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护法运动中,吴景濂与孙中山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合到分的过程。吴景濂率领国会议员响应护法,给孙中山以很大的支持。然而二人在军政府改组问题上的意见不同,为桂系军阀控制军政府提供了便利。最后关于是否应由非常国会选举总统,吴景濂与孙中山发生了严重的政见分歧,最终导致了合作关系的破裂,这严重影响了护法政局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抚、军关系一直是晚清新疆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首任巡抚刘锦棠与伊犁将军金顺的关系演变多有其特殊性。刘锦棠与金顺相识于金积堡战役,此后在稳定新疆北部局势中有着多次密切合作。两人的分歧起源于乌垣城敌粮分配不均,且未能化解,经过大河沿防务与伊犁善后分歧之争,两者关系破裂。新疆建省后,刘锦棠向清廷揭露金顺在伊犁营勇哗变及大西沟匪患问题上的谎报、瞒报行为,致使金顺被迫离任。两者关系的逐步变化受多重因素影响,新疆政治局势的变化是导致刘锦棠与金顺关系逐步恶化的关键,清廷在处理双方分歧时的不当措施、西北官场局势及人物性格影响了两者关系走向。  相似文献   

3.
韩愈、柳宗元围绕孟子“夷夏观”“义利观”“心性论”等思想展开论辩.韩愈高度赞扬孟子,认为他是“孔子之道”的正宗传承者,因此主张将其列入“道统”;柳宗元则极力贬低孟子,认为他违背“孔子之道”的真精神,因此反对将其列入“道统”.韩柳二人孟子观分歧的原因与实质在于二人对当时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儒“道”内涵的不同理解.二人孟子观的分歧,是对“儒学是什么”这个中唐“时代之问”的不同回答,这一分歧在宋代产生响亮回声,对宋代儒学发展方向的选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迥异的学术背景和人生志趣,以朱次琦学术思想为中心,礼山草堂孕育的简朝亮、康有为二人的学术分歧,学术思想的异同不仅决定简、康二人的关系,急促前行的时代更是一把双刃剑,将一生对垒的简、康二人与其身处的时代一同遗弃。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与苏轼之间,虽然曾经一度因为道德文章而相互倾慕,但终其一生,二人关系“怨”多于“谐”。这不仅是因为二人个性气质之迥异,更是出于二人所学之不同。因此,王安石与苏轼之间的分歧与冲突,实质上隐含着新学与蜀学这两大学术流派在北宋中后期话语权力层面的交锋。  相似文献   

6.
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的破裂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随着研究档案的解密和其他原因, 在探讨分裂原因的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解释。本文试图从意识形态的认识入手,探讨意识形态争论对于中苏 关系破裂的影响。主要从意识形态的理解、中苏意识形态理论基础、意识形态解释权和意识形态主观建构等 几个方面阐述双方的分歧,由此看出意识形态争论的实质和对双方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根据王、曾生平的交游往来,确定二人关系的疏远,当在熙宁初年。然后由王、曾二人的诗文入手,结合当时时事,分析二人晚年相揆的原因,在于政见上的一系列分歧;最后则进一步发掘学术思想的歧异对于二人交游的影响,以及在二人交疏的过程中,王安石的性格因素之作用。  相似文献   

8.
梁实秋与闻一多在清华和留美时期关系密切,两者经常探讨诗歌创作问题,结成了“诗友”。由于艺术观不同,两者在诗歌创作、诗歌观念以及对一些作家的评骘上存在分歧。梁实秋认为艺术可以超越现实,坚持诗的“贵族性”和“唯美主义”;闻一多则兼容了诗的“现实性”与“时代性”。这种艺术观的差异其实源起两者的个性、气质与性情的差异,同时,也影响着两者的艺术走向与人生选择。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他们的分歧越来越大,最终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二人以“诗友”始,却没能以“心友”终。  相似文献   

9.
陈炯明作为民国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他与孙中山从政见分歧演化到兵变决裂,这其中的是非曲直非常复杂。孙陈二人关系的这种演变,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其中既有个性的因素,也有对诸如北伐之类问题不同政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与《红楼梦评论》二文的比较研究,从中考察梁启超与王国维二人文学态度、文学观念的同与异:同主要是指文学态度之"同",具体表现为面对"褒扬诗文、贬抑小说"(或称小说为"小道末流")这一传统文学观,二人或显或隐地对此进行纠偏与反拨的态度具有一致性;异主要是指文学观念之"异",主要体现在二人对文学的性质、功能等具体认识又存在显著分歧,并由此呈现出文学启蒙与审美的分野.  相似文献   

