.这里我只想谈谈散文教学的“情境再造”.中学语文教材中,散文篇目占有一定比例.这些文质兼美、脍灸人口的名篇佳作,无论思想内容或艺术形式,都有巨大的审美价值和震撼力.尤其颇值一提的是,作品中如诗如画般的意境,融情入景的画面常令读者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沉迷忘返.  相似文献   

3.
《绿色的童话》,是著名散文家郭保林献给青少年的一本特色鲜明的儿童系列散文。它是以森林为题材,以少年朋友为对象,用书信形式写成的各自成篇而又相互联系的系列散文。这些散文以优美抒情的笔调描绘林区的迷人风光与动人故事,有童话般诱人的魅力。作者的目的是,“让少年朋友们领略一下林海的自然  相似文献   

4.
李云迪的散文集《追寻蝉歌》中,最能代表作者散文创造特色,其中创造意象充满情思、富有意境、诗意浓浓的38篇美文中,作者十多次写到看窗子——这是作者散文中的一个重要意象:一是展示自我;二是关注他者。透过作者所敞开的一扇扇有形、无形的窗子,向读者展示出了作者的人生,乐观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作者以一个史学研究者的眼光,重新打量和审视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从而将历史的古朴与厚重呈现在读者眼前,且不乏深切的探究与追问。这是一部用心写成的文字,行文自然流畅,张弛有度,于浩渺的天地间心游万仞,于浓浓的情意中阐发对历史、生命和大地的理解与尊重,是当下文化散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而丰富了当下散文写作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6.
从教散文到写散文,继而从事散文理论研究,范昌灼同散文结下不解之缘已达三十年.不是散文缠上了范昌灼,而是范昌灼拥抱住了散文.他有一颗散文心.他以散文心在观察散文世界,他以散文在写散文心评论.阅读《中国新时期散文论稿》(成都出版社1992年10月版),我时时感受到范昌灼那颗散文心的跃动.我一直以为:新时期散文很寂寞.争相传涌啦、热情呼唤啦、纷纷写信啦,都属于小说,散文从未有此殊荣.前几年,曾有过关于散文命运的讨论,也似乎是一些散文作家和散文研究者耐不得寂寞的鼓噪.读了范昌灼的《中国新时期散文论稿》,我明白自己是在坐井观天.  相似文献   

7.
何火权 《南方论刊》2011,(3):94-95,82
读坤鸿的散文,有一种亲切感,就象是在听身边一位老朋友在讲他经历的故事,听他讲述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浓浓的情意,情真意切,非常动人。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生活深厚的感情,以及写作手法等方面,对坤鸿散文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探究作者的人生经历,把生活化为文字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生有所体悟,尤其是要在其中写出自己的真挚感情。在作家的笔下,无论是游历中的见闻,生活中的琐事,过去年代的回忆,等等,都可以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8.
一苗族文学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苗族作者在解放后创作的书面文学,一是现代(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民间口头创作的新歌谣和新传说故事,一是古代和近代传统的民间口头文学。其中,书面文学的产生,是苗族文学在社会主义时期发展的新标志,也是祖国多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学百花园迎春开放的一朵新花。这里所说的书面文学,是指苗族作者用汉文创作发表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说唱等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苗族没有文字,当然也就不存在使用本民族文字进行文学创作的事。即使是使用汉文进行文学创作的现象,解放前也没有发现过。因之,苗族书面文学的产生,完全是解放以后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正> 从事历史学研究的学者,同时又以散文创作饮誉文坛的,在大陆有吴晗、翦伯赞,台湾也有这样一位学者兼散文家——许达然。迄今为止,许达然先后出版了《远方》、《含泪的微笑》、《土》、《水边》、《吐》、《人行道》、《防风林》七本散文集,诗集《违章建筑》也问世了。许达然的散文,曾被选入台湾的各种散文集,有的一连数版,风靡文坛,有的被翻译成英、日、韩等国的文字介绍到国外。近来,花城出版社正在出一本台湾散文集,主编就是旅美台湾著名作家聂华苓女士推荐的许达然先生。这实际上也是我们对许达然散文艺术的欣然认可。事实上,许达然在散文艺术一的追寻和探索,的确是卓有成效的。他在散文艺术上的成功经验,对内地沉闷的散文界,是具有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散文在漫长的发展建构中,已逐步形成了一套包括民族感情、智慧和精神在内的富于中国特色的“散文文化”.这种散文文化既是一种文学的写作,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文本体制,更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散文就不仅仅是研究一种文字的写作,而是探究深植于文化中的大爱和人文情怀,挖掘深藏于文字背后的民族情感原型和精神原型,使其更好地融入到当代文化建设中.中国散文所体现的文化生命理想、理想文化人格、抒情审美传统等,对当代文化的审美建构有着不客忽视的价值,就网络散文和全民写作而言,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自我和谐和和谐社会生态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吴培显  傅文靖 《云梦学刊》2009,30(5):112-114
周涛的散文带给人们一种新的审美感受。在他的散文中,多以传达具有西北地域特色的内容为中心,在这些富有地域色彩中的文字中,体现出作者对自然的敏锐把握和对生命的丰富感受。  相似文献   

