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政 《青海统计》2004,(12):3-4
在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省统计局党组和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青海分院(以下简称分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及国家统计局关于加强统计教育工作的“决定”和“规划”,坚持从青海的实际出发,为适应统计改革和统计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艰苦创业,努力拼搏,采取了多种形式,开展了多层次的统计培训和统计学历教育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提高全省统计干部业务素质,促进统计改革和统计工作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也为青海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青海统计》2009,(9):7-16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讴歌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青海统计》编辑部从第9期起设专栏陆续刊登各地投来的新中国成立60年来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稿件,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薛政 《统计教育》2005,(1):61-62
在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省统计局党组和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青海分院(以下简称分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及国家统计局关于加强统计教育工作的"决定"和"规划",坚持从青海的实际出发,为适应统计改革和统计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艰苦创业,努力拼搏,采取了多种形式,开展了多层次的统计培训和统计学历教育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提高全省统计干部业务素  相似文献   

4.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青海省委十届六次全委会确立了“和谐青海”的发展战略目标。扎实推进构建“和谐青海”,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立足青海实际,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城乡居民的根本利益,努力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而深人研究和解决居民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对于完成青海省委提出的“两大历史任务和构建和谐青海”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海统计》2002,(8):8-14
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政府统计走过了50年发展历程。青海统计人经过50年创业和奋斗,忠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发生在雪域高原、江河源头的沧桑巨变和辉煌成就。青海的发展凝聚着统计人的艰辛和汗水,也展示出政府统计工作的魅力和优势。青海广大统计工作事业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统计局的正确领导下,在艰难曲折中前进,在改革开放中壮大,在开拓创新中辉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信息化飞速发展,青海蓄“后发之势”,加大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力度,加快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步伐,积极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整体提高了全省统计工作水平,使政府统计部门成为全省经济社会信息的主体、国民经济核算的中心和经济运行的监测与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政府统计机构成立以来的五十年,是统计事业与时俱进、辉煌发展的五十年;也是青海统计人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五十年。在这跨越半个世纪、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广大统计工作者为青海的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特别是近年来,适应改革发展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青海大发展战略的需要,我省各级统计部门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统计局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认真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中心,整体推进统计业务建设,全省统计工作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统计服务水平相信息现代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切实加强。  相似文献   

7.
卓玛 《青海统计》2008,(12):19-21
改革开放30年来,青海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经济总量逐年提高,支持了现代化建设事业,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为构建和谐青海奠定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全省财政支出由1978年的6.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82.2亿元,增长40.5倍,年均增长13.7%。全省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1978—2007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跨越5亿元、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大关,特别是2007年末一般预算收入达110.5亿元,比1978年增长37.1倍,年均增长13.4%。  相似文献   

8.
《青海统计》2008,(4):43-43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人口政策,努力构建和谐青海,全省人口控制与发展形势继续向好,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稳定增长,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为青海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和谐、宽松的人口环境。一、人口总量低速稳定增长据2007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7年底全省总人口为551.6万人,比2006年增加3.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4.93‰,死亡率为6.13‰,自然增长率为8.8‰。与2006年相比,人口出生率下降了0.31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下降了0.1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了0.17个千分点。自2004年以来,我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已连续4年在10‰以下。人口总量相对稳定的低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为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以及和谐青海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9.
2005年,全省上下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委关于“三农”的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投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全省乡村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据青海调查总队对15个县、600户农牧民家庭,100个乡镇、180个村的抽样调查推算,全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达18.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54亿元,增长15.5%。  相似文献   

