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证具有证明效力、强制执行效力和法定公证效力等三种效力。在公证遗嘱的效力中,公证遗嘱的证明力具有优先性与不可任意变更性等高于其他四种遗嘱形式的特质。但在实践中,公证遗嘱证明力的优先性和不可任意变更性具有瑕疵,往往导致遗嘱人的最终真实意思表示得不到保护,因此学术界就公证遗嘱的效力瑕疵有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一些当事人为达到非法目的刻意隐瞒事实伪造证据欺骗公证员,或者由于某些公证员缺乏责任心,未经核实便盲目出其错证,这些错证的发生,不但损害了合法继承人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公证的公信力,给公证事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那么,现实生活中,公证人员对当事人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审查、核实,辨别其中的真伪,去伪存真,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尽而维护公证的公信力呢?  相似文献   

3.
初核谈话是核查组成员为收集、固化证据与相关人员谈话了解情况的常用措施,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工作方式。全面系统掌握案情,充分做好谈话准备,灵活运用多种谈话方法和技巧是办案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对完善证据链条、快速查清案情事实、提高办案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中,证明标准的适用问题纵贯始终。刑事诉讼的主体在对案件的整个运作程序中,从一开始的对于相关证据的收集、对证据的合法性审查、对证据最后的适用与否等等的活动都必须依据一定的证明标准来展开。由此可以看出,适用何种证明标准对于相关当事人的利益以及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此建立并适用一种合法合理的证明标准成为当下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门庆姝  孙波 《经营管理者》2013,(26):227-227
证据保全公证作为非诉讼法律行为在近年的民事经济活动中日益增多,对于支持自己的诉讼主张,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证据支持作用。近年公证证据保全业务量呈逐年上升态势。为适应这一发展态势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明确将保全证据公证作为公证机关的公证事项之一,二00四年八月中国公证员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办理保全证据公证的指导意见》,二00八年十一月中国公证协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第七次会议又通过了《办理保全证据公证的指导意见》修订稿,该意见实际上成为实践中公证人员办理保全证据公证的规范。  相似文献   

6.
证人证言是司法活动中最早使用的证据,也是现代诉讼中常见而重要的证据。但是,在任何一个国家影响证人制度的因素都是存在的,特别是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的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我国的证人制度已经落后于时代的步伐,诉讼法中对证人制度的规定过于简单。本文从我国审判实践出发,对证人证言的证明力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从规范证人证言的证据能力和对证人制度进行加强;并针对提高我国证人证言的证明力不足的现状提出了现实的解决方法,旨在对我国证人证言这一制度进行分析,促进这一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公征证据效力的有关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公证的证据效力与公证的公信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之后分别对不同类型公证的证据效力做了详细的探讨,最后阐述了公证证据在我国仅适用于民事诉讼,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应受到限制,一般不宜成为司法认知的对象,不能直接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法律推定是从前提事实推出推定事实,使得当事人只要对前提事实的证明就能得到对推定事实的证明效果。其设立减轻了当事人提供证据的负担,同时也对当事人的证明责任产生了影响。本文从法律推定的概念入手,分析法律推定与事实推定、法律拟制的关系,然后再分析法律推定对证明责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为  杜建菊 《经营管理者》2013,(6X):231-231
司法会计鉴定的过程,就是收集和评估鉴定证据,并通过这些财务会计资料证据提交给法庭来证明案件的财务会计事实。鉴定人员就是由专门的司法机构指定,并运用适当的程序,将相关财务会计资料提供给鉴定人,这种相关资料的证明力是由鉴定结论的正确性来确定的。因此,鉴定工作必须在办案人员的主持下进行,相关鉴定证据可以为财务相关案件的性质和数额提供一个额外的依据。本文解说司法会计鉴定证据、诉讼证据、审计证据之间的异同点以及它们的联系,由此说明注册会计师或审计人员获取审计证据时采取的标准与司法会计鉴定人员取得证据的标准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证据是整个民事诉讼活动的核心。是法院认定事实,据以裁判的基础。但是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一直对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收集证据问题关注不够。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权利得不到程序性保障,相关的配套制度很不健全,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的证据收集权无从实现。本文将在解析现阶段我国民事诉讼中有关当事人收集证据的相关规定和明确保障当事人收集证据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我国完善民事诉讼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曾茜  张巨擘 《经营管理者》2013,(5X):264-264
在诉讼中,证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证据是否充足,是否能被法庭采信,直接关系到一方当事人是胜诉还是败诉,正所谓"打官司就是打证据"。从表面上看,诉讼中的证据,就是当事人据以证明自己诉讼主张的依据。然而在诉讼法学界,关于诉讼证据的概念却一直有多种说法,学者们争论的焦点大体包括:证据事实是一种纯客观的真实,还是法律意义上的真实?证据的内容与它的载体之间有什么关联?证据是案件事实的完整再现,还是案发后收集到的零星片段?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到诉讼法理论和司法实践的发展方向,因为证据概念是诉讼法上的核心概念,证据在司法实践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证据的特点,提出自己对于诉讼视野中证据概念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在诉讼还是仲裁中,如何获取证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可是,在仲裁证据的收集上,为保证公正裁决,强化当事人或代理人收集证据的能力或者仲裁庭自行取证均面临理论和现实的困境,因而有必要请求法院协助当事人或仲裁庭取证。  相似文献   

