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公元前3千纪中叶至前1千纪初期,在中国西北地区和中亚地区陶器上有一种尖顶冠形符号,这种符号在中亚出现较早且渊源有自,而在中国则是稍晚突然出现,故推测很可能存在从西而东的传播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文中选择了近几年在新疆天山东、中部地区发现的一批风格典型的、以骑马人等形象为主题的岩画,使用文化因素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其中所表现的各种细节的考释和整体艺术风格的判断,参以文献记载和其他考古资料佐证,证明了这批岩画大致属于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也就是突厥时期的作品。从而为岩画绝对年代和文化属性判断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张岩 《社会科学家》2002,17(2):63-65
本文着重就新疆岩画的分布、岩画类型进行了论述。强调了新疆岩画在中国岩画学中乃至世界岩画学的地位。特别就国际岩画学的组织活动及对中国岩画的独特价值做了概述.并进而阐明岩画开发作为一种历史和文化资源以用于新疆旅游发展的必然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2004年以来至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对西藏阿里地区进行了考古调查,在阿里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岩画地点,其中包括改则县康巴热久岩画、札达县卡孜岩画、革吉县路布堆岩画、革吉县阿果岩画、日土县洛布措环湖岩画等地点。其中以洛布措环湖遗址发现的岩画数量最多,以牦牛图像和人物图像最具特色。阿里地区岩画题材以动物、人物为主,还有塔形、藏文、太阳、几何图案等,制作方法以敲凿法为主,表现形式可分为剪影式、轮廓式两大类。岩画时代延续时间长,至迟在公元前2千纪已经出现,延续到佛教后弘期。  相似文献   

5.
贺兰山和北山的鹿石鹿岩画与虎岩画,是青铜时代比较重要的文化遗存。仅分布于贺兰山、北山及腾格里沙漠南缘的"鹿石鹿"岩画,是我国新疆阿尔泰及图瓦、蒙古国、外贝加尔等地流传的"东方鹿石"鹿的再现;同样,仅分布于新疆天山山脉中部、嘉峪关黑山和腾格里沙漠南缘的虎岩画,是主要分布于宁夏北山、贺兰山及阴山虎岩画的再现。两种同时代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岩画线形分布地域的重叠性和互补性,反映出青铜时代欧亚草原丝绸之路的东段走向,反映出贺兰山、北山即今宁夏北部地区是青铜时代欧亚草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西藏阿里改则县岩画为田野调查对象,对境内的三个岩画点进行了系统调查。改则岩画集中分布在先遣乡那日松巴村热加索康山一带,图像包括动物、人物、植物、日、月、雍仲符号等类型,制作方法为敲凿和线刻,遗存形式均为地表大石。改则岩画风格虽受到北方草原文化的影响,但大部分还是以反映本土族群狩猎生活为主。根据岩画的制作方法、遗存形式、题材内容、动物特征和典型图像,试将改则县岩画考古年代推测为公元前1200年前后到公元700年前后。  相似文献   

7.
贺兰山独体羊岩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兰山岩画里最普遍、最重要的独体岩画是完全由羊形式结构的。一个羊形式就是一个独体岩画。这种独体羊岩画形式是由点、线和面三个形式元素搭配组合而成的一种肖似符号。这种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存在着固定的联系:一个符号表达一个意义,没有符号重叠。每一个贺兰山独体羊符号都是对一个个有着明确指称对象的事物或概念的命名。这种命名活动反映了人对世界的认知能力。贺兰山独体羊岩画是一种原始肢体语言,它具备已知的原始语言的一切特点:表义的具体性、细微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8.
乌禅幕部落起源于哈萨克斯坦南部草原,公元前1世纪以前主要活动于中亚泽拉夫善河畔的康居(后称“粟特”)与伊犁河畔的乌孙之间。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2年),乌禅幕投奔匈奴日逐王,东迁新疆天山地区,成为匈奴统治西域的重要生力军之一。匈奴“五单于争立”时乌禅幕部随匈奴单于之子稽候猾东迁蒙古高原。近年新疆天山地区和蒙古高原发现的“胡须墓”,实乃乌禅幕部留下的遗迹。  相似文献   

