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榆县兴隆山公社鲜卑墓葬出土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七九年五月吉林省文物工作队在通榆县兴隆山公社清理了一座古墓。古墓位于公社所在地西北六公里的小山岗上。这座墓是长方形竖穴土扩墓,未见有葬具。墓内并列有四具人骨,皆仰身直肢,头向西北,并随葬有马、牛、羊等动物碎骨。墓葬内清理出随葬品有三百余件。种类有石  相似文献   

2.
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车马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周春秋时期规模较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的贵族墓祔葬车马坑。虢国车马坑葬继承和沿用商周车马殉葬制,又适应和迎合社会进步及变革需要,对车马坑的殉葬内容和形式进行变通与革新,摒弃车葬坑和同穴葬,整车葬成为主流形式,并盛行车马葬和异穴葬,车马排列有序,殉葬性质更加明确,是象征性、明器化殉葬的滥觞,殉人制消失,显示出传统车马坑葬制开始出现瓦解的苗头。大量车马坑葬在虢国墓地出现,反映了虢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崇勇尚武世风,更反映了车马坑主人的身份等级,它与列鼎制紧密配合,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3.
在先秦墓葬制度中,人殉是一项重要内容。人殉现象在春秋时期的秦国墓葬中,不仅屡有发现,而且殉人数量众多。本文对于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墓地遗址里的秦公及夫人墓之殉人状况,以及嬴秦先人的起源和西迁的地望问题进行了探讨。大堡子山墓地遗址所揭示出的重人殉之风应是嬴秦先人原有的一种文化特色,其人殉特征体现了殷商文化的遗风。  相似文献   

4.
西水坡“龙虎墓”与四象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濮阳西水坡的一座仰韶文化墓葬,可以说是近期最受人注目的考古发现了。除了报纸上报导以外,有关发掘简报竟在三种考古刊物同时发表。这样的情形,近若于年来还没有见到过。 这座不寻常的墓葬,是西水坡45号墓。西水坡遗址位于今濮阳城内西南角,1987年夏被发现,随即开始发掘。秋天,45号墓已经揭露,当时“中国殷商文化国际讨论会”于安阳举行,有些学者闻讯前往参观,均传为奇觏。今年开春,消息在报端刊出,由于墓中现象被称为天下第一龙,成为尽人皆知的新闻。 45号墓是一座土坑竖穴墓,南北长4.1米,东西宽3.1米,为仰韶文化灰坑所打破,因而时代是清楚的。墓主是一个壮年男子,遗骨在墓室中间,头向南,仰身直肢。随葬有三个人殉,分别在墓室东、西、北三面的小龛内,也都仰身直肢。西、北两个人殉,双手都背压在骨  相似文献   

5.
自春秋中期始,楚人牲、人殉习俗迅速发展,春秋晚期达到鼎盛,战国之世开始衰落。楚人牲包括三种形式,即献俘祭社、祭河神和奠基牲。根据殉人身份不同,楚人殉分为三类,妻妾从死、嬖宠从死和奴隶从死。与秦文化区相比,楚人牲、人殉习俗较为少见,这与楚国进步人士反对、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以及俑葬的兴起等相关。  相似文献   

6.
楚文物鉴赏     
镇墓兽是人死之后,埋葬于墓葬中的一种明器,多见于大型贵族墓之椁内,在幽都供奉此物,以求保卫。镇墓兽有单头和双头之分,前者出土于江陵雨台山174号墓,后者出土于江陵天星观1号墓。  相似文献   

7.
据《光明日报》2006年4月30日报道,继去年清理完陕西韩城梁带村19号墓葬之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韩城考古队又完成了26号墓的清理,27号墓葬也已见到墓室底部。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27号墓为“中”字形,有南北两条墓道,总长60米,与19号、26号墓一样是一椁两棺,但棺上有棺罩,随葬品十分丰富,包括了金、玉、铜、漆、石、铁等质料。  相似文献   

8.
正殉葬又称陪葬,是指以器物、牲畜甚至活人陪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有的是死者的妻妾、侍仆被随同埋葬,也有用俑、财物、器具等随葬。以活人陪葬,是古代丧葬常有的习俗,龙山文化时期(约五千年以前)就出现人殉,商朝男女贵族墓葬就有大量的人殉,但没有夫妻合葬、妻妇殉夫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古发掘文物和文献资料结合分析,海昏侯刘贺墓存在奢葬僭制的消费问题,主要表现在陪葬品奢靡僭制、墓园规模僭制、封土高度僭制、棺椁尺度僭制、礼制建筑面积僭制等方面。与汉代其他王侯墓葬相比较,海昏侯刘贺丧葬消费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巨量铜钱与黄金陪葬,肆意挥霍钱财;二是万余件随葬器物,浪费大量的物质财产;三是海昏侯墓超越汉代其他列侯墓的葬制。海昏侯刘贺丧葬消费出现奢葬僭制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一是世俗奢靡,厚葬盛行;二是宣帝默许,促成奢僭;三是刘氏敛财,随葬解郁。  相似文献   

10.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省随州市的西北约三公里叫擂鼓墩的地方,从北南流的(氵厥)水和从西东流的涢水在东南合流,西北是起伏的山峦,曾侯乙墓就在两水相会合的三角地带的一支向东折的小山岗的尽头。这里背山环水,居高临下,景色宜人。曾侯乙墓为竖穴岩坑木槨墓,平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面积220平方米,从封土堆至墓底深约13米以上。曾侯乙墓工程巨大,保存完好。加之出土器物精彩丰富,墓内有陪葬人二十一个,殉狗一只,皆用木棺装置。对  相似文献   

