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2004,(12):35-35
吉林省长春市一读者来信说:我是一位大学教师,因生活、工作压力大,心里总有一种压抑感不能排解,内心很苦闷。但我经常“强装笑颜”,不想让周围的人发现。我有位最好的医生朋友说这种状态也是抑郁症的一种,请问是这样喝7  相似文献   

2.
这是我第一年当班主任遇到的一件事情。 一天,我在班里巡查时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偷偷摸摸地做小动作。好像在传阅什么东西,还不停地嘀嘀咕咕着。我走到他们背后,他们还没发觉我的到来。我仔细一看,原来他们在看漫画,上面画的都是一些太过暴露的性爱场面.  相似文献   

3.
宝宝出生后,随着哺乳的开始,我发现乳房渐渐不再坚挺、圆润。如今,它们更像两个干瘪的布袋,没精打采地垂吊在胸前。乳房变得不再神秘,成了名副其实的哺乳工具。宝宝一哭,我就得坦然裸露出乳房,毫不避忌地给他喂奶。丈夫惊讶于我的变化,目光触到此情此景,立时移开去。  相似文献   

4.
套用一句很流行的话说,我绝对是单位的“白骨精”,天天衣着光鲜容光焕发地出入写字楼很令人羡慕,可我却感觉疲惫不堪,除了工作的高强度运转,身上松弛的肌肤黄瘦的面孔更是让人心烦意乱,手臂赘肉清晰可见,小腹周围拱出了一圈“猪腩肉”,臀部松松垮垮没有一点弹性。每天早晨我都会为此唉声叹气一回。一个偶然的机遇,我碰到了一位很知名的健身教练,在她的指点下,我豁然开朗,原来在自己的身边就有轻松紧肤的妙招。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尝试了。  相似文献   

5.
贾向蔚 《社区》2014,(31):43-43
转眼间我已在荣巷社区工作七年了,在叹息青春年华易逝的同时,我对社区工作这份隋愫,却如同一壶煮在温火上的清粥,越来越浓。我到社区工作的第一天,就遇到一位老人,60多岁了,请我给她办理退休工人转接手续,那天负责退休管理工作的负责人正好出去开会,我全身冒冷汗,手忙脚乱忙了半天,可是仍毫无头绪。于是我只好抱歉地对老人说,我还不熟悉,麻烦您明天再跑一趟吧。  相似文献   

6.
郭克秀 《社区》2009,(29):60-60
我和父母虽然同在一座小城,但我和妻工作都忙。回家的时间很少。 周末,我和妻带着孩子回家看父母。两位老人十分高兴。父亲笑着拉着儿子的小手去看刚买的鸟。妻和母亲则进了厨房准备吃的。我帮父亲扫扫院子.然后又修剪了一下花草。晚饭后,我们准备回去,父母送到大门外。看着他们依依不舍的神情,我挥挥手说,“以后争取每个周末都回家来。”  相似文献   

7.
储槐植教授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同事——我1998年调回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与储槐植教授至今恰好有十年同事之谊。在储槐植教授集一生学术之精华的《刑事一体化论要》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之际,积极促成本书出版的蒋浩先生热情邀请我为本书写一篇导读,盛情难却。储槐植教授是一位老而弥新的学者,这里的“老”是指年龄,这里的“新”是指思想,这是我对储槐植教授的总体印象。储槐植教授的思想非常丰富,在没有深入钻研的情况下,我无法对储槐植教授的学术思想进行全面的述评。在此,只能依我个人的视界之所见,力图描述我对储槐植教授的学术印象。  相似文献   

8.
百味人生     
《社区》2003,(20):57-57
浅尝辄止有位乐师能演奏许多美妙的乐曲,常常被人请去演奏,很受欢迎。有一次,乐师被一位大富翁请到家中表演,一曲曲优美的音乐令富翁心旷神怡。富翁听着很高兴,对乐师说,如果你能把今天的曲目昼夜不息地演奏下去,我可以送你百亩良田。乐师毫不在意,反问富筑“若我一直演奏下去,你能一直听下去吗?”  相似文献   

9.
金钱和子孙     
大约在1980年前后,我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上海某中学的一位职员,老一辈人曾是资本家,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企业公私合营,家中是拿定息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落实政策,一次性补发“文革”期间停发的定息数十万元。那时,一般工薪人员的收入每月也就三五十元,几十万元在当时可算是一笔巨款了。可是这位职员接到补发定息的通知后,却迟迟没有去领取。上级组织的领导以为他有思想顾虑,于是专门派人找他谈话,做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真性感     
罗西 《社区》2012,(8):51-51
我喜欢与老外交流。早年采访美国人潘威廉教授,平常他一说“谢谢”。中国人总是“纠正”他说“不用谢”.他很委屈地问我:不用“谢”,那要用什么字?问我工作如何.我谦虚地说:马马虎虎啦!他伸出大拇指夸我:厉害!我解释说。马马虎虎就是“很一般”的意思。他一脸无辜而疑惑:马马虎虎,是两匹“马”两只老“虎”,这不是很棒很棒吗?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社区》2011,(3):1-1
过节别忘了给老人一个“红包” 浙江读者 杨潘:我听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两代小辈身上付出了大半生的心血,子女为了报答养育之恩,自二老70岁起,年年给他们送“压岁钱”,已连续坚持了4年。去年春节,他们的孙女和外孙相继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也加入了向祖辈发“压岁钱”的行列。  相似文献   