9.
据考古发现,中国的岩画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主要集中在新疆地区.这些岩画都具有较鲜明的原始艺术的特征,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当地各氏族、部落的生殖崇拜、猎牧经济、文化娱乐、艺术实践、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岩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生产、生活的依据,同时也让我们认知了在文字出现之前的新疆古代游牧民族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0.
面是点的密集,又可视为线的运动痕迹,或线所图成的图形,故面在绘画造型上具有决定意义.在现代平面构图艺术中,强调空间、运动、光、质感等形态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是超越了传统绘画的艺术表现的.可是,这些要素却在原始的岩画艺术中可以看到,这正是岩画面的构成的特殊性体现.岩画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其造型乃以博大而生动的大地背景显现开放性;岩画是在大自然中创作,画面必然要受到自然光的影响;还应该注意到岩画以各种岩面为材料,不但有色彩的不同,而且还会有不同的质感.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某医科高等院校359名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并辅助于开放式访谈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整体呈现基本良好的水平。在总体适应性方面存在专业、民族的差异,表现在乡村医师班优于临床专业本科生,维吾尔族优于汉族,男女生没有显著差异,这与新疆地区民族环境和高校的政策有密切关系。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和探讨了形成的原因,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实施对策、开展相应工作提供客观数据和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疆跨越式发展中几个重要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三大目标任务,就新疆与全国经济发展水平及西北地区的平均发展水平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根据这一目标对新疆今后10年的发展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1978~2009年新疆GDP、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总量的现状进行描述,分析新疆宏观经济环境对能源消费量的影响,总结新疆"十一五"期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预测新疆"十二五"节能目标的完成可能性,通过构建符合新疆实际的节能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新疆"十一五"期间节能政策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对"十二五"新疆节能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疆籍未成年人在内地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并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犯罪的未成年人员主要来自贫困的南疆地区,受教育程度低,年龄偏小。犯罪以扒窃偷盗为主,以团伙化共同作案为主,呈现出智能化、现代化等特点。导致新疆未成年人内地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社会、宗教、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预防和治理新疆未成年人在内地的违法犯罪应加强新疆与内地有关部门的联系,齐抓共管,加强登记管理,多方治理,坚决遏制其违法犯罪的上升势头。这对维护内地社会治安的稳定和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国前期(1912~1928年),是杨增新独裁统治新疆的十七年,也是民国新疆省省议会运行比较完整的一段时期。杨增新一方面控制省议会,另一方面,他又利用省议会这一民意机构来巩固其独裁统治。新疆省议会虽然成为杨增新个人统治的工具,但在代议制自身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减轻民众负担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客观进步性。新疆省议会远没有发挥它代议制的功能,也有其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内外环境、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分析,在对主客观方面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对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提出了政策原则、工作措施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计量模型的新疆县域经济差异预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采用经济预警的基本原理,对新疆县域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警情状况进行了分析 和预报。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新疆县域经济差异的警戒水平进行了测算,表明新疆县域经济绝对差异 从1994年开始,就超过了警戒水平。同时借鉴国内外居民收入相对差异警戒线的划定,初步对以基尼系数 反映的县域经济相对差异的警限、警情、警度进行了界定,并据此对新疆目前的县域经济相对差异的警情 状态进行了判定和预报,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结论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贾建飞 《西域研究》2007,9(2):89-100
本文主要以近代中西之新疆研究为中心,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详细阐述了19世纪西方的新疆研究的兴起,并对二者间存在的关联与互动进行了论述。本文的观点是:近代中西之间的新疆研究各有所长,中国的研究长于文献考据,西方的研究则长于实地考察,更注重实用性,二者存在极强的互补性。但是,在总体上,近代中国的新疆研究已经远远落在了西方的后面。另外,受时势之影响,双方之间的交流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是中国学者对西方成果的利用远远逊于西方学者对中国成果的利用。  相似文献   

19.
王力 《西域研究》2012,(1):37-43,142,143
乌什事变是清朝统一新疆初年发生的最具影响力的重大事件,暴露了清朝回疆治理政策的弊端与漏洞。文章综合国内外各种史料,分析叙述了乌什事变的缘由及其经过;并对事变平息后,清政府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补救措施和对回疆治理政策的调整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清代中期新疆北部城市崛起的动力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清代中期新疆北部城市崛起的动力机制,一是体现在国家行政力量的推动,二是北疆商业市场机制的形成对北部城市地位的确立和巩固意义重大,改变了历史时期“南重北轻”的新疆城市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