10.
人事考试是培养造就各类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关系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重大问题。全面做好人事考试统计工作,强化人事考试市场的研究分析,详细提供人才市场的变化、需求预测等,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富裕文明和谐青海,富民兴省战略目标服务,是科学发展观对青海人事考试工作的内在要求,是青海开发建设的客观需要。本文就青海人事考试统计应遵循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朱万 《青海统计》2005,(10):4-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都在“三农”。青海农牧区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是决定全省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根据国家提出的建设目标,十分重视全省小康建设的研究,为保证农牧区全面小康建设的顺利进行,采取一系列更直接、更有效的支农惠农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尤其是从2004年起,投资规模空前,投人巨资主要用于改善农牧区教育、水利、设施农业、电力、通讯、交通、卫生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奔小康的进程,确保我省在本世纪2020年末基本实现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2.
金红 《青海统计》2009,(10):13-16
解放六十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全省就建立了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国家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即国家统包统揽的养老保障、公费医疗、劳保医疗等。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青海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3.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和推动下,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青海的改革开放大业已经进行了三十年。这三十年是伟大的三十年,是青海大地山河面貌巨变的三十年,也是全省人民改写历史、谱写新的篇章的三十年。三十年里,全省工业现代化体系初具规模,城市化建设步伐大大加快,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科技教育及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青海和全国一样,已经基本实现了两步战略目标———饥饿到温饱、由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贫穷落后、商品匮乏、定量供给的时代已成为历史。改革开放以来,青海城镇居民,不仅解决了衣食温饱问题,而且生活质量、膳食结构大大改善,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一个历史性的发展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生活走向富足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和进步。每个人都在重新审视和修整着自己的人生坐标,都在努力寻找着最佳生活方式,这就是物质生活水平变化之后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今后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因为,发展经济本身从来不是目...  相似文献   

14.
2009年,陕西三秦儿女迎来了中华大地上的灿烂曙光,喜庆建国60年!建国初期,面对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省情现状,陕西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坚持改革、抢抓机遇、大胆创新。60年的峥嵘岁月,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陕西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全省人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事求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整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5.
《青海统计》2008,(8):5-8
同志们: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关键时期,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这是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自信、开放、创新青海意识的需要,也是我们统计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破解统计工作难题,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6.
省委第十一届七次全体会议,研究部署了全省党的建设和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特别强调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力以赴推动发展,努力在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四个发展”,四位一体,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了新的关键阶段青海发展路径的有机体。“四个发展”,跨越发展是基础,绿色发展是本质,和谐发展是核心,统筹发展是保障。青海最大的省情是发展不够,需要着力改变经济总量小,发展基础薄弱的现状,这就需要进一步推进跨越发展,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构筑绿色产业体系,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完善绿色发展保障,使绿色经济成为青海发展新引擎;需要高度重视民生工作,下大气力解决民生问题,下大气力推动藏族聚居区跨越式发展,下大气力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发展,努力实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长治久安;需要抓住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新格局这三个重点,加强分类指导,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在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上迈出新的更大步伐。作为政府统计部门,要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体会议精神,为推进“四个发展”提供统计服务保障。一、密切跟踪经济运行态势...  相似文献   

17.
慰问信     
《青海统计》2007,(1):4-4
春满神州千般秀,国运昌盛万象新。在满怀喜悦辞旧迎新之际,青海省统计局和青海调查总队党政领导谨向全省统计系统和调查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对你们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离退休老同志和职工家属致以亲切的问候和祝福!祝愿大家新年快乐!刚刚过去的一年是青海“十一五”起步之年发展快、成绩大、开局好的一年。全省上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和创新、和谐主题,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实现了经济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级统计调查机构和广大统计调查人员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加强统计调查监…  相似文献   

18.
陈强 《青海统计》2008,(8):27-28
近年来,青海非公有制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已成为支持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保持社会协调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从发展状况来看,无论在发展速度,还是在企业素质、效益等方面与全省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一、非公有制工业经济现状(一)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明  相似文献   

19.
《青海统计》2005,(4):2-2
3月24日上午,国家农调总队张淑英副总队长、陈志平调研员在青海宾馆,听取了青海省农调队、省扶贫办关于2004年全省农村牧区贫困监测调查和扶贫开发工作方面的情况汇报。省统计局薛政局长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20.
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呈温和上涨态势,不仅对我省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有利于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对于加快经济发展和建设和谐青海将起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