12.
原来是……     
实习快半年了,作为一名小助理,办公室里的电话我可没少接。记得有一次接到一位客户的咨询电话,对方的声音嗲声嗲气的,我一听就觉得是位年纪不大的姑娘。听完“她”的叙述,我便说:“小姐,请稍等,我帮您转接相关业务专员。”说完我按了转接按钮并放下电话。第二次,我又接到了这位“小姐”的电话,“她”似乎也认得我的声音,口气生硬地询问我某某同事在不在,我依然很客气地说:“小姐,某某不在,您方便留下联系方式吗?”“她”犹豫了下,便告诉了我名字和手机,然后匆匆挂了电话。  相似文献   

13.
杨悦 《成才与就业》2009,(1):106-107
与其设想今后怎么发展,倒不如今天把精力花在踏踏实实的工作和学习上,只有这样我才能离成功越来越近。我相信只要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一天。  相似文献   

14.
“每当我以为自己小学已经毕业的时候,老师都会用考试告诉我,你还差得远。”——这是一位“成功人士”曾经告诉我的话,这不是谦虚,而是肺腑之言。也有一位同事曾经说过,公关应该是“如履薄冰”的感觉,在谨小慎微中为客户实现价值,就像小学生那样,每天为自己的家庭作业提心吊胆。2009年,幸运地获得了公关新人奖,  相似文献   

15.
石中元 《21世纪》2001,(9):27-29
全球化造就国际公民 法国银行家、26岁的胡梯西,用手提电话在伦敦、巴黎、卢森堡、意大利之间洽谈生意。他一手移动电话,一手掌上电脑,操练数种语言,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说个不停。这位以伦敦为基地、打着意大利丝质领带的法国银行家,在一家澳洲银行工作时学会的流利英语说:“要自我介绍的话,我把自己视为欧洲公民,我喜欢法国的生活方式,但我不在那里定居。” 另一位希腊银行家帕多普洛斯,和数以十万计的欧洲人一样,选择伦敦为最佳工作地点。帕多普洛斯定居在伦敦的欧洲金融俱乐部,他是这个俱乐部的会员,享受会员的种种便利。休…  相似文献   

16.
一位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雇主,想和老伴去乡下安享晚年。这样一位有着出色手艺的木匠要离开,雇主非常惋惜,于是要求他最后再盖一栋房子。木匠想反正有工钱拿,也就答应了,但是,老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了,因为想尽快把工作完成,他开始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等到房子盖好的那一天,雇主来了,他对木匠说:“房子归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退休礼物。”老木匠非常震惊,若事先知道这是在为自己盖房子,那他干活的态度就会完全不同了。  相似文献   

17.
很长一段时间,女友们在一起谈论各自的私密生活时我都有种茫然无措的感觉,我只是呆呆地听着她们绘声绘色的描述,不由得脸红心跳。想想自己结婚两年,却从没有过那种惊心动魄的感受,更没有达到过那种似梦似幻的境界,心里便有了千百种滋味。那天晚上,从女友那里借来了一堆新碟,正沉迷于其中,唐若开门进来了,  相似文献   

18.
劳骥 《中华魂》2013,(21):34-34
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最近说到,他在乡镇调研时,遇到一位西安退休的工人,回到老家迟迟没能领到高龄补贴。经办人员说要半个月或一个月集中办理一次送到县里。再由县里具体拨发。经我过问后。这位退休工人第二天就拿到了。他后来打电话表示感谢,但我觉得我应该向他道歉。  相似文献   

19.
走着走着,喜羊羊来到了一片树林里,突然灰太狼窜了出来,张着血盆大口,说:“喜羊羊,你来给我送美餐来了吗?”喜羊羊灵机一动,说:“刚才我遇到了一只大老虎,我帮他做出了题,他就放我过来了。我想你应该比大老虎聪明,要不,我出一道题,你答对了,我给你当美餐;你答错了,你放我过去。怎么样?”灰太狼说:“这方法倒蛮有趣的。好吧!你出题吧!”  相似文献   

20.
梁东平 《社区》2011,(13):47-47
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社工,2009年7月,我来到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街道,被分配到牡丹西里社区工作。可能在大家看来,一个小社区,无论它的辖区有几千平方米,还是它居住着几千上万人,都没有办法和“大”联系起来,这也正是我还没有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之前的想法。但是在参加工作一年半之后,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