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36年秋初,我在北平考入了北京大学文学院史学系。我是于这年的夏初,从昆明乘滇越铁路火车到越南的海防,从海防乘轮船经香港到上海,在上海郊区南翔我的一个亲戚处住了一个多月,在这里温习应考的学科。约在六月下旬,离上海来到北平,准备报考北平的大学。我到北平后,住在石驸马大街一家公寓里,这里住有我的一个高中同班同学云南老乡,他是在头一年就来北平投考大学,现仍住在这个公寓准备继续报考。当时北平的国立和私立大学共有10所,都在一年一度的秋季招收新生,北大和清华这两校的考试日期,不但较各校为早而且完全相同,要报考北大或要报考清…  相似文献   

2.
我是2002年考入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所学的专业是涉外文秘;今年刚刚毕业,现就职于上海付费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会储存也要会展现说起我的这份工作,还得从学校三年级上半学期快结束时说起。那时,恰好上海付费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来我校招实习生,我感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便积极准备材料参与竞争。幸运的是,面试后仅一个星期,我便进入了“付费通公司”。  相似文献   

3.
一九四九年二月出版的《作家书简》(平衡编辑、上海万象图书馆影印),收有鲁迅书简十封,但影印时全都贴没收信人姓名.这十封信,在许广平同志编《鲁迅书简》征集信稿时,收信人没有交出,因而未入《书简》;《鲁迅全集》十卷本书信部分亦未收录.《作家书简》有卷头语云:"戊子(一九四八年)孟冬,偶然于上海三马路冷摊上,购得整束的断简残扎",其实这是编者故弄玄虛.我曾请教过赵景深先生(编者提到的给予帮  相似文献   

4.
我于2003年7月毕业于上海物资学校,现就职于一家国有独资公司——上海科技投资公司,具体从事档案管理并兼顾总经理办公室的一些日常行政工作。参加工作已将近一年时间,我已顺利地完成了从学生到公司员工的角色转换,是公司各级领导和同仁们的关心,帮助使我迈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这一步。最令我欣喜的是,2003年  相似文献   

5.
以实力作证     
我中专毕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一定比大学生差,实力会证明一切。我2007年毕业于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现在上海济生计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工作。  相似文献   

6.
毕业十年     
工作十年,我始终像最初那样谦虚好学,脚踏实地。马振宇,1997年考入上海市交通职业学校(现为上海市南湖职业技术学校二分校)驾修专业,1999年9月进入上海万兴汽车实业有限公司通用汽车站实习,经过一年的实习后被公司留用。马振宇工作至今已有整整十年了,在这十年中,他碰到过形形色色的  相似文献   

7.
冯骥才 《社区》2011,(35):16-17
几年前的春天里,意外接到一个来自上海的电话。一个沙哑的嗓音带着激动时的震颤在话筒里响着:“我刚读了你的《一百个人的十年》,叫我感动了好几天。”我问道:“您是哪一位?”他说:“我是草婴。”我颇为惊愕:“是大翻译家草婴先生?”话筒里说:“是草婴。”我情不自禁地说:“我才感动您一两天,可我被您感动了几十年。”  相似文献   

8.
从上海飞香港,我丝毫不紧张,但当我在香港机场拿到“大陆同胞台湾地区旅行证”时,我心跳骤然加快。香港飞台湾由南往北,我的座位靠飞机右舷窗,这意味着我将会鸟瞰到整个台湾面朝大陆的西南岸。 看见了——1小时20分钟后,我看到了台湾!说她大,充其量像一个放大了的江心洲;说她小,小得像一片飘落在海面上的树叶。突然,我的心一揪;我的老姐姐几十年来就住在这么一个被四面汪洋所包围的海岛?  相似文献   

9.
我是2001年开始介入延安文学研究的,至今整整十年了,这也是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认为,延安文学研究在这新世纪的十年里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而且,这个十年的延安文学研究,也已经突破了延安文学研究本身的限制,而对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深入认知和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所以,大家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10.
由我校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阮仪三主编,香港三联书店和上海画报社联合出版的《江南古镇》于7月24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首发式.这是阮仪三教授积十数年研究的丰硕成  相似文献   

11.
陈杨 《成才与就业》2014,(22):34-34
正在东北度过了四年学习生活回到上海,我心里感慨万千。回想这四年,我学会了独立和坚强,也学会了照顾自己,还学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辜负最初的梦想。毅然选择去远方四年前填志愿时,为了学医梦想,我把志愿填到了远在黑龙江省的学校,这对从小生活在上海的我来说,算是做了人生中第一个重大的决定。很多同学不愿意去外地念书,但我不想"委屈"自己的学医  相似文献   