13.
高原 《秘书之友》2008,(2):37-38
在办公室里,同事相处的时间最长,聊天成了大家互相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谈话内容可能涉及工作以外的各种事情,掌握与同事谈话的分寸就成了人际沟通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很多员工喜欢通过聊私人的话题来拉近跟同事的关系,其实这是很危险的。  相似文献   

14.
所谓谈话笔录,是指调查人员依照案件检查工作相关条例的规定,在案件检查、复查及补充调查的过程中,为核实案件事实,收集证据,向谈话对象了解案情时,所制作的记载调查情况的笔录。它与物证、书证、鉴定结论等证据有着同等的法律效力和证明力。  相似文献   

15.
“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明责任,要求当事人必然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但由于我国当事人取证能力不足,以及证人作证制度存在的固有缺陷,悬赏取证应运而生。由于法律上的漏洞,悬赏取证遇到证据效力存疑的问题,导致司法实践无以适从,出现混乱。因此,对悬赏取证证据效力必须作出理论的回应,通过诉讼模式、举证责任等角度深入分析论征悬赏取证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加以规范、限制及立法完善,以期为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交谈是沟通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领导者经常采用的工作方法。在交谈中,交谈的一方在倾听对方谈话时,需要针对具体内容和情境,随时插入适当的话语来调剂谈话氛围,推进谈话进程,这就是插话。插话的运用既表明你对谈话内容的关注,又使你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了谈话中。但是,同样是插话,由于表达的方式不同,时机的把握各异,效果也大相径庭。其实,插话同其他事物一样,有其规律性,也应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灵活把握插话时机在交谈过程中,首先,要寻找插话的时机。领导者在做一个好听众的同时,应积极主动地置身于语言交流之中,随时…  相似文献   

17.
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的内容做了很大的修改,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及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检察官的证明责任等,这次修订是对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一次很好的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修订后的证据制度相关内容的实施依然有其自身不易解决的矛盾和困境。如何理性看待并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摆在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学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孟令伟 《经营管理者》2009,(18):195-195
电子证据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证据形式,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电子文件已经成为传递信息、记录事实的重要载体。在这些方面一旦发生纠纷或案件,相关的电子文件就成为重要的证据。本文从电子证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就电子证据的可靠性与证明力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尝试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司法实务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事人收集的一项与待证事实有关联的证据,能够证明或者部分证明待证事实,但却是以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或者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本文从立法和司法实践方面进行探讨,着力追求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建立在各种冲突的平衡点上。  相似文献   

20.
不安抗辩权制度着眼于免除先履行方不履行债务的责任,并倾向于维持合同关系的稳定,不轻易废止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在发生不安抗辩的事由时,由先履行方通过中止履行债务并通知对方的方式,给对方当事人改正错误或消除危险的机会,以期维持合同关系、实现合同权益.而预期违约制度则出于及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考虑,在合同履行期到来前即赋予其追究债务人违约责任的权利,来尽快解决当事人双方的合同纠葛,避免债权人损失的扩大和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