11.
陈炯明作为民国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他与孙中山从政见分歧演化到兵变决裂,这其中的是非曲直非常复杂.孙陈二人关系的这种演变,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其中既有个性的因素,也有对诸如北伐之类问题不同政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基础和依据,也是处理与其他国际社会行为主体关系的重要参考因素。以国家利益视野回顾建国初期"苏联援华"始末,并从中确认中苏两国因利益趋同而走向合作的动因,以及导致中苏双边关系破裂的国家利益分歧所在。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美学理论中,关于自然美的实质问题,存在着自然美是“已经改造”和“未经改造”等不同意见的分歧。这种分歧的实质,是对“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个美的共同本质结论的肯定与否定。自然美的一切审美对象是否都经过人的改造,这的确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同时也是对这个美的共同本质结论的检验。要弄清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化自然的具体内容以及自然美的审美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本文对此谈些初步看法。一、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美在审美对象中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审美形态。它既不同与经过劳动加工改造后的工  相似文献   

14.
艺术创造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一直是文艺理论中的一个古老而重要的命题。对于艺术创造活动中主客体的关系 ,刘勰和马利坦所持的观点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相异之处 ,相同之处在于二人都认为在创造活动中艺术家自我和外物之间应当互相制衡、融和统一 ;二人的理论分歧主要源于他们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各不相同 ,仔细辨析两位文论家观点的异同 ,对于我们开阔研究视野、多角度地把握艺术本质、全面揭开艺术创造精神活动的奥秘 ,都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自觉性关系问题的研究,目前哲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对社会规律认识的分歧造成的。为了深入探讨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自觉性的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问题,关键在于要正确理解客观的社会规律的特殊性。对此,本文试作一粗浅的分析,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人性主要保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的自然属性,二是指人的社会属性。先秦时期的孟子、荀子就人性观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两人的分歧主要体现在:“性善”与“性恶”中“性”的所指有所不同;对性本源的认识不同;孟子强调先天的道德观,荀子强调后天的极伪而成;在通德观培养途径上存在分歧。本文即是对上述几个方面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约翰·亚当斯第一次出使欧洲期间,他对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尊重的,两人之间一直保持着合作关系。造成二人关系恶化的直接原因是在亚当斯第二次出使欧洲期间富兰克林被动卷入亚当斯和维尔热纳伯爵之间的争论。亚当斯与富兰克林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二人在针对法国的外交策略上的分歧。此外,年龄和性格上的差异也是造成二人冲突的重要原因。作为外交官,尽管约翰·亚当斯也有其缺点,但是,基本上是成功的。可以说,约翰·亚当斯是美国革命时期非常出色的外交官之一。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王氏家传世系族谱》的检索,考定了蒲松龄郢中社友王鹿瞻及其相关史料。蒲松龄与王鹿瞻从郢中时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而王妻虐父家庭变故导致二人关系最终破裂。这一变故既是蒲松龄创作《马介甫》的主要诱因,也是蒲松龄创作的心理和现实双重郁积倾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1970年代初,苏联对埃及的军事援助问题成为影响苏埃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由于美苏缓和、苏联与萨达特对在处理阿以争端理念上的分歧等方面的原因,苏联对埃及采取了保守的军事援助措施,并将援助承诺一再搁置,这引起了萨达特对苏联的不满,进而导致了苏埃关系的恶化.苏联对埃及的军事援助政策,是使苏埃关系走向破裂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对苏埃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十月战争后,美国和埃及复交,而苏埃关系逐步走向终结,美国有效地防止了苏联势力在中东的进一步渗透.  相似文献   

20.
吴超 《东方论坛》2010,(3):100-105
屈大均是清初著名的明遗民之一,早年曾与岭南僧人石濂大汕交往密切。两人后来由于政治理念上的严重分歧及以往积怨的加剧遂反目成仇,分道扬镳。而清初大儒潘耒亦与屈大均为好友,其中年后矢志礼佛。1699年,潘耒忽作《救狂砭语》一书,向石濂发难。双方唇枪舌剑、各执一词。最后由于官府的介入,石濂被逮捕下狱致死。屈、潘二人彼此与石濂的交往关系由于相关史料的阙失而扑朔迷离,通过对一些原始资料的梳理分析,不仅能够使三者交往关系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得到澄清,而且还可对学术界现有相关研究成果作出一定的补充与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