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宗炳绘画美学的佛学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绘画理论史上,南朝刘宋时期的宗炳是一位颇有地位的理论家。宗炳所撰的《画山水序》,被认为是最早的、独立的山水画理论。它在绘画美学上,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命题。在已有的研究著述中,已有人指出其绘画理论与道家哲学的瓜葛,这是非常有见地的,然而倘仅止于此,还嫌不够。宗炳又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他的佛学思想在中国佛学发展史上也是有一席地位的。那么,他的绘画美学思想与其佛学理论之间,是了无关涉,还是有所联系?我认为,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6,(7):73-84
魏晋南北朝时期审美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绘画和诗歌领域,山水作为创作题材,成为主要的审美对象,山水审美成为主要审美意识。宗炳的《画山水序》是第一篇山水画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谢灵运是山水诗的代表人物,其山水诗作体现了具有时代色彩的山水审美范式。宗炳和谢灵运又都是修养精深的佛教徒,都有影响广泛的佛学论著。宗炳和谢灵运都和当时著名佛教领袖慧远有很深的关系,并且师事慧远。慧远作为"神不灭"论的代表人物,对宗炳和谢灵运都有颇深的影响。慧远所作的《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本身就是山水审美的典范之作。宗炳山水画论中的"山水有灵"观念及谢灵运的"顿悟"都与佛教有深刻的联系。宗炳与谢灵运从慧远那里汲取了"神不灭"或"得性体极"的佛学观念,并在山水审美方面有了独具创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石涛(约1642—约1718)俗姓朱,名若极。法名原济,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钝根、大涤子、清湘陈人、零丁老人等,是明代靖江王朱守谦的后裔,清初杰出的山水画家,是中国美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理论大师。林同华在《论石涛及其美学思想》一文中称“石涛是十七世纪下半叶中国绘画史上的‘曹雪芹’。在清代的美学史上,他和曹雪芹都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4.
在《宜都记》中,晋人袁山松提出了中国山水审美史以及山水文学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命题———"山水惊知己",其中蕴含着非同寻常的重大意义。首先,"山水惊知己"以前所未有的敏锐和深刻,揭示了山水自然所具有的独特美感价值,表明山水审美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其次,"山水惊知己"指出山水审美的最高境界———心物感通、心物交融、心与物游,它的产生是深刻体味对象,在对象中发现心灵、发现生命的结果。第三,"山水惊知己"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美学原理,即美必须和人事发生联系才有意义,美必定是主客观的结合,美的事物只有被具有审美眼光的人发现,才可能成为审美对象,具有美的价值。第四,"山水惊知己"在理论上昭示了中国山水文学的正式诞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 ,《易传》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综合儒道 ,而又独具特色 :“人与天地参”是中国古代美学天人合一思想最初较系统的表述 ;“阴阳刚柔”从哲学上为中国古典审美形态作了划分 ;“立象以尽意”则是中国古代意象理论的滥觞。  相似文献   

6.
“物我双会”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深刻命题,肇始于南朝,极盛于清代,它不仅有其理论演变的逻辑进程,而且有其思想发生的文化背景。中国古代“天人感应”的世界观,以“虚静”为特点的哲学认识论和以“比德”为特点的审美观照传统,道家兼合“无欲”、“有欲”的观“道”方式,佛家圆融“真”、“俗”二谛的“中观”思想,无不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根植于传统文化的美学命题又因与现代“发生认识论”和“审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相吻合而至今仍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王国维是一个非常重要又非常复杂的人物。说他重要,是因为他学贯中西,博大精深,尤其是“在文学的修养的深湛与见解的精辟上,不但‘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前无与比肩的,就是以后也很少有人能及他。”说他复杂,是因为在他的美学思想中,深刻与肤浅杂糅,真理与谬误并存,所以,又有待于认真的分析与全面的评价。本文拟从文学创作的动因、主体对客体的审美关系和态度,以及如何创造有境界的文学语言三个方面,对王国维的文学创作思想作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苏轼在他的书信中多次引用了孔子的“辞达而已矣”这句名言,结合自己丰富而深刻的写作经验,他又对“辞达”的内涵作补充和发挥,从而提出了富有新的美学意义的“辞达”说。苏轼的“辞达”说较为全面深刻地揭示了文学作品的文辞与内容的关系。因此,总结他这一美学思想,不仅对发掘中国古典美学宝库有着直接意义,而且对今天的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也有着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政治和美学是怎么搭到一起的呢?”——好几位见到这题目的朋友表示惊异,对此我当然理解。然而我们怎么可能在审视中国现当代美学时不充分考虑毛泽东美学思想的巨大、深刻的影响?而在谈到毛泽东美学思想时又如何能够不涉及“政治”二字?也许还有一个问题: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的毛泽东有学术意义上的美学思想吗?如果不是考虑到由于他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威而对中国现当代美学所产生的渗透  相似文献   

10.
不少同志认为: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思想曾发生过大的转变,以五十年代的美学讨论为分水岭,将他的美学思想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基本上是主观唯心论的美学观;后期,特别是“文革”之后,他的美学思想才发生质的变化,成为唯物论的、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 笔者认为,朱先生的美学思想诚然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但是,这两个时期的美学思想是基本一致的,并没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前期朱光潜,在对西方美学思想进行扬弃的基础上,形成“美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的美学观,后期朱光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文艺美学思想,进行更加深刻的美学沉思,提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这个新的命题,标志着他的美学观实现了由朴素唯物主义走向辩证唯物主义的进步。也就是说,朱光潜前后期美学思想的哲学属性是一致的,都属唯物主义一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