12.
九封建中期的散文1.泰汉的散文封建中期八百多年的散文,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前四个世纪(秦汉两代)基本上是在封建初期历史的典哲学的散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後四个世纪(魏晋南北朝)的散文则逐渐转变逐渐分歧,而且多样化起来了。同时还盛行一种介於散文、韵文之间的体裁——赋。现在我们先论述第一阶段的散文。其中秦代的与西汉的优秀作品,大都是些批评当时政治的奏议;这种奏议可以说是历史散文与哲学散文的综合,因为里边体现了作者的哲学与历史观点。秦代散文作者主要是李斯,他的作品现存的有史记所载的几篇上书。最传诵的谏逐客书一篇,批评秦王“所重者在  相似文献   

13.
先秦说理散文从<尚书>、<国语>历史记言文发轫,虽然这些记言文还有一个叙事框架,但其说理文字已具备论点、论据、论证等基本要素.春秋末年,说理散文作者由商周史官变为孔子师徒,著述模式由商周王侯卿士发表思想言论、史官执笔记载,变为孔子口述、七十子载之简帛,散文内容由政治评论变为阐述礼学,散文形式则逐步去掉叙事因素,纯粹的说理散文在七十子后学手中正式成型,七十子后学散文因此成为上承历史记言文下启诸子散文的枢纽.战国两百多年,诸子百家巩固并发展了七十子后学散文成果,对语录体、对话记事体和专题论文各种散文形式都有较大的变革和创新,到战国中后期,以孟、庄、荀、韩文集为标志,说理散文从成熟走向辉煌,成为中国封建时代说理散文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一.1958年我第一次读《讲短》,当时最真切的感受便是它的创新开拓精神,便是它的察人之未察、言人所未言的勇气与气度,以及包蕴于其中的创造的激情、思考的穿透力和表述的鲜明与机智。每读一次,使我砰然心动的都是这种创新与开拓的精神。1984年,我第一次将这种感受发展为一篇理论文字。正是这种感受,激发了一个普通读者与那位伟大作者之间的共鸣和交流,点燃了藏于自己心中的创造激情,拓宽了自己的眼界和胸襟,也诱使我进一步去探寻埋伏于《讲话》之中的开拓性思维结构和思维方法。多年来,关于《讲话》我发过不少言、写过不少文章,总是情不自禁地拧住谈这个题目。  相似文献   

15.
祝德纯 《云梦学刊》2002,23(6):65-67
散文的营构,有两大主流:一是随意驱遣;一是以法绾合。本文认为当代的散文作者们既有对传统的承接,便更多的是创新与探索,诸如散点铺排、意旬纷呈、镜头组合等等。既显示出作者极其开阔的营构视野,充分张扬着作者的创作个性与审美追求,也极大地丰富了散文创作的艺术内涵,有效地增强了散文文体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与山水共清欢》是王乐群、郝玉梅的散文合集,该书由四川民族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散文集共收入85篇散文,其中游记44篇.这些作品,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表达了作者对旅游与人生价值、志趣的理性认知;二是表述了对经典作家作品的艺术鉴赏和理论思辨;三是表现了散文题材、体裁的丰繁和多样.这些特征展示出作者丰富多样的经历和志趣,呈现出作品多姿多彩的风格韵致,从而给读者带来不同层次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冬天,我和几个朋友给可能的作者发信,向他们约稿,这100来人给了我热烈的响应.到来年春截稿之时,有80多人寄来了稿件.这一事实本身,使我对兄长们感激之余,对他们的生活态度有了极大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一次朋友聚会,席间谈到了补肾食品,不少人纷纷发表意见,似乎都很有经验。于是,朋友老刘开起了玩笑:"你们是不是都肾亏啊?这么有经验,一看平时就没少补!"听他这么说,大家都笑了起来,其中一位朋友指着我说:"你在服务站工作,这事你权威,  相似文献   

19.
《新学术》2007,(5)
2005年冬天,散文中国论坛开展了一系列的作家访谈活动。访谈对象有不少是当下正在崛起的散文(小说)新锐。因是组织者之一,本人忝列其中,并就张利文、颜全飚、吴佳骏、沈荣均、朱朝敏、江南雪儿、周闻道、米奇诺娃、与山、朱卫国等朋友提出的一些问题,针对当下国内散文的写作态势及原生态散文理念等,做了较为详尽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
凤群 《学术界》2007,3(5):292-296
巴金在当代散文中的意义是多元的.他的《随想录》回归了五四散文的文化品格,让当代散文第一次走近作家心灵的真实;第一次让当代散文闪烁批判的锋芒;第一次让当代散文站在现代立场上与民间话语结合,引发了通俗散文的崛起.它确实是一部开启散文多元化时代的大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