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从文与张爱玲的作品风貌相去甚远,然而他们却有着近乎一致的文学审美追求——"传奇不奇",即在看似传奇的人物和故事中书写永恒的人生和人性。这在沈从文的作品中表现为一种神话的建构,而在张爱玲则表现为一种人性神话的解构。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是主流文学之外的重要收获.张爱玲对人性有着特殊的认识和把握,她的凡俗性、物质性、情欲等人性现在其文学世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尤其是对<金锁记>中的女主人公曹七巧的塑造,更是鲜明而深刻地体现了上述人性观.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笔下的世界魅力曾把个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搅扰的如痴如醉,但很快销声匿迹;今天,她再次"走红",其热潮不亚于当时的大上海,有学者命之为"张爱玲神话".分析原因,有诸多因素,其中更重要的是她的独特的女性书写,所展现的对"人"的命运的关注和思考,把读者从对乱世女人命运的好奇引入到对共通的人性的认识和思考的深度,应该说是她的作品最大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4.
《异乡记》中,张爱玲以"文化他者"身份进入异域视域,以上海人视角、文学审美视角记录她对异乡风景的感知,发现了局内人无视或无法感知的"真正的风景"。"他者"心态贯穿张氏的整个创作,也是她给自己设定的一种文学定位。作品渲染都市文化与乡土文化的互相对峙,言说主体的孤独、酸楚,同时也显现出对中国人人性和内地农村的思考。《异乡记...  相似文献   

5.
主要论述了张爱玲与英国作家毛姆在人性观、世界观以及艺术取向上的异同,并 且试图通过这种比较,将张爱玲放入20世纪文学的大语境中去体味她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所构建的大观园既是宝玉心中纯洁的女儿国,同时也不乏女性之间的种种龃龉,它反映了传统闺阁中的某种生存状态。在对《红楼梦》学习的同时,张爱玲更注重的是对它的生发,从她对门内女性境遇的书写、对男性"去势"状况的描绘、对大门内"鬼气"的偏爱等三个方面探讨她对《红楼梦》的自觉承继和生发。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小说人物形象的悲剧美学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悲剧的理解,张爱玲认为人性的偏执、情欲的盲目是导致悲剧的主要原因,她关注的焦点始终是人性.尽管她的小说可以说是"对时代颓废与家庭败落的怅惘与悲叹",可以说是对男欢女爱的冷眼旁观,甚至可以说是"开向四十年代沪、港洋场社会的窗口",但这些都不是张爱玲小说的最高命意.相反,它们都构成了张爱玲借此表现人生、探索人性的一个背景,一个五彩缤纷的悲剧舞台,舞台上演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性.从此可以看出,张爱玲的悲剧观是对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美学思想的极好体现.  相似文献   

8.
《色·戒》是张爱玲独特的一部小说,也是一部重要的华语影片。从文学到电影改编,显示了张爱玲对人性的独到见识,也表现了李安擅长的电影艺术。无论是文字还是影像,《色·戒》中怀旧的情怀和真实的人性、细节和玄机的铺陈等都吸引了读者和观众,实现了文学传播与影视传播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小说的人性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学史上 ,致力于人性探索的作家中 ,张爱玲是其中一个。在四十年代的“孤岛”上海 ,张爱玲的小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她的笔触 ,直抵人性深处 ,对人性的假、丑、恶 ,做了酣畅淋漓的挖掘和表现。本文即从这个角度 ,剖析了张爱玲的小说内涵及她对现代文学作文题材的开拓。  相似文献   

10.
反讽是张爱玲小说现代性的标志之一。该文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张爱玲小说中反讽叙事的四种类型 :言语反讽、情境反讽、结构反讽和模式反讽 ,还分析了她是如何以反讽解构爱的神话、父权神话、女性神话以及意志自由神话的 ,并由此透视她在世俗情趣与虚无底子之间的精神立场。  相似文献   

