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大企业劳使关系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前期.日本大企业劳使关系制度体系具有强大的制度优势,尤其是以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企业工会为框架结成的稳定和谐的劳使关系,对创造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奇迹功不可没.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的逐渐瓦解,日本大企业的正式工大规模锐减,工会作用弱化,劳使关系的协调机制发生改变,大企业劳使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资产专用性角度分析日本产业组织的特征 ,并对日本主导产业转换滞后的原因及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主要因素作出解释。日本产业组织的特征是 ,日本相关企业组成企业集团来维持长期性交易关系 ,而企业内部的制度安排则是终身雇佣制。这些制度安排曾经有力地推动了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和腾飞。但到了 2 0世纪 90年代却成为日本主导产业变更的障碍 ,致使主导产业转换滞后。日本经济将面临缓慢而痛苦的结构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3.
日本型政府企业关系模式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东亚模式谱系中有“原型”地位的日本型政府企业关系模式,既是战后日本“经济奇迹”的制度基础,也是导致泡沫经济产生与崩溃、酿成“平成萧条”的体制根源之一。研究日本型政府企业关系的制度框架,日本型政府企业关系的演变线索与基本类型、基本特征,对中国有多方面的重要启示。没有一大批民间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壮大,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经济体制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在占领日本期间,强迫日本政府对宪法,议会制度、土地制度、财阀、司法和教育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后被总称为“日本战后改革”。 战后改革使日本最终完成了明治维新时期未能完成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同时又成为现代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起点,为日本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探讨日本的战后改革,具体可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去分析,主要如下: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的教科书审定制度是建立在废除战前教科书国定制基础上的,它取消了日本国家对教科书的绝对统制,并以民主、和平为基本原则,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同时又具有局限性。自从战后初期确立教科书审定制度以来,日本政府先后分三次对该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并在这一过程中以"简化"、"公正"为名,不断加强政府在教科书审定制中的权力。而日本政府在教科书审定制中权力的不断加强,便是战后以来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制度性根源。  相似文献   

6.
日本主办银行制度是以主银行为中心、维系银企之间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的行为方式和规则。这种长期关系的维系依赖于隐性市场契约 ,属于半企业半市场性质 ,具有不稳定性。主办银行制度的有效性依赖于相对封闭的经济、金融发展环境 ,它对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日本企业融资空间拓展 ,使主办银行制走向瓦解 ,由此导致日本泡沫经济的发育和崩溃。主办银行制成为开放条件下日本经济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刘毅  胡兆凡 《理论界》2007,(12):134-135
日本明治时期与战后初期的农地改革是使日本社会发生重大转型的关键性变革。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寄生地主制在特定历史阶段都曾发挥历史性作用,它们的消亡是两次农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结果,日本的经济民主化在改革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行政改革被称为继明治维新和战后改革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其内容涉及到行政运营、人员削减、组织改革和再编成、强化内阁的综合职能、地方分权等方面。文章描述了战后日本行政体制的特征,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行政改革的背景和内容,探讨了日本行政改革的渐进式道路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与中国儒家的传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称为“三大法宝”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以及“企业工会”制,构成了日本战后独具特色的企业经营方式。“如果用“劳动契约+能力待遇”作为欧美企业经营特点的概括,那么日本企经营管理体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终身雇佣+年功序列”。 与欧美式企业管理体制相比较,日本在“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制度下,职工与企业之间的牢固纽带,不只是受同命运的利害关系的制约而且更有感情、思想意识作为  相似文献   

10.
战前,一直到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本企业的工资制度是以资历工资为主导的。战后,特别是五十年代以来,日本垄断资本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工资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日本的工资制度逐渐地由以资历工资为主导转变为以混合  相似文献   