11.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省随州市的西北约三公里叫擂鼓墩的地方,从北南流的(氵厥)水和从西东流的涢水在东南合流,西北是起伏的山峦,曾侯乙墓就在两水相会合的三角地带的一支向东折的小山岗的尽头。这里背山环水,居高临下,景色宜人。曾侯乙墓为竖穴岩坑木槨墓,平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面积220平方米,从封土堆至墓底深约13米以上。曾侯乙墓工程巨大,保存完好。加之出土器物精彩丰富,墓内有陪葬人二十一个,殉狗一只,皆用木棺装置。对  相似文献   

12.
岩椁墓是古代的一种葬俗。这种葬式,一般认为是岩葬制类型的一种。但它存在于峡谷溪涧两岸的悬岩峭壁之上,是以人工凿岩为穴,置放棺柩。最普遍的是存在于今川东、川东北、川南及湘、鄂、滇、黔邻界的地带。因其普遍,有认为是汉族习仿少数民族的风俗,或少数民族借用汉族文化的葬式①。但它究竟何属何从,这是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和人类  相似文献   

13.
齐国人殉之风试探梁方健商代盛行的人殉制度,虽然总的来说自西周以来已逐渐衰落,而且越来越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反对,但一直到春秋战国时代,这种制度仍然存在,只是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表现程度有所不同。《墨子·节葬》篇说:“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民俗事象,丧葬仪礼深受朝鲜古代各个时期人们意识观念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刻意追求置放亡者头颅的方向、附葬品的安排、墓椁的构筑和祭祀的周密布置等,极尽虔诚之意。在这些追求背后所蕴藏的亡魂不灭观念和灵魂崇拜意识,则形成了朝鲜古代人世界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灵魂观和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5.
1980年10月,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在陕西华县梓里村进行了考古发掘。经过发掘,清理的新石器时代墓葬共有14座,其中仰韶文化墓葬就有12座。仰韶文化墓葬,基坑方向均为东西向。墓坑形状分为两种:一种为圆角长方形,另一种是圆角方形,以前一种占大多数。墓式有单人葬、多人合葬和二次合葬三种。其中单人葬系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三年八月在广州象岗山基建施工中,发现了南越文王墓葬。此墓距今约二千一百年,是目前已知的岭南石室墓中最大的一座。是年十月份笔者有幸被邀请前往现场鉴定该墓中的遗骸,了解了墓葬的一些情况。现仅就该墓葬中的人殉问题作一些介绍和论述,以就正于诸专家、学者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17.
河南安阳曹魏高陵的发现震动学术界。其墓主是否为曹操,引起了广泛的争论。该文依据相关文献材料,认为其墓主为曹操,并对否认墓主人为曹操的几个主要论点分别加以反驳,得出以下看法:"魏武王"石牌、石枕绝非伪造,确为证明墓主身份之铁证;哀策、王印不在墓中有其特殊原因,不能据此质疑考古结论;曹操入葬时未曾建造疑冢,故不应将此墓视作疑冢;曹操墓不可能位于安徽亳州曹氏宗族墓葬群。  相似文献   

18.
《孟子》这本书,记载了孔丘反对俑葬曲一句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最先用陶偶和木偶来随葬的人,是要断子绝孙的。)孔老二为什么反对俑葬?孟轲的解释是:“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意思就是说,孔老二是反对人殉的,所以连用象人的俑随葬也反对。两千多年来,孔孟之徒都根据孟轲这种解释,把孔老二打扮成一个大慈大悲的“人道主义者”,并且竭力宣扬“仁者爱人”的骗人鬼话。一个顽固地维护奴隶制的复辟狂,竟会反对作为奴隶制重要特征的人殉制度,岂不是咄咄怪事?历史的真象真的是这样吗?还是让我们来看看事实吧!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我省发掘的第三大古墓——荆门市十里铺包山大冢近期已发掘出四百多件战国时期的珍贵文物。包山大冢位于荆门市十里铺镇王场村三组,南距楚故都纪南城约十六公里。发掘这座古墓共挖土一万五千多立方米,是我省迄今发掘古墓挖土最多的一座。葬具为一椁五室四重棺结构,所用木料达一百余立方米。在发掘处理众多文物中,部分器物为国内所罕见,分陈于四个边厢和棺室中的大批竹简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可辨,因韦编已朽,难以成册辨读,所载内容待进一步清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墓葬特定的头向以及葬式,是古代族群特有的丧葬习俗、原始宗教信仰的具体表现,能够反映墓主的族群、祖籍以及身份。周人东迁后进入关中地区的秦人,葬俗与西周墓葬差异明显,无论身份高低其墓葬均为西头向,战国中期后才开始出现的南、北、东头向,其墓主应来自其他地区。采用直肢葬的中型秦墓墓主与大型秦墓墓主应出自同一个族群,这个族群在秦人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属于贵族阶层。秦贵族阶层的直肢葬来自周文化,而下层平民采用的屈肢葬式源自西北甘青地区古文化,两者渊源不同,族属各异。屈肢葬中型秦墓的头向具有多样性,其墓主身份、籍贯均较复杂,西头向者应是随秦人东迁进入关中的西北诸戎部族及其后裔,北、东、南头向者来自秦以外的其他地区。这些人中既有西北土著中的上层人物及其后裔,也有来自中原诸国的富裕移民,还有凭借战功由平民擢升的军功贵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