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领导干部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主持社会正义、解决社会矛盾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大责任,部分领导干部腐败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当前权力腐败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必须对部分失控的权力持有者通过教育、监督、制裁等手段,与时俱进,创建权力运行制约机制;以"教"制权,不断完善教育机制;以"监"制权,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以"权"制权,不断完善权力动作体制.  相似文献   

2.
构建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需解决"控权失灵"问题。"控权失灵"的原因在于权力主体对于权力的"内部人控制",解决的对策是建立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正人控权"模式,"管权管事管人",不仅挤压腐败空间,而且挤出腐败收益,从源头上防止利益冲突,从而有效治理权力滥用。  相似文献   

3.
对政府的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是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必须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权力制衡体系 ,以市场经济制权 ,以法制权 ,以权制权 ,以社会舆论制权 ,提倡政务公开和优胜劣汰。同时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监督制权的主体作用 ,以有效地遏制腐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期权腐败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腐败现象.这种腐败发生的原因除了主观因素外,主要是由于私利驱动、法制虚置、分配失衡、监督滞后.遏制期权腐败要多管齐下,以德制权、以民制权、以权制权和以法制权,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期权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  相似文献   

5.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要防止权力的滥用,制止腐败,就要对权力进行制约。但制约仅靠党和政府的“自律”是不够的,必须“自律”和“他律”的相互结合。即还要依靠民间力量以民制权,这也是缓解利益主体多元化以及人民参与热情提高带来的参与压力的很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权力的特点、运行方式及其内在机制的基础上 ,论证了腐败的根子在于权力本身内在地存在着的异化机制 ,并从我国国情出发 ,提出了制权机制、反对腐败、保证权力人民性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7.
近期被媒体曝光的"王佳俊冒名顶替上大学"一案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深藏"冒名"背后的权力腐败现象亦成为众矢之的.然而,王佳俊的冒名顶替事件只不过是近几年频发的教育系统权力腐败案件的凤毛麟角,真正值得思考的是作为制约权力腐败的法律监督制度为何被一再虚置化?难道在"权"与"钱"的面前,所有的制度设计都将不堪一击还是另有隐情?我国高考背后法律监督制度的缺陷何在?其一再被虚置化的原因究竟为何?以往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思路是否还具有反思的余地?是否还存在一个更为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8.
关于“腐败”成因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哲学的视角反思"腐败"的成因问题,一方面有助于人们正视哲学视角在研究现实问题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由于哲学视角具有彻底的超越性和反思批判性,可以使人们在腐败成因问题的研究上开阔眼界、拓宽思路、解放思想,使人们对"腐败"问题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更可靠、也更有创造性。从哲学的视角来看,固定的社会分工是足以、至少是最能说明腐败形成的可能性原因。腐败成为现实的原因至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权力的界限及活动范围的模糊和权力的失控是腐败成为现实的客体方面的原因;人的私欲的无限扩张和为满足私欲而实施的活动是腐败成为现实的主体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吏治腐败与体制、机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吏治腐败是最大、最严重的腐败,是一切腐败的根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中国社会出现了以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为特征的吏治腐败现象,并且呈现出多案窝案化、公开半公开化、资金大额化、职务高级化等特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愈演愈烈,除了其他复杂的原因之外,现行政治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存在的缺陷和弊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现行政治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权力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仍然过分集中,且不受制约或很少受到有效制约;权力--责任--利益机制扭曲,权力利益巨大化和权力责任虚空化倾向严重;监督乏力,惩治被动,导致"腐败黑数"大量存在.要遏制和消除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吏治腐败现象,最重要的是要实现政治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人们所关注的腐败的焦点,是以公共权力为资本,违背或偏离公共利益目标,为个人或集团攫取各种物质利益与非物质利益,即以公权谋取私利的这一类腐败。这一类腐败的发生包括权与利两个基本方面,两者之中,权力显然处于主导、中心的地位,因而,防止这一类腐败的核心问题是对公共权力的有效控制,使其运作不背离公共利益目标;而控制权力的关键,是防止公共权力的流失。公共权力流失是指公共权力的配置与运行背离权力应实现的公共利益目标,从依法行使权力的主体流向合法主体之外的个人、集团等社会成员或组织等。公共权力流失虽不会直接导致腐败的发生,但必然导致权力的失控,失控的权力却是腐败滋生的温床。因而,掌握公共权力流失的现状、分析流失的原因、探索防止流失的措施,是当前防腐反腐、加强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滥用权力是产生权力主体腐败和渎职、失职行为的直接原因,建设以国家权力机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监督体系,是防止、遏制、惩治权力腐败,使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廉政及社会风气清明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12.
腐败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历史性的难题,它正在或已经渗入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腐败的根源,正如腐败的产生,是极其复杂的。以往我们在解释腐败的原因时,都归结为两方面,一是剥削阶级的影响,二是制度尚未完善。但是,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和对腐败现象的深入研究,关于腐败成因的主要理论观点也越来越多,权力寻租、权力失监和现代化都会导致腐败,价值失范、道德约束乏力和强国家弱公民社会也会造成腐败,薪俸过低容易导致腐败在国际上已经成为共识,历史因素和外来因素可以诱发腐败,德治思想和清官崇拜意识导致腐败,腐败成本过低也是导致腐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体制转轨国家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社会正处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 ,转轨本身产生出过多的任意处置权 ,腐败的现实成本和机会成本都很低 ,造成了腐败在转轨国家滋生蔓延。转轨国家要保证反腐败的有效性 ,就必须有效降低反腐败的成本 ,增大腐败的成本 ,今后反腐败措施是 :1.要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 ,减少任意决策权 ,缩小政府规模 ;2 .要对政府官员进行有效激励 ,实行“养廉工资” ,以期加大革职的代价 ;3.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 ,对政府官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以增加腐败的现实成本。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腐败现象有蔓延之势。究其原因 ,既有历史的、现实的因素 ,也有反腐败斗争工作不力的因素。防治腐败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既要抓源头 ,加强对公共权力的控制和监督 ,又要进一步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腐败的经济学涵义,从经济人假设和权利基础两方面剖析了腐败产生的必要诱因(潜在可能性因素);通过对腐败的成本——收益分析,阐释了腐败产生的充分诱因。基于腐败的诱因,提出了遏制腐败行为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集体腐败的经济学根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体腐败是当今社会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根据公共选择与集体行动理论,人们的利己主义动机与经济租金相结合,促使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互相交换,并通过小集体活动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是导致集体腐败的根本原因。因此,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各种监督机制,加快反集体腐败的立法,强化道德约束等等,是当前遏制集体腐败的有效对策举措。  相似文献   

17.
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的最好方式,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重点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努力建设完善而科学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努力实现反腐倡廉的制度化,才能有力推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建设的进程,增强党拒腐防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所谓腐败,就是权力的运用违背了权力设置的价值目标,即权力的公共性质,而用于谋求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这也是公共权力在主体归属上具有私人性的必然逻辑后果,故而要治理腐败,就得从权力的特点入手,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要从经验事实而不是先验的理念出发来估量权力持有者的思想实际,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权力行使的特点来设计一种以全方位的监督和制约为主的科学的反腐败机制,并据此构建一套严密而可操作的法治保障机制来保证其顺畅运行.  相似文献   

19.
权力腐败和权力制约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同权力腐败的现象是水火不相客的。当前社会转型期权力腐败现象的生成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也加大了规范权力运行和预防腐败的难度,权力失去制约必然会导致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权力制约因此也具有了必要性和可能性。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对权力腐败的有效治理,必须着力构建权力监督制约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