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青海汉语方言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青海汉语方言是如何形成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把青海汉语方言同青海发展的历史,同创造和使用这种方言的人民的历史密切联系起来考察。历史上青海跟内地特别是中原的交往,历史上的移民,历史上的征战和行政管辖,大山、大川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等等都对方言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语言的共同性更可以为我们研究青海汉语方言的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则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弄清楚汉语各地方言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各地方言如何反映地域文化,是研究方言、文化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汉语方言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汉语方言和地域文化的关系,地域文化在汉语方言中的反映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谚语是一面文化的镜子,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和自然生活的集中反映,英语谚语类似于汉语谚语,同时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之间又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旨在分析荚、汉谚语差异的表现方式,这些表现方式的不同说明了英、汉两个民族文化上具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方言谚语的地域文化解读——以醴陵方言谚语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岚 《船山学刊》2009,(2):41-43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醴陵方言是湘东地域文化的产物,其谚语深刻体现了湘东的农耕文化精神.反映了儒家文化思想对湘东地域文化的渗透。  相似文献   

5.
汉语方言调查研究持续繁荣,硕果累累,但在服务方言应用方面仍做得很不够。方言是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方言调查研究除了为国家"推普"服务外,同时还要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的语言应用开发服务,为方言区群众学习方言服务。这是当代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6.
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其交际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亦是记载文化的符号系统,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谚语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亦承载着传递文化的作用。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作为两种不同语言的瑰宝,亦表现出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对于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应当精准的翻译和应用,加强彼此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谚语作为一种口承语言文化现象,在语言学上有其特殊的研究价值。通过对汉语谚语的句法结构形式分析,得出谚语这种语言单位与一般应交际临时生成的句法形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汉语方言的南北差异及其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云起 《齐鲁学刊》2006,(1):158-160
汉语方言丰富多彩,方言之间呈现出多种差异。研究方言差异的目的不是要区分不同方言之间的优劣,而是要通过对各地方言的共时比较和历时发展确认不同方言之间的文化关联。考察方言的差异对于不同方言区之间的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汉语方言是全世界华人共同拥有的非物质文化财富,本国汉语有濒危方言,海外汉语也有濒危方言.假如按照国内目前界定濒危方言的标准,所有的海外汉语方言就都应该笼统地列入濒危的行列,因为哪怕是华人社区的强势汉语方言,生存的环境都十分艰难,使用的人数在居住国也都处于绝对少数.文章根据海外华人社区的现状,将海外汉语濒危方言分为五个等级,说明五个级别濒危的程度依次递增,第一级相对轻,第五级程度最重.文章呼吁关注海外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因为海外汉语方言积淀了华人华侨的海外移民史,积淀了华人华侨的海外发展史,积淀了华人华侨的集体记忆和智慧,既是汉语言和方言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华人华侨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0.
以汉语方言为主线,全面收集晚唐五代以来反映汉语方言及其历史的数千种文献并汇编成册,制成电子图书数据库。这将极大地推动汉语语言学科、汉语文化历史的研究,同时对于保护汉语语言史文献资源,开展社会服务和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