11.
在张爱玲笔下,女性情感荒芜苍凉到了极致她对人性的深刻剖析震动了当时的文坛她的小说是关于人性的哀歌,作者母爱的失落亲情的沦丧和爱情的虚无三个方面解读张爱玲笔下女性的情感世界,进而分析张爱玲在现代文坛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华美且不幸的童年决定了她题材的选取、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审美观念的确立,显赫一时的家族历史、父母的破碎婚姻,尤其是母亲对儿女情感需求的漠视,造成了张爱玲最大的精神创伤,从而形成了张爱玲的"悲凉"的情感意蕴.可以说,童年经验构成了张爱玲艺术经验世界的全部,从而也导致了她文学生涯的短促.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的小说中出现的母亲大多是有悖于伦理常识的形象,她们构成张爱玲式的"巫母群像",这种母亲形象表现出张爱玲对传统母性观的批判。此倾向的形成,与张爱玲对其母亲的情绪记忆密切相关。同时,张爱玲对母性的批判也暗含着她对女性及人性层面的理性思考与感性期待。  相似文献   

14.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都市人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文学直到本世纪初三四十年代才得到全面意义的发展,尤其是女作家张爱玲在前人描写都市感觉的基础上,升华了都市生命。她的笔触及到都市人生的里面,以普通市民的日常琐事、生死情爱为题材,将时代挤压下的都市人性的悖论、迷失和错位放大,将人生惨痛的真相一一揭开。本文试就张爱玲小说中的都市人性所表现出的现代意义上的悲剧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人性世界的荒凉冷落,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她对女性可悲生存处境的感知与体察。在她的人物画廊里,最能体现其深厚功底的是她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她以一个女人的细腻敏感,以一个天才作家的包容力与悟性,把她眼中所见的民国时代的形形色色的女人活画了出来,为现代女性文学增添了风格独异的一页。张爱玲小说的出现,恰恰是几十年后对“五四”女性文学的新的拓展。她不同丁玲们擅长表现大时代的喧嚣生活中飞扬的一面,而是写出了一个沉稳笃实如子百年泪泪东流去的江水一样恒长的历史状况。这些活跃在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们,是生活在古老…  相似文献   

16.
独辟蹊径: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都市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上看张爱玲的创作无疑是20世纪中国都市化(现代化)建设命运的象征.作为都市文学的典范之作,张爱玲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特征.张爱玲将"五四"以来"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传统与鸳鸯蝴蝶派作家的"为读者而艺术"的文学传统连接起来,她以超道德写作、个人主义写作、物化写作和奇异智慧的写作独辟蹊径,开辟了一条有无限生机但却充满危险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与张爱玲神话现象所表现出的文学命运的相似性有着文化选择的必然性与共同性二人坚持以自我所认同的文学性原则来传达时代精神,不愿被某种共性的文化规约强行遮蔽.这种个性追求具体表现为"传奇不奇"的人性写作立场.沈、张文学实践的意义在于以个人的潜在形式证明了新文学运动启蒙传统的薪火尚传和良性发展的可能性,这种意义的存在同时也反照出以往文学史写作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通过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形成了注重日常生活描写、体现女性的生存态度、追求苍凉的美学风格的"非启蒙文学"路线,实现了从启蒙文学关注人生问题的表现到非启蒙文学关注人性问题的表现的转换,开拓了现代文学的意义创造空间。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传奇》以参差对照的笔法写乱世中的俗人,两性关系是作家观照人生的基本角度,包含着作家对人性弱点的敏感透视和深邃洞察。从心理表象、两性环境、背景根源三个角度由表及里,探讨张爱玲最重要的中短篇小说集《传奇》中市民的人性悲剧及成因,揭示出张爱玲作品关注人性,从世俗与虚无的观照中透出悲剧性的哲学意识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的作品基本上围绕着人终究是臣服于"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而展开的,对人的本性,人的生存困境以及人类的命运这一主题进行思考,其作品的真正价值在于对人性真相的揭示与还原.张爱玲在她的作品中所揭示的人性真相是人跳不出饮食男女的圈子,摆脱不了情欲的支配,由于情欲的盲目性而必须忍受永恒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