11.
(一)完全摆脱战后色彩的一代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文学每十年至十五年就有一次激烈的变革。百余年间的国力膨胀,战争扩张和战后的重建,都给文学的发展带来强烈的刺激。拿战后来说,初期出现了第一次战后派、第二次战后派。经济高速成长中出现了第三新人、新战后派。七十年代,新起的“内向的一代”,在题材上,感情上和战后初期,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是迥然不同的。“战后”为特征的时代已经解体。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似乎日益疏远,“自我”意识在创作中的地位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2.
任何政治经济体制的国家都必须建立服务于自身的行政制度和行政管理。为了使国家行政“机器”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有效运转,必须对行政制度和管理进行不断的改革。 战后,日本政府在美军占领当局的推动下,吸收欧美各国的经验,对行政制度和管理进行了改革。其中变革旧官制和建立文职公务员制度,占据重要的地位。“人事问题是行政的核心”,人事制度是“一切行政的基础。”如果没有科学的人事制度,行政组织就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达到统治阶级的目的。日本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完全应乎政治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在汗牛充栋的日本经济研究著述中,杨栋梁博士最近撰写的《日本战后复兴期经济政策研究——兼论经济体制改革》一书引人注目。中、日有关知名学者赞誉该书是一部“高水平学术专著”,“为有关专题的研讨注入一股新风”。 与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研究已广泛展开相区别,杨著所探讨的是我国学界迄今很少问津、日本国内也还没有真正展开的日本战后复兴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政策问题,为我国日本经济研究向专题化、边缘化方向深入发展做了有益尝试。同明治维新一样,战后复兴时期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又一重要转折点,其间经历了占领与被占领,以及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巨大变革,矛盾错综变幻,科学而全面地把握该时期经济政策的演变过程与实施特点有相当难度。杨著知难而进,依据翔实的资料,并综合运用政治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大胆探索,提出了富有创见和启发性的见解,堪称史论俱佳之作。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银行制度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是近代信用制度的重要机构。在各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银行都是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而演进发展的。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银行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三十余年,在日本经济恢复和高速度发展当中银行的作用就更加突出了。在日本,金融实际上起着产业活动动脉的作用。银行与企业紧密结合在一起,银行信贷为重、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在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银行对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积极作用,了解战后日本银行制度的特点以及它在高速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情况,对于我国当前的银行改革意义很大。  相似文献   

15.
组织革命是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战后以来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组织正经历着从福特制向后福特制的转变。“鞍钢宪法”与日本模式曾同为后福特制的先驱 ,但与日本模式启发了知识经济在组织上的变革有很大不同 ,不利的国际结构制约条件、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以及对生态资源条件的不恰当认识等使“鞍钢宪法”无法成长为未来组织演变的基础。“鞍钢宪法”为我国跨越式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启示 :对世界发展潮流高度敏感并对直觉意识不断反思 ;利用传统的文化和组织资源实现制度创新 ;不断突破思维和视野的局限 ;探索后福特制在我国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探究关系型融资制度产生和变迁的微观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具体考察日本关系型融资制度变迁的全过程,从中得出结论:1、战后,关系型融资制度是日本经济腾飞的重要原因:2、在日本金融开放后,政府催生的关系型融资制度未及时向以市场为基础的关系型融资制度变迁,加剧了其与日本经济的矛盾,又成为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这为我国关系型融资制度改革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7.
论股份公司股权结构与股票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东 《东南学术》2000,(4):11-16
股票市场的根本基础是股份制度。在欧美的股份制度中 ,资本的拥有者最初是自然人 ,后来逐步演变为以作为“个人股东的变形”的机构投资者为主。日本在战后形成了“法人资本主义”。企业之间相互持股 ,法人股权在股份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占绝对优势 ,个人大股东逐步消失。结果导致了股票市场功能的萎缩和股市的泡沫化。欧美与日本股份制度的比较表明 :真正的股份制度是有效股票市场运作的基础 ;没有自然人性质的公众个人股东的支持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股份制度 ,也不可能有健康的股市 ;法人股东产权的虚拟性决定了交易的不公正性。目前中国股份制度和股票市场更多地类似于日本的情形 ,与欧美相差较大。为了奠定股市健康发展的基础 ,我国的股份制度必须进行进一步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教育在教育理念、学校制度、社会教育、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行政制度以及教育财政制度方面全面地进行了改革.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曾经进行过教育改革,并且形成了近代教育系列,但是远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进行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在战后最初十年间,日本的教育改革进展迅速.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中一个显著的事实是,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与中小企业的稳步发展同时并存。中小企业在1960—1978年的18年内,由354万家增到581家,增加64%。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4%。这正如一位日本经济学家所指出的那样:“中小企业象野草一样有顽强的生命力。”战后30多年来,日本中小企业之所以获得稳步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小企业实行了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了解日本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情况,对于加强占我省企业99%以上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加速四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实于家充任领导,实现“自主经营”。战后日本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企业经营者(企业主或是资方代理人经理、厂长)都是实干家,他们中间技术人员的比重日益增加。战前日本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很少有专业特长,最多只不过是学过一些法律或经济专业的人员,而技术人员只占少数。在战后,中小企业中技术人员出身的经理不断增加,1956年占33%,1959年占42%,到了  相似文献   

20.
经济体制改革对企业制度变革存在制约和影响关系.从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来看,经济体制、政府行为都是影响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企业制度建设要解决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历史负担问题,制度不完善问题,与经济体制改革相衔接问题等等.本文从企业制度理论和系统理论的观点出发,研究和探讨国有企业制度变革的两个问题:国有企业制度变革的成本构成和社会总成本控制问题;企业制度变革中的经营者选择与监督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