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思想,是有其深刻实践背景的。马克思把自己的理论关注点投放在寻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目标的现实途径上,而不是一味地建构一种正义理论。马克思的公平正义思想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正是在对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现实社会实践的深刻剖析中,马克思展现了他的公平正义思想的实践唯物主义方法论基础,并由此使自己的正义理论具有实践性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经历了“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劳动是人的最高本质”到“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最终形成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即从实践出发解读人的本质。这是马克思对以往人本观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3.
4.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人的解放理论是马克思多维度、多层次的学说体系中具有统摄意义的核心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动力、关于人的政治解放、关于人的解放的文化条件、关于人的解放的出发点和归宿的阐释以及人的自然解放思想对于我们当前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弓 《云梦学刊》2008,29(4):85-87
马克思的实践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充分的酝酿和准备逐步形成和成熟的.1841年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之中初次运用"实践"概念,并且在理论批判意义上初步确立了实践观点,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之中不断接近生活,干预生活,了解牡会和无产阶级的状况,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做好了生活和思想的全面准备.马克思实践观的准备给实践美学奠定了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基础,规定了马克思实践美学思想的现实性、科学性、批判性.  相似文献   

7.
周玉红 《兰州学刊》2000,(4):16-17,,5,
现实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实践的产物,在有过辉煌的令人瞩目的时期以后,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却在实践中陷入困境,社会主义运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在崇高理想和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感到很困惑,即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效率低下、动力不足、缺乏活力、浪费严重几乎成了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通病。如何看待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理论与现实社会主义的巨大反差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与现实社会主义出现反差的原因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当…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哲学史上实现的一种革命性变革,就是开创了追求公平正义的人类学哲学。马克思追求公平正义的人类学哲学的时代背景是19世纪末期,人们为了摆脱人与人的不合理的社会关系,追求社会真正的公平正义的新时代。马克思在哲学史上从哲学态度和哲学对象、人本论基础、唯物论基础、辩证法基础、社会存在论基础、观察世界的哲学立场、哲学的使命和性质、哲学价值观、哲学思维方式和哲学家的人格理性精神十个方面实现了根本的变革。把握马克思这些思想的深刻蕴涵,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现代哲学凸显"以人为本"时代主题的历史根源和思想逻辑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20世纪 80年代在我国哲学界开展的实践问题的讨论 ,提出了“实践本体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超越论”等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虽不乏深刻与睿智 ,但也不难看出以往对实践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缺陷与不足 ,因为这些观点基本上还是局限在传统实践观的基础上 ,将马克思的实践观仅仅归结为生产实践 ,而没有进一步研究马克思实践观变革的内容 ,没有说明马克思实践观同传统实践观的原则区别。马克思的实践观是以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实践观 ,是对道德实践观与生产实践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目标.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公平正义是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增强社会团结的旗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准则,是建立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价值目标,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有序发展的伦理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1.
12.
马克思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两种构想和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后,建设社会主义的标准,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现实中进入社会主义的却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而这些国家由于种种原因,在实践中,照搬了马克思设想的建设标准,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这种体制的矛盾和弊端逐渐显露,实践证明这种体制不是落后的国家长期进行建设的正确选择。理论和实践的偏差使改革成为必然,而在改革的浪潮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给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普遍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理念,也是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较之其他社会制度能够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从而能够更好地解决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难题。从社会主义的角度分析公平正义的含义、透过社会现象探析公平正义缺失的原因,进而提出一系列的应对举措,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就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而言,主体是社会个人,矛盾是社会个人的两个方面,即生产力与社会关系的对立统一。从社会组织的角度,运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研究社会主义人格,发现社会主义人格从抽象到具体由核心、层面与环节构成,核心是指社会个人相对于资本与权力的独立性,层面是指社会主义人格由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政治层面与精神层面的人格构成,环节是指社会主义人格的任何一个层面是由社会个人对其所在社会组织的生产或者服务等活动享有知情权、参与权、控制权、决策权等一些基本环节构成。  相似文献   

15.
姜丽 《北方论丛》2014,(2):112-117
马克思和麦金太尔虽没阐述系统严谨的正义理论,但他们对社会正义问题都有深切的关照和深入的思考。马克思和麦金太尔在探讨社会正义问题时有共同之处,但又有本质的区别,通过对正义的首要对象、正义的逻辑起点、正义实现的途径以及正义的旨向等方面进行比较,从理论上厘清马克思与麦金太尔在正义观上的紧密联系和不同的学术见解,可为我们社会正义观培育与建构提供多元视角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唯物史观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既包含社会发展的普通规律,也包含社会形态跨越发展和依次演进的具体道路。这一具体道路在实现上又有两种形式:相邻社会形态的依次演进和不相邻社会形态的跨越发展。在唯物史观中对社会形态一般发展与这一规律的具体发展道路进行界定有助于我们科学地理解唯物史观。包含着跨越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而且也为落后国家和民族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总的原则和方向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17.
《大庆社会科学》2013,(2):158-158
辛世俊撰文指出,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我们批判和推翻旧的制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因为私有制是一个不平等、不公平的社会制度,一部分人剥削压迫另一部分人,一部分人的发展以牺牲另一部人的利益为代价。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传统认识论没能解决的两大难题。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进入生活世界的实践维度,对之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对于现实的个人而言,自然界不是抽象的、与人割裂的自在自然,而是现实的、与人结合的人化自然,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现实的个人所从事的生产劳动,是社会意识得以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统一的。由此可见,“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实践观超越传统认识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通过"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把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看成是由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发展所推动的自然历史过程,蕴涵着实践唯物主义的丰富内涵。由于各种原因,传统理论对马克思的实践生产观的解读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误。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理解马克思:回到马克思还是回到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苑华 《学术界》2007,1(2):152-157
在“理解马克思”问题上,我们提出“回到马克思”与“回到实践”两种路径,前者虽然具有积极意义却也遭遇不少困境,后者虽抓住了马克思学说的一个核心范畴却又陷进从概念到概念的理论阐释而没有回到实践活动中去,没有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本真的马克思。我们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跟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这是理解本真马克思和推进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当代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