12.
把中国逻辑史的研究提高一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把中国逻辑史的研究提高一步,这是近年来研究中国逻辑史的同志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1988年于成都举行的和1990年于上海举行的中逻史讨论会都讨论到了这个问题,不少同志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本文原来是我提交成都会议的,曾在中国逻辑学会主办的《逻辑学术通讯》第三期刊载,在上海会议上也曾介绍过文中的一些主要观点。兹略加删改,予以公开发表,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3.
我叫吴珍妮,2000年于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中专毕业,并于当年应聘进入上海一品国际颜料有限公司技术测试部门工作,直至今日。短短4年间,我从一名学生成长为我公司技术部门惟一的一个高级分析工。最近,我又被破格推荐参加报考技师的培训。回顾4年来的工作,我感到,我的成长经历了这样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我叫邱欣明,来自江西一个偏远的小镇,于1994年7月考进上海市园林学校,迄今为止我在上海已生活近十年了。初到上海的我没有被眼前的繁华景象所迷惑,相反,我深感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学好做人、做事的本领,将来能更好地为家乡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我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让自己学到更多东西。"张瑾毕业于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原上海市旅游服务职业技术学校)旅游英语专业,现就职于上海世贸余山艾美酒店,担任销售总监"工作十年来,我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让自己学到更多东西。"自1997年从学校毕业以来,张瑾从一名普通的前台接待员,发展到客户关系协调部经理,再到如今的销售总  相似文献   

16.
我叫吴颖炜,出生在上海。《爱拼才会赢》这首歌我不会唱,但这句话是我对待生活、学习、工作的信条。回顾过去我所走过的路,这句话伴我度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日子,并且把我带向了一个新的人生转折点,给了我无限的动力和信心。2001年,经过自己不断努力和拼搏,我终于以优异  相似文献   

17.
上海五日     
牟洁  秦静 《社区》2001,(11)
赴上海采访是我许久的心愿。上海,一个早在20世纪3O年代就享有“东方巴黎”之美誉的城市,在前不久胜利闭幕的APEC会议上,又向全国全世界人民展示了她的高度的城市管理水平及城市文明程度。我想,上海人民所展现出来的高度的责任意识,自觉维护安定团结、安居乐业的社会生活环境,与近10年来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的卓有建树密不可分。 2001年10月25日,就在我到达上海的当天下午,我应邀参加了上海市民政局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处在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办事处组织召开的上海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左下图)。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工作总结,也是一个大检阅。在连续两天的会议中,我听到了来自上海各区的近30个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的发言,他们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数据,实实在在地传达了这样的一个讯息:上海的社区建设扎实、稳定、成功、有效。 在这短暂的行程中,记者匆匆走访了几个街道,还有许许多多的社区没来得及去看、去听、去感受,但即便是这样,也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海在变化着,上海在前进着,而所有的变化,根子在街道、在一个个构筑着爱和温暖的社区里。 从本期开始的“上海五日—一个记者眼中的上海社区建设系列报道”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切!  相似文献   

18.
家国十年     
每到岁末年头,我总是不禁唏嘘,一年又这样过去了。在唏嘘慨叹中,我常常问自己,过去的一年,在我的生活当中留下了怎样的印痕。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举国上下无不回首十年国家发展之路。我想,自己何不也转过身去,去回眸,去总结一下"家国十年"?十年间,我四处漂泊打工,如今已在城市里落地生根,有了老婆,有了家,有了爱情的结晶:十年间,我整日奔波于城市的人流中,如今已完成了一个打工者到店老板的转变:十年间,只能靠租房子住的我,经过努力现在已经拥有了一套一百五十多平米的小高层;十年  相似文献   

19.
《语丝》是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创刊于北京的一种周刊。一九二七年冬移至上海,一九三○年三月十日自动停刊。 《语丝》在上海出版时曾先后经鲁迅、柔石、李小峰编辑,这一点无可异议。但对于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把孙伏园说成是《语丝》在北京时期的编辑,我们却不能  相似文献   

20.
珍惜当下     
我的父母来自安徽的一个小村庄。他们很早就来上海打拼,并生下了哥哥和我两兄妹。从我记事起,一家四口就挤在一个不到十平方米的阁楼里——这也是我们家所租店铺的阁楼。阁楼虽小,但有家的气息,我们也不觉得苦。童年时,我和哥哥一起在店铺和阁楼里玩耍,闯了祸一起接受父母的批评,有好吃的一起分享,日子过得比较